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家人得了癌症,家屬可以做什麼?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相伴而生的環境汙染、食品安全問題、工作壓力增加、生活方式不健康,導致癌症發病率越來越高。在發現家人得了癌症以後,作為家屬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作為家屬一定要在短暫地慌亂後快速鎮定下來,如果此時家屬先慌了陣腳,不利於患者的治療。然後積極與醫生交流,瞭解家人病情進展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積極配合醫生的診療活動,嚴格遵守醫囑。切忌不可聽信網絡上的小道消息或者所謂的偏方,而給患者亂用藥。

其次,根據患者的性格來決定告不告訴患者真實的病情。如果是生性開朗的人,家屬可以慢慢向其透漏病情,積極鼓勵患者配合治療,增強生存的意志力。如果是性格一般的人,家屬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向患者告知病情,讓患者有一個接受的時間。對於性格內向、比較陰鬱的患者,家屬可有選擇的向患者隱瞞病情,即所謂善意的謊言。在病房就曾碰到過一位老人患有胃癌,行胃大切手術後住院調養,家屬怕老人想不開,始終向老人交代的是胃潰瘍需要住院治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老人恢復情況還算不錯。

再次,當得知家人患有癌症後,如果患者本人對自己病情比較清楚的話,那麼要在日常生活中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鼓勵其在積極配合治療的前提下,多享受生活,做一些平時喜歡做的活動。

最後,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危重,存活的時間不久,在最後的時間裡家人要多抽出些時間陪陪患者,儘量讓其在最後的時間裡多享受一下與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以減少癌症帶來的痛苦。

本期答主:安麗麗,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隴原健康”邀請 甘肅省腫瘤醫院綜合康復中心答覆如下:(1)儘快調適情緒,及時瞭解患者的全面情況,協助醫生幫助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2)根據患者個人的情況有選擇性的告知病情:對性格比較內向或消極的患者,有必要適當保密或者選擇循序漸進的方法告知;對堅強樂觀或者已經知道自己患惡性腫瘤的患者,應由主管醫生給予科學的解釋,避免患者亂猜測、盲目恐懼,切記用不切實際的謊言欺騙患者。

(3)比平時有更多的耐心和理解,疏導開解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念。

(4)給自己的情緒找一個出口,學會忙裡偷閒找朋友傾吐或者大哭一場,給自己好好睡一覺的機會或者排空思想打坐冥想。

(5)哀傷處理:哀傷反應有三個階段:震驚於逃避期(數小時至數週,甚至數月),第二階段:面對於瓦解期(數月至兩年),第三階段接納與重建(數月、數年。甚至一生)。三個階段都有生理、認知、情緒、行為和社會功能方面的反應。對逝者懷有強烈的內疚、自責,感受逝者仍然存在,無法恢復正常的社交和社會或工作能力,出現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焦慮障礙、哀傷引發的短暫性精神障礙、飲食障礙,引發身胃痛、頭痛、失眠等身心症狀。


隴原健康


癌症的出現往往是讓人猝不及防的,雖然說每個人都覺得癌症離自己很遙遠,該怎樣就怎樣,當患上癌症後,才感到後悔。親人患癌,作為家屬又該怎麼辦呢?

人在面對重大事件時,總會慌張失措。但如果親人患癌,我們要做的不是痛哭流涕,而是應該多瞭解癌症種類和治療方法,用自己的有限能力,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幫助患者康復。

第一、樹立正確的疾病意識

如果家裡有人患了癌症,切勿讓消極情緒佔據自己的身體,一定要對癌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實在目前的醫療技術之下,癌症的治癒率越來越高了,有些患者可以徹底治癒,有些患者可以帶瘤生存,因此患者的生存期是相對較長的,因此不管是患者本人還是家屬都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自然有好的心態才可以感染到家人。

第二、有健康觀念

如果家有癌症患者,那麼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中都可能會投入到對病人的照顧當中,因此要對癌症患者的護理有一定了解,包括患者的飲食安排、生活作息以及心理護理等等,這些都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關鍵一步。

第三、收集信息

對待癌症有很多治療途徑很多治療方法也有很多治療機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專家治療效果也會出現不同,因此一定要在治療之前對這些有所認識,要從方方面面收集信息,不管是治療方法還是醫生。

第四、呵護病人心理、身體的健康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一定要給予適當的呵護,但是適當即可,如果呵護過分也是不利的,這樣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對於治療效果反而無益。對於患者而言,給予心理上的護理是至關重要的,要讓患者保持對生存的希望,平常還要讓患者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交活動。

如果患者體力允許,可以讓他獨自做一些事情,看一些感興趣的電視節目,以疏解心理壓力。沒事的時候,多陪患者聊聊天。

第五、做好放化療護理

在癌症的治療方面,放化療是很常見的,而這些治療途徑很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因此家屬在飲食上要多為患者提供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第六、照顧好自己

面對癌症這個重大的健康問題,突然帶來的可能是無盡的壓力。作為一個家屬,為了更好地照顧患者,前提是要先照顧好自己。這裡小編給大家提了幾個建議:

①利用碎片時間放鬆: 即使你很忙,也一定要抽時間午睡、鍛鍊,養好身體,才能有精力照顧癌症患者。

②不要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慣:必要的聚會不要推託,與朋友相聚、聊天,可以釋放壓力。

③學會求助:萬事不要一個人扛,實在有事的話,可以求助其他親戚的幫助,這樣能為你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關注“腫瘤的真相與誤區”,每天瞭解一點腫瘤知識~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小醫想到了4點。希望對那些癌症患者及家屬,能有所幫助。

