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Vol.224.《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Vol.224.《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古代文學作品選

Vol.224

Vol.224.《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品原文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居然成濩(huò)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jì)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yǎn)溟渤。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yè)。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沉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qú)陰崢嶸,客子中夜發。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jié)。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dié)嵲(niè)。蚩尤塞(sāi)寒空,蹴(cù)踏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jiá)。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賜浴皆長纓,與(yù)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聖人筐(kuāng)篚(fěi)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暖客貂(diāo)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jīng)渭,官渡又改轍。群水從西下,極目高崒(zú)兀。疑是崆(kōng)峒(tóng)來,恐觸天柱折。河梁幸未坼(chè),枝撐聲窸(xī)窣(sū)。行李相攀援,川廣不可越。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入門聞號咷(táo),幼子飢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禾登,貧窶(jù)有倉卒(cù)。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hòng)洞不可掇(duō)。

Vol.224.《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參考譯文

杜陵有一個布衣之士,年歲已老又不合時宜。我的理想是何等高遠,自比為稷和契。然而我至今仍是一無所用,即便如此,我將終生不改此志。常常希望能成就我的志向,到了蓋棺之日才算罷休。一整年都在為百姓擔憂,心中難過但只能不停地嘆息。雖被同輩之人取笑,我內心的慷慨高歌卻更加激烈。我不是沒有隱居江湖的志向,意氣瀟灑地生活也是那麼好。只是我遇到了像堯舜那樣賢明的君主,不忍與他相別。當今朝廷中棟樑之才比比皆是,哪又缺我一個人呢?可是冬葵和豆葉生來就朝向太陽,事物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想想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只知道追求富貴。我又為什麼要羨慕大鯨,動輒遊息於大海中。我從中悟得人生的道理,但依然恥於討好權貴。因此窮困至今,又不忍被塵埃吞沒。有愧於巢父和許由的高潔,我不能改變自己最初的理想。只好飲酒聊以自慰,大聲高歌排遣愁緒。到了年末百草凋零,疾風彷彿要將山崗吹裂。天空中陰雲堆疊,我半夜從長安出發。天寒地凍使得我的衣帶斷裂不能繫上,手機僵硬難以彎曲。凌晨經過驪山,天子的行宮在高聳的山頂之上。大霧充斥在天地間,步履艱難,崖谷溼滑。看見驪山上的溫泉水汽蒸騰,聽得禁衛軍的兵器摩擦碰撞。皇帝與大臣在那裡取樂,音樂聲盛大廣闊。溫泉賜浴的都是權貴之士,參與宴會的沒有一個平民百姓。朝廷賜予的絹帛是由窮苦人家的女子所織,卻還要鞭打她們的丈夫,徵聚起來將其供奉到京城。皇帝的賞賜是為了天下能夠得到治理,若是臣子忽視了這個道理,天子豈不是白白丟棄了這些財物。朝堂之上人才濟濟,有良心的臣子應當感到戒懼。況且聽說宮中的金玉寶物,都在外戚寵臣手中。他們的府上有穿著輕薄的紗羅舞女歌姬,樂聲合奏,並以名貴的貂鼠皮衣暖客。客人所食的是駝蹄一類的山珍,香橙蜜桔在盤內堆積。豪門之中任由酒肉腐臭,而路邊滿是凍餓而死之人。豪富與窮困只有一牆之隔,我的內心鬱結難以再說下去。駕車向北而行,經過涇渭交匯之地,公家設立的渡口又改換了地方。河流自西方奔流而下,放眼望去,浪頭高湧。洪流似乎是從崆峒而來,又恐怕是共工怒觸不周山,天柱斷裂的結果。幸而河上的橋樑沒有拆去,但搖晃著發出窸窣的聲音。行路之人相互扶持,可水勢盛大似乎不能渡河。老妻寄居他鄉,一家十口被風雪阻隔,不得團聚。有誰能夠久久不念家人?我希望前去與他們共同受苦。進門便聽見了哭聲號啕,我的幼子因飢餓而夭折。我不能忍住哀慼,鄰居也為此嗚咽。作為父親我十分慚愧,竟然讓孩子因為沒有食物而夭折。哪能料到在秋谷豐登的年歲,竟遭遇這樣的變故。我因出身仕宦而不納租稅,不服兵役。我回想往事內心酸澀,普通百姓就更加愁苦。默默想到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因而又想到戍守邊關的士卒。我的憂思就像終南山那麼高,無邊無際難以終止。

解讀分析

杜甫以現實主義詩篇和憂國憂民的情懷聞名於世,但在他的青年時代,與其他盛唐詩人一樣,詩作中也充滿了少年氣盛的昂揚情調和非凡自信。《望嶽》便是杜甫青年“壯遊”時期的代表作,集中顯現出他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

《望嶽》是杜甫第一次北遊齊趙(736-740)時所作。全詩圍繞一個“望”字,首聯寫遠望之色,次聯寫近望之勢,三聯寫細望之景,末聯寫極望之情。前四句實寫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首句的疑問實為感嘆,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初見泰山時的驚歎仰慕之情。“齊魯情未了”一句,是詩人的主觀體驗與揣測,站在齊魯之外還能望見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廣闊高峻。次聯一個“鍾”字,賦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一個“割”字,又賦予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大自然與泰山頓時充滿神奇、雄渾的力量。第三聯開始轉入抒情,王嗣奭(sì shì)《杜臆》雲:“蕩胸句,狀襟懷之浩蕩;決眥句,狀眼界之空闊。”眼前壯麗之景與心中博大之情相互映照,構成了一個高遠闊大的詩境。末兩句是虛想,詩人由望嶽產生登嶽的想法,不僅再次突出泰山之高峻,更抒發了詩人企望雄視一切的豪情壯志。

此詩雖為律詩體式,中間四句對偶工整,但全詩平仄未入律,故仍屬古詩。一個“望”字統攝全篇,通篇卻不見一個“望”字,但仍然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構思與謀篇之精妙。全詩語言古樸,寄託遙深卻不露比興之痕跡,氣骨崢嶸,體式雄渾,已初現老杜風格之端倪。

————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