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凌遲是什麼意思?有哪些歷史故事?

想通了7


凌遲,也寫成陵遲,老百姓說的殺千刀、千刀萬剮,就是這個刑罰。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殘酷的刑罰

陵遲這個詞,起初沒有表示一種刑罰的意,這個詞的本義是說地勢由高到低變得平坦,之後引申成衰落的意思。古代人說禮義陵遲,也就是世風越來越差的意思。

陵遲成了一種刑罰是後來的事情了,唐宋後有一些記載,明代人對這個刑罰的解釋是,凌是細細割,遲是慢慢來,凌遲就是叫犯人痛到極點,是最殘忍的死刑。說白了,就是行刑的時候用刀把受刑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來,然後再截肢,再剖腹,再砍頭,也就是延長受刑者的死亡時間,讓他生不如死。

魏晉之後,出現臠割的刑罰,是凌遲的前身。這個臠割,也是割肉,也是很慘烈的,據記載,肉割下來之後,還要吃,然後挫骨揚灰。

五代十國的時候,臠割漸漸變成凌遲。奪權的斬草除根、深仇大恨會用到這個刑罰,平民此時也會被如此對待。

到了北宋,凌遲的刑罰被廣泛使用,名字在這個時候算是定下來了。

宋以後,凌遲步驟不斷髮展。《宋史·刑法志》記載:凌遲者,先斷其支體,乃抉其吭,當時之極法也。這時候步驟還算簡單,先斬斷四肢,再砍頭。到了元代,《竇娥冤》裡就有凌遲的刑罰, 那時候是把犯人割120刀。到了明清,凌遲的步驟變得複雜。有的受刑人會被割幾千刀,時間跨了好幾天。在刑具上,甚至還有用網的,被稱為魚鱗剮。到這個時候,凌遲完全變成了折磨人的技術,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