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房價會不會再次上漲?

陳龍


房價會不會再次上漲?這個問題其實有待商榷,因為從調控至今,事實上房價一直都在上漲。

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看錯了,不是已經有許多城市在下跌嗎,最好的案列就是深圳了,話說深圳的新房價格已經連續下跌了19個月,3月份新房均價下跌了6元/平方米,4月份新房下跌了16元/平方米,這些數字遊戲,我想你應該不會當真吧。

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熱點城市的房價一直都沒下跌,仍在慢漲過程中,而且這一波調控還帶熱了許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如果不信可以去查閱一些民間機構統計的二手房數據,二手房更能反映市場。

我之前就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追蹤的數據統計過幾十個熱點城市二手房均價變化情況,結果不忍直視。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到,在調控的背景下,新房雖然在限價措施下橫盤,但難受控制的二手房價格,依然在繼續攀升。而去年加入人口爭奪戰的城市,房價漲幅都不小,如成都、西安、重慶、武漢、長沙、杭州等城市。

那麼,後續房價會如何呢?我的判斷是,未來房價將進去長期慢漲通道。首先我們要明確,此輪調控,態度不容置疑,政府確實是想控制住房價。所以,未來房價想上演2015~2016年那樣的行情,幾乎不可能。

但在城市化進程依舊,人口持續了流入中心城市的背景下,中心城市的房價依然會繼續上漲。


天天說錢


中國現在不缺房子,只缺買房人,不然為什麼要用“六個錢包”才能付的起首付。

如果“六個錢包”開發完了,是不是要開發“八個錢包”,可沒有“六個錢包”人生兒育女,那有“八個錢包”?

俗號說“山的盡頭就是頂峰”,現在中國房價已到頂點,再上去就是天了,誰能在給房價上天安上梯子?

靠銀行嗎?

中國銀行還有存款嗎?

銀行一半投資都在房地上,還要交20%準備金,剩下30%還要應對企業貸款,來往帳,還要交20%外匯準備金,剩下的已經很少了,是保命的錢。

沒銀行提供資金,房價就不可能上天,只會加速落地,中國房價會有十年下跌時間,今年不跑的,就沒有機會再跑了。

真不是危言聳聽,現在中美貿易戰不可能那麼快結束,如果打成長期經濟冷戰,中國政府絕對棄房地產保製造業。

閩商已在採取行動賣房,那怕虧30%也賣,廈門房子才暴跌30%,而且還有價無市,如果不信,可以去廈門接盤,再降10%還有人賣。

很多人不以為然,以為自己城市房價不會降,可不知個人力量阻止不了大勢,香港人不相信香港房價會跌,可1997年就跌了一半,用了三十年才漲到從前。


光芒萬丈34957


7月31日,國家明確宣佈要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很多人都懂了,是要求房價一分也不能漲了。

現實就是如此,青島市的房價,峰會召開的一年來,很多地區直接上漲了一倍。社平工資5309元,房價直接突破25000元。2018年7月房價26407元,比6月份又上漲1200多元。

這樣的房價,已經大大透支了社會的消費能力。對於普遍就業工資三四千元的大中專學生來說,要想在這兒紮根生活,根本是天方夜譚。因此高房價對於城市的對年輕人才的吸引力,簡直是致命的打擊。

我們國家近年來放開了二胎政策,遼寧省已經率先提議出臺二胎獎勵政策,鼓勵大家生二胎。可是就如此的房價,生了沒房子住,難道還要睡馬路嗎?

而且伴隨著現在的房價高,教育價格也水漲船高。而且女同志自我職業目標的實現,也限制孩子的出生。

未來我國出生人口下降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老齡化社會的越來越嚴重,社會對房子的需求是進一步降低了。

再加上年輕人本身投資意識就不足,很多是掙多少花多少,甚至欠一屁股債務。

我們的居民負債率這些年來急速攀升,有的數據顯示已經超過百分之百。居民收入九成要拿來還貸。沒有錢了,怎麼能夠再支撐房價上漲?

