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台出現許多相聲團體包括姜昆等,郭德綱德雲社會不會被淹沒了?你怎麼看?

想了半天了也想不出來


電視作為媒介在相聲面前太強勢了,同樣相聲作為文藝形式在電視面前也太薄弱了,這點已經在過去幾十年已經用現實證明。

所以問題裡所問的會不會,答案是肯定不會,因為但凡有一絲可能,也不至於產生今天的郭德綱和現在的德雲社。

在早幾十年央視春晚代表著業界權威,只要能上春晚就意味著演員名成身就,可是在當前網絡普及的年代,春晚已經成為許多家庭過年團聚的背景音。

春晚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其他的電視節目了,所以不要高估電視媒介在相聲發展上的重要性,它最多起到一個廣而告之的作用,至於觀眾願不願意為文化消費去買單是另一回事。以前的相聲市場是典型的賣方市場,觀眾沒有選擇權,演員演什麼觀眾看什麼;可是現在是典型的買方市場,觀眾掌握選擇權,觀眾想看什麼由自己說了算。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觀眾願意為相聲買單的前提是比較演員業務,而不是比誰更會做廣告推廣、更會喊口號。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那郭德綱德雲社就不要說相聲了,全體學外語好了!其實郭德綱的相聲,在現在這個階段,就是給相聲界的同行們,起了一個帶頭的作用!真話假話,不說昧心話!師勝傑先生的話說的相當有道理,那就是別不像人話!《笑禮相迎》《相聲有新人》無論是孰高孰低,為百姓說好聽的相聲,弘揚傳統,努力創新,本是一件開心的大好事!無論是央視媒體還是姜昆,無論是多大的陣仗,把相聲發揚光大那是最終目的!說相聲的官兒再大,相聲這門藝術搞不好,那也是白搭!張國立郭德綱兩個召喚師一臺節目!央視幾排坐著的都是名導演,著名相聲藝術家,還有正式央視委任了的評委,還有諸多助理也是一臺節目!看看再說吧!


user9599206271590


郭德綱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05年以前,郭德綱憑藉自己的才能和對相聲的熱愛,低三下四,不屈不撓的艱苦打基礎階段。主流相聲對他不屑一顧,處處遏制它的發展。(事實上,80年代以後,主流相聲對有才華和熱愛相聲演員,排擠和打壓,使相聲一步步走向蕭條,演員紛紛轉行。)第二階段,05年到13年,八年抗戰,05年郭德綱突然名聲大振,方方面面的扼殺打壓接踵而來,這反而使德雲社更純潔,更完善。第三階段,郭德綱撥開雲霧見晴天,13年到17年, 德雲社國內,外商演成功,大量盈利,尤其是在17年,郭德綱年收入3600萬,岳雲鵬2700萬,于謙1500萬,孫越700萬,,這些數字的公佈,尤其是岳雲鵬的年收入2700萬,就像在曲藝界扔了一顆原子彈,威力之大,看現在多少年輕人都在學相聲就知道了,都希望有一天能成為岳雲鵬。現在的郭德綱和德雲社,就像是wifi,誰蹭誰出名。


億針蠍


一,相聲團體多了是好事。這是德雲社和相聲業者努力的結果。相聲迴歸小劇場,不正是德雲社最初的呼籲嗎?當然,發出這個呼籲的不僅僅是德雲社,也不是最早的。他們只是最成功的。二,目前小團體能掙錢的不是太多。一方面是活的問題,一方面是市場還不夠大,小團體多了,做大市場了,相聲才能真正繁榮。只有德雲社,青曲社的相聲市場不是正常的市場。三,市場化了,拼的就是活,是實力,不分體制內外。憑本事把德雲社比下去,大家一定喜聞樂見。方清平就是個例子,只要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市場競爭,能把德雲社比下去,只能說你做的好德雲社做的不好。群眾的眼睛是亮的。大家會分辨。


雲水謠66062289


相聲這一藝術形式己百餘年曆史了,由於像侯寶林,馬三立,馬季……等諸多相聲大師和大家的共同傳承和努力,使相聲家喻戶曉,喜聞樂見!

