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郭董片區78棟住宅樓今年就能封頂 兩萬多拆遷群眾明年住新家

郭董片區78棟住宅樓今年就能封頂 兩萬多拆遷群眾明年住新家

歷城區虞山腳下,兩處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的工地正在加緊施工。這個去年底開工的項目——郭店和董家街道共計20個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項目,牽動著兩萬餘名老百姓的心。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該項目四個標段將於本月底完成正負零施工,11月30日前主體封頂,計劃明年底竣工驗收達到交付條件。

據悉,這是我市首 個實現“當年凍結、當年簽約、當年拆除、當年建設”的城中村改造項目。

引入EPC模式建設週期大幅縮短

郭董片區安置房項目共涉及東風新村、錦平一村、錦平二村、東楊村、董家村、呂家村等20個村莊,建成後可安置拆遷居民12251戶、26637人。其中,郭店十村安置房項目位於郭店街道原山前村舊址,規劃總建築面積約90.86萬平方米,共安置5597戶、12517人;董家十村安置房項目位於郭店街道原山頭村舊址,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03.15萬平方米,共安置6654戶、14120人。

建成後將有78棟住宅、4個鄰里中心,還配套有商業。為了讓2萬餘名拆遷群眾早日“回家”,他們把整個片區分成了四個標段,採用EPC的模式同時建設。據介紹,傳統模式中,業主單位分別把設計和實施交給不同承包商,如此易造成設計與施工“兩張皮”,出現脫鉤與差異。而EPC模式,也稱工程總承包,業主將建設工程發包給一個總承包單位,由總承包單位承攬整個建設工程的設計、採購、施工,並對所承包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等全面負責,不僅保證了質量,也能有效縮短工期。

對標中高端商品房小區

用“匠心”換“民心”

安置房建設,是百姓高度關注的民生工程,其建築品質高低直接影響著百姓生活。郭董片區在安置房建設的“品質”上下足了功夫。

“品質”建設的第一步是選址。兩個安置社區均坐落在虞山的山腳下,也是整個區域位置最好的地塊,小區內不僅規劃了鄰里中心,還同步配建學校、公園等公共服務設施。

對用材、施工質量的把控是“品質”建設的第二步。為了把建築質量“曬”在陽光下,安置區項目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庫”,小到一個插座,大到一根鋼筋,都規定了具體的品牌和參數。

“我們對標的是城區中的中高端商品房小區,無論從戶型設計、建築質量還是綠化、配套,都以商品房的標準來設計、施工、驗收。”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兩項目於2017年12月6日開工建設,目前樁基施工基本完成,計劃今年6月30日前正負零施工完成,11月30日前主體封頂,2019年10月30日前竣工,12月完成竣工驗收、達到交付條件。

隨著城市大規模開發建設,歷城區安置房建設體量越來越大。在龐大的拆遷體量和密集的建設頻率下,他們始終堅持“安置先行”理念,兼顧質量與速度,對標中高端商品房小區,打造高品質安置社區。在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工作人員看來,只有讓老百姓更加滿意地住進新居,真正變“安置”為“安居”,安置房建設才更有意義。(內容來自:舜網-濟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