可以說現在的房價是最後的瘋狂了。

2035年人口到頂,人口到頂之前,人們的消費意識就改變。馬雲說的,八年之後房子賤如大蔥,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

因此,房價不會上漲,這次應該是真的。


暖心人社


房價肯定會再次上漲,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們經濟要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帶動整個樓市的發展,!

其次呢,是中國城市化正在進行中,未來將擁有20多年的時間,中國將處於高速城市化進程之中,城市化就需要有更多的人進入城市,需要更多的樓房,所以說未來十幾年20年,我們會有大量的需求存在,這是推動樓市價格上漲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貨幣超發,貨幣超發,會引起cpi上漲,作為我國經濟的中流砥柱行業之一,房地產行業也不可避免,受到貨幣超髮帶來的影響,價格肯定會得到一定的上揚。

雖然我們大多人不太樂意接受這個觀點,但他確實是事實。


地產遊俠


這個題具有一定的保鮮度,時不時的可以評析一番。

房價有沒有漲?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2018年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顯示,70城中,一手房與二手房均呈現著環比上漲的基本面,其中,一手房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達到了67個,還有2個城市房價環比持平,房價環比下跌的只有1個城市,這個城市就是廈門;二手房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也不少,達到了66個,其餘的2城持平2城微跌,二手房價環比微跌的城市是廈門與上海,二線城市廈門的平均房價水平已達準一線水平,微跌是必須的,而上海作為一線城市,自然平均房價水平也是頗高的,微跌也是必須的。

從70城8月份的房價數據看,有這麼些個可以注意到的方面:

一是,房價上漲的壓力仍然比較大。高房價預期,不僅僅是不少購房者所持有的,房企也比較強烈。一些限價的城市,新盤入市並沒有想象中的暢快,在限價的前提下,房企預期中的利潤部分是打了折扣的,而此前部分房企高價拿地熱情是基於高房價預期。

二是,房價能有上漲的壓力,跟住房金融的狀況有關聯。表面上看,近期,無論房企融資,還是地方賣地,都不盡如人意,特別,房企融資通路進一步收窄,高週轉變現自有資金量成為關鍵。但是有一個數據我們不忽視,數據顯示,2018年前七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48萬億,其中有近四萬億貸款流向居民貸款領域。居民貸款能幹什麼?大多數流向樓市的可能極大。

三是,目前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的波動性減小,這才是未來樓市的大趨勢。投機與投資之所以敢於加槓桿操作,無非是因為房價波動性較大,有操作的空間。房價波動性減少,對於炒作來說,這才是窒息性打擊。現在,三四線房價大多過熱,這應當不是個可持續的現象。

所以,房價調控不可能是短線達到預期,房價再度上漲的可能性還會有,但房價大跳水與房價大跳高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作為政策市的中國樓市,調控是有效果的。

一碗拌麵價格的從十年前的1元錢,到了現在4元以上,我們不應當、也不會相信,它還會回一元價的時代。我們要企求的是,價格不應當上演“過山車”。


波士財經


無論是誰在鼓吹房價還會上漲,但是我們一定要尊重現實,自從中央政治局定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而且明確今年房價不得上漲以來,房價就一直在徘徊不前,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房價已經在悄悄的變化。

我們以北京為例來看看情況:

位於大興區南六環外的一處限競房,政府最高限價42000元/平方米,該樓盤主推89平方米的住宅,預計9月底開盤,相較於最高限價,一期住宅的售價在36000元/平方米左右。

從北京來看,限競房的銷售情況不及市場預期。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此前的數據顯示,北京已經入市近萬套限競房,網籤率只有不足20%,即便算上所有項目的真實銷售,平均去化也不足40%。

而且在調控加碼之下,深圳、青島、長沙及成都的銷售均價已經下跌,武漢、南京、濟南等城均價穩定。

重點城市入市需求乏力,新增客源量普遍降至年內低位。儘管剛需存在,由於政策的原因,炒房客已經被套,客戶購房預期繼續減弱,多城掛牌均價下跌,調價中漲價房源佔比全面下降。