凡事都有興衰起伏,相聲自打老一輩大家的紛給離世,相聲人才的斷層,娛樂形式的多樣化,互聯網、手機、眾多媒體的多樣化,等原因導致相聲進入了低谷。

就在此危難之際,郭德剛引領的德雲社經過層層困難,千錘百煉,橫空出世,為即將失去光彩的相聲行業增光填彩,國內外商演,屢屢成功。萬人劇場,爆滿如潮,一票難求,不亞於天王巨星歌唱演唱會,可以說盛況空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支撐起相聲行業半壁江山!郭德剛成功不是沒原因的,根本原因在於刻苦學習,多年沉澱,厚積薄發,水到渠成。也進入市場的考驗。由於德雲社的成功,帶動了全國的相聲的空前繁榮!因此才有了很多相聲愛好者的加入,形成眾多相聲社團和小劇場。這是好事!很多電視臺也助力各家相聲團體,對繁榮相聲整個行業很有好處。但對德雲社的發展不會有不良影響,只能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常言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材火焰高。目前相聲行業如果能真正團結起來,把非流和非主流放在一旁,共同傳承和發揚傳統相聲,與時俱進,取長補缺,抱團取暖,打破鐵飯碗,在市場中爭經濟效益,如果這樣,相聲行業會重新走入輝煌,立於不敗之地。


用戶7814843382070


不會

現如今的相聲小團體和劇場如雨後春筍,不正是郭德綱帶動的嗎?

誰也別自欺欺人掩耳盜鈴忙著否認。

甚至有的人自己幹著這一行還怪怨謾罵郭德綱,不知是什麼心態使然。

梅蘭芳、周信芳刺激、帶動了京劇的發展,全國各地都有京劇院團,難道就該把這兩位大師遺忘和埋沒掉?

如果真出現那種結果,也說明這個社會病的太重了。


用戶7083077698567


在老郭的相聲段子裡面于謙老師說過一句話,從老郭出現以後,相聲屆就只分兩派,現在所有的關於相聲的比賽也好,活動也好,媒體都會問為什麼沒有德雲社,總是離不開德雲社這幾個字。說明了德雲社現在確實是火爆。我也想知道,目前市場上除了德雲社的相聲演出,很多所謂的相聲藝術家你們還能在哪裡能夠看到他們的演出,就剩嘴皮功夫了吧?市場認可的接受的,願意花錢去聽的我覺得就是好的。至少說明老百姓認可的。送雞蛋大米的雖然也有人去看。但是有幾個是想看相聲呢?恐怕更多的是那送的東西吧?我相信德雲社不會被埋沒。反而越來越火,因為同行們的襯托!


廢墟之上鮮花72600934


郭德綱以及他帶領的德雲社,把相聲給盤活了,各種牛鬼蛇神、大師藝術家都冒出來了,甚至還有人把侯寶林先生奉為最權威,只要不是按照候先生的《相聲溯源來,都是叛逆,都是為自己的利益離經叛道……》


夷陵大叔


娛樂多樣化隨時化和可選性在不斷進步,以前的報紙電視廣播都是單一的形式,現在紙媒基本涼了,電視也快了,廣播也沒人專心聽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新聞類東西選擇更加隨意。反而是可選擇的專業娛樂形式比如電影,舞臺劇,音樂會,相聲社和小劇場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更喜歡在娛樂中參與選擇,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電視這種方式,很多家庭電視只是個擺設,沒有不行,有卻不用。

所以,類似德雲社這樣的,只要能拿出專業的水平,手裡有活兒,能吸引觀眾,那他就不會有問題,但一個德雲社畢竟滿足不了全國觀眾的需求,這就是郭德綱認為相聲應該全體一起發展起來的原因,相聲就應該是百家齊放和優勝劣汰,電影市場每年百億的產值,而相聲如果也可以達到,對觀眾肯定是好事。相聲應該回歸小劇場,京劇也應該回歸舞臺,讓娛樂多樣化專業化,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靜眼看春秋


2004年郭德綱剛火的時候,北京天津及周邊的小劇場就如雨後春筍般全都冒了出來,其中還不乏所謂相聲大蔓兒坐鎮。

十四年過去了,小劇場最火的,商演最賣座兒的,仍然是德雲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