08.15 你被支付寶「花唄」的營銷套路毀掉了嗎?

年輕,就是花唄”這句廣告語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曾經,我也愛用花唄,覺得方便,後來,實在是招架不住買買買的慾望,直接關了花唄,雖然剛開始還有點不習慣,但時間長了不用花唄反而還能省下不少錢

你被支付寶「花唄」的營銷套路毀掉了嗎?

”去年雙十一買東西的錢到今年雙十一還沒還完“這句話用在【花唄】上再合適不過了!

“買買買的時候有多愛花唄,還還還的時候就有多恨它。”這是我們很多年輕一代的心聲。而其中,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便籤,那便是“活躍用戶”。

換句話說,花唄這樣的平臺,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在我們(年輕一代)的身上。

以2017年為例,“螞蟻花唄”官方發佈的《2017年中國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中,就有提到:在中國,90 後年輕一代是花唄的主力軍,25% 的 90 後擁有花唄,並將花唄作為首選支付方式。

你被支付寶「花唄」的營銷套路毀掉了嗎?

年輕,上網,樂意接受新鮮事物,是年輕一代的共同特徵。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擁有自己的收入匹配不上的消費慾望。

在鋪天蓋地的花唄廣告裡,將其這些慾望歸結於: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要有愛好、要有自由、要去旅遊看世界,這是在廣告裡的“自我”。

而在廣告之外,年輕人們又賦予了“自我”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

比如:心心念唸的手辦要買、最新款的手機要買、喜歡的口紅要買、好看的包包要買。

在這個大環境下,人們的慾望在不斷膨脹,人們更加追求自我。

而馬爸爸恰是拿捏住年輕一代的根本需求,在花唄白條等加持下,使“買買買”變成一道捷徑,讓年輕人們以最快的速度,活成想要的樣子,加速慾望的膨脹,激發內心的渴望。

被“消費貸”放大的慾望

在17 年的雙十一中,花唄是不是讓你狠狠地爽了一把?

根據螞蟻金服的官方數據,去年的雙十一,花唄臨時額度提高了1760 億元,交易筆數超過 2.1 億筆,簡直就是一場全民的消費狂歡。

說白了,花唄白條都是消費貸,只不過比銀行信用卡的門檻更低、要求更少。

有了這樣的消費貸,人們“買買買”的能力更上一層樓,特別是原本收入較低、消費能力較弱的學生黨和年輕人。

數據顯示,月均消費1000 元以下的中低消費人群,在使用螞蟻花唄後,消費力提升了 50%。

我們的錢包已經在隱隱作痛,可是,誘惑還在一波一波地砸過來—— 花唄推出了“大學生認證”,趣店公開聲明“壞賬不追究”,各種接待平臺無處不在的抽獎和紅包,讓我們經常產生一種幻覺:全世界都想借錢給你,讓你買,讓你花。

在這種“如沐春風”的待遇下,很多年輕一代的消費慾望被無限地拉扯、放大,“買買買”似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男朋友對你好不好,看他有沒有給你買買買。你對自己好不好,看你舍不捨得為自己買買買。

買,決定感情。

買,決定顏值。

買,決定品位。

買,決定人生態度。

......

有時,慾望的產生並不是由於自身的需求,而是人性為根本,環境為推動力。

當週圍的一切都跟“花錢”掛鉤時,用戶的思想觀念也會隨之改變,只要你不夠理智,分分鐘就會過度消費,掉進消費貸的大坑裡。

我花錢賭明天,還了一天又一天

這些進坑的年輕人們,真的有那麼缺錢嗎?

在一份大學生消費信貸調查報告中,有數據顯示,將近 64% 使用花唄的大學生,都是用花唄來購買電子產品、奢侈品和化妝品。

我曾經看過一句話,簡直就是心聲:“在我們的一生中,戒掉愛,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唄。

為什麼戒不掉?

根據經濟學家Prelec 的觀點:

人們在進行信用支付時,體會到的“消費快樂”最為強烈,而“還款疼痛感”最為微弱。

換句話說,就是“先消費後還錢”讓人最爽。

而花唄恰是利用了這一套路,前期利用廣告去激發用戶的慾望,然後再而使用“先消費後還錢”的用戶心理,使其上癮。

其實,縱觀花唄的套路,不過一波又一波被廣告所支配的人性。如上述所說,需求不過是在環境的基礎上,將人性不斷放大。

而作為一名營銷人,要想不被套路,唯有剋制自己心裡蓬勃生長的消費慾望。

怎麼剋制?

有錢買的時候,喜歡喜歡真喜歡。

沒錢買的時候,呸,真醜!

你被支付寶「花唄」的營銷套路毀掉了嗎?

你的【花唄】還有多少沒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