在需求不濟、預期鬆動的情況下,9月重點城市二手房市場仍不樂觀。

而且,這只是一個開始,如果這種局面繼續下去,那麼房價下跌就會成為現實,當政策不斷出臺,無論房價還是房租,都會泥沙俱下,炒房客到時也只能是欲哭無淚,甩賣也將沒有市場,儘管國家不會讓房價出現斷崖式暴跌,漲價估計也短時間沒有可能了!


煮茶聞書香


房價短期不會再漲,但不代表樓市中長期不看好。為什麼?



1、房企負重,艱難前行

房價已上漲2至3年,開發商借勢融資拍地囤貨,負債率高達80%,銀監部門暫停房企新增信託融資,但還債集中期已到,房企壓力山大,見勢不妙,拿地謹慎,截止8月全國土地流拍800宗,三四線城市佔629宗,這是樓市轉涼的信號。



2、潛在購買力銳減,高位誰來接盤?

上半年樓市加速趕頂,房企大佬,中介紛紛登場,以庫存見少為由,大侃房價還要“持續上漲”,任志強直言不諱地說:房價不可能跌。掏空三代人幾個家庭積蓄,勉強用"6個錢包”湊夠首付,已山窮水盡。如杭州一女青年搖中西湖區單價4萬90平米的樓盤,每月14000元按揭因無力償還棄購,在眾目睽睽之下委屈地哭了。可見,高房價是壓垮青年人置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7.31會議定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300餘次調控於8月份終見分曉:四大一線城市,二線熱點城市量價雙跌,樓市這頭“猛牛”終於被摁住了。



3、後市展望

金九銀十房企跑量,但購房者不買賬,樓市涼涼。買漲不買跌,未來6個月跌勢已成定局。明後年是漲是跌,要看調控力度和持續性。以5至10年為週期,樓市大趨勢依然看漲,因為城鎮化建設還在途中。

三四線城市房價環比上漲,與一二線城市明顯分化,明年會不會輪動?拭目以待。


水宜說房


價會不會上漲?我認為不會再漲了。 看看7月下旬至8月初,廈門房市情況:廈門島內每平方降至1萬至1.5萬,島外每平降6000至1萬。廈門中介公司人員介紹不降到2016年的價格買家就不買。炒房客、囤房公司爭相拋售。


現在廈門剛拍樓面價1.7萬每平,與前面最高2.5萬降了很多。土地也在降,高了沒人舉牌。這些都說明,實體不佳,影響收入,低工資維持不了高房價。同時可見炒房者資金緊張,已無力可供。

再看看深圳8月3日出臺的新政,對本市收入低的剛需優惠優先購房或租房,只有市場價格房款50%即可購得或租得,並對人才實行優惠到60%款額即可購房,力推小戶型住房。下圖。



深圳這樣對外來者限購,對人才優惠,對本市居民實行可售可租的低價模式,對以後開發出房子影響很大,再高價賣給誰?會降價快銷。

深圳房屋政策將給全國其它城市做了示範,其它城市的也會後步效顰。一旦解決本市剛需、本市低收入群、務工人員的租房、外來人才的住房問題,高房價將會告別,房市從此進入穩中有降的時代。


不要從宏觀微觀經濟討論房價,也別從貨幣量討論房價,老百姓不懂。錢印的再多再寬鬆,不是支撐房價一直漲的原因。要看實體商企業掙多少,看看在實體中工作的底層人腰包進多少,這是關鍵,這些人能否買起房子對城市化進程加快起到積極作用。對全民實現共同富裕促進很大。

關注怡冉說事,瞭解你關心的事兒


怡冉說事兒


恆大任澤平分析房價的模式很好“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我們就依據他這個來分析短期、中期、長期的房價變化。

1、房價短期變化

短期看金融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在短時間內房價影響受資本影響很大。炒房團去了哪裡,哪裡房價就漲。去年遼寧丹東短時間房價翻了一番,就是這個因素。

(炒房)

再就是國家發行貨幣的流向,比如這幾年推行棚改貨幣化,對拆遷戶進行貨幣補償,不搞回遷安置。大量貨幣流入房地產,人為製造剛需,哪裡拿到國開行貸款多,哪裡房價上漲就快。

到目前為止,房價上漲告一段落,各地紛紛推出限購、限售,鎖死了交易,減少了資本流動性。而且貨幣棚改花也基本叫停,短期上漲空間不大。

(棚改貨幣化)

2、中期房價變化

中期看土地,就中時段而言,價格基本隨供給而變動。房價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土地供應的影響。

(土地政策)

為了提高房價,政府減少供地,人為製造供給緊張,然後提高房價。重慶之前的模式就不是如此,地票制度就讓房價沒有上漲。

(土地供應)

目前來看,隨著房地產稅開徵,以及政策的變動,政府有可能會增加土地供給。這一趨勢比較難推演。

3、長期看人口

房價上漲的深層次根源是中國經濟與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目前中國的城市常住人口達到百分之五十八,城市戶籍人口達到百分之四十二。

(中國城市化率還很低)

可以說中國的城市化發展空間還很大,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基本都是新的城市人口。

所以在未來房價還是要漲的。具體漲的快慢就看這個地方留的大學生多少。

(這些城市圈都是未來漲價的地方,可以提前佈局,尤其是長三角)

就短期而言,房價會暫時穩定住;就中期而言,政府的土地供應難以推斷;就長期而言,房價還要漲,漲幅取決於各地引入消化大學生的數量。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其實大城市的新房房價一直在上漲,只是在調控政策的壓力下上漲的幅度變小了,二手房房價相對下降了。

拿蘇州來說,新房房價都在上漲,只是上漲的最大幅度是報備價的20%。據《2018年6月大數據房價指數(BHPI)》可知,蘇州市在2018年上半年的房價累計上漲了5.14%;今年6月的房價同比去年6月上漲了7.72%;6月份的房價中位數(二手房)為21494元/㎡。最新數據顯示:蘇州市近一個月二手房均價為19537元/㎡,7月的二手房均價為19537元/㎡,同比去年上漲6.83%;7月統計355個新樓盤的房價均價為18292元/㎡,環比上漲1.23%。

大城市房價上漲的因素一直都在直到相應政策的出現才會得到緩解。

上漲因素1是外來人口的流入,因為國家政策長期對大城市的傾斜和大城市本身的好底子使得大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好,各種福利越來越完善,各種機會更多,使得貧困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等相對落後地區的人帶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大量進入大城市,只要有機會留下和融入大城市誰也不會放棄機會,買房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上漲因素2是外來人員子女受教育的需要,由於長期在大城市打拼,隨著子女慢慢長大需要上學,甚至很多父母在孩子未出生時就考慮子女怎麼上學了,買房就是很好的保障。

上漲因素3是資金富餘的那部分有錢人用買房來讓自己的資產進行升值。

上漲因素4是大城市之間的聯動發展越來越好,使得生活越來越便利。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國家和各級政府精心制定符合各地區的發展規劃,尤其是環境宜居、就近便利教育醫療,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增加就業機會,使得人員遷移得到大範圍緩解。

國家和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社會氛圍改變對房子的看法,努力營造不買房是可以的,買不起房子是正常的,租房也是很安全有保障的社會氛圍。

而這些政策的出臺和完善需要時間,需要專業英明的領導,需要高執行力的人才去努力讓那天早日到來,所以大城市的上漲將長期持續,只是方式和幅度隨著形勢和政策不斷改變,除非政府制定詳細的限價限購細則並嚴厲監督執行,還有央行要求各銀行嚴控個人資金流動特別是大額信用卡的資金走向,防止進入房產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