1、根據患者情況不同,做不同程度的病情交流。

實踐證明,很多癌症患者之所以能有幾十年的存活質量,跟本人的性格有一定關係,”想得開“”看得開“的病人,治療效果往往更好。但,如果患者不是這樣的人,則需要有技巧的滲透與告知實情。

我們身邊有這樣的胃癌患者,至今被子女瞞著,以為自己得了胃病而已。

2、積極尋求同病相連的人群,交流治療經驗,給患者找到心理依託。

同類,往往成為患者較好的心理支持基礎。這不單單是讓患者有一定的社交環境(微信群等),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取他人經驗,更好的治療與康復。

3、多多陪伴。

患病後的癌症患者,最需要的是親人的陪伴與支持。尤其一些空巢老人,長期孤寂生活,患病後如果子女再沒有較好的情感支撐,可能導致老人在重疾面前,心理防線的垮塌,不利於治療。

4、營養支持。

很多癌症患者最終因為營養不良而離開。不要盲目去信那種”餓死癌細胞“的說法,科學有效的營養支持,是癌症患者治療、康復不可缺少的外在條件。

希望我們的回答,讓您受用!

遼瀋名醫,用心只為您的健康!先關注,再來邀請醫生互動交流吧!


遼瀋名醫


唉,怎麼這麼多得癌症的,家人得了癌症,家屬最好不要告訴他,我父親就是,到我父親離開,我們也沒告訴我父親,趁現在病人能吃能動,儘量帶著出去走走玩玩,儘量想吃麼滿足他,後期是很痛苦的,吃不下,我去年請半年的假陪我父親,想起來就難受,我想我的父親。


農民龍拍天下


家人得了癌症,家屬可以做什麼?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複雜而又不可迴避的問題。家屬與病人朝夕相處,對病人的生活習慣、心理素質、性格脾氣、經濟狀況都很瞭解,就要因時、因地、因人作出相應的策略,有利於病人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療,早日康復。

1適度適時告知病情

病人確診癌症癌症後,家屬要根據病情和心理承受能力,決定告訴病人病情還是善意的隱瞞。病人病情不重,心理素質好的人,家屬還是告訴病人。病情比較重,心理素質比較差的人,可以暫時隱瞞,等待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得到緩解,再透漏一些病情。完全不告訴病情,存在兩個方面的弊病:第一得不到病人的積極配合。有一位老太太患有子宮癌,她子女告訴她是子宮肌瘤,做完手術就好了。等手術做完了,子女想進一步治療和定期複查,都被倔強的她拒絕了,反問道:“你們術前說,良性腫瘤切了就完全好了,還吃藥、複查做什麼?”還有一位五十多歲的男性胃癌患者,三個女兒告訴她父親,得的是胃潰瘍,父親信以為真,手術後開始抽菸喝酒,女兒不好勸阻,兩年後復發,飽受癌痛的折磨,最後知道真相後,埋怨孩子說:“你們當初告訴我是癌症,我還會去抽菸喝酒嗎?哪個不想活命?”三個女兒在父親去世後,悔恨不已。第二,剝奪了病人知情選擇權。家屬可以不完全告知病情,將病情淡化處理後,說與病人,病人對自己的治療方案作出一定程度的選擇。

病人剛剛得到自己患上癌症,心理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是正常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讓病人很快走出情緒低谷。有一位胃印戒細胞癌患者,手術後又出現了腰椎骨轉移,在家屬同意下,告訴病人胃癌幸虧發現得及時,做完手術基本上好了,現在主要是用中藥調理一下,順便治療腰椎病,病人很高興,經過三個月的中藥治療,腰椎轉移控制了。

家屬與主治醫生進行比較深入的溝通,讓醫生對病人的身體、心理、性情有全面的瞭解,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在病人大概瞭解病情的情況下,儘可能讓病人自己選擇醫生推薦的治療方案,家屬能不替代病人選擇時儘量不替代。有一位直腸癌患者,發現腫瘤離肛門僅150px。直腸指的是距離肛門15釐米以內的腸管,根據與肛門齒狀線的距離通常分為三段,大於10釐米稱為高位直腸,5釐米~10釐米稱為中位直腸,小於5釐米稱為低位直腸。中低位直腸癌是否進行保肛手術,一定要根據腫瘤、病人以及手術醫生的具體情況而定。病人要求保肛,從心理上接受不了造瘻。術後病人一天三十多次大便,經過中藥的精心調理半年後,大便每日一兩次,已經安然度過了七個年頭。

癌症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會出現很多的痛苦不適,病人的感受是最深刻的。病人有時是接受治療,有時是放棄治療,作為家屬不能一味按照醫生的要求,違逆病人的意願。有一位肺癌患者,已經快七十歲,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子女都有出息。他自己患上了癌症,手術解除後,恢復得很快。在後續的化療中,老頭經受不住,想放棄化療,子女們輪番上陣規勸,父親抵不住子女的“糖衣炮彈”的進攻,咬牙堅持,身體卻每況愈下,很快撒手人寰。要知道,病人對自己的身體最瞭解,如同一個住了幾十年的屋子,哪裡有一個釘,哪裡有個洞都知道。作為家屬,一定不要好心做壞事,是吃力不討好,追悔莫及的。

3真誠的陪伴與安慰。

患癌後患者,最需要的親人的關心、支持與鼓勵。讓病人不會感覺孤獨和空虛,及時派遣消極牴觸情緒,防止心理防線的垮塌而導致出走、自殺或其它意外。正是家屬的關愛,分享了快樂,分擔了痛苦。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疼痛其實是可以“分擔”的:握住對方的手,兩人的腦電波會趨於同步,身體上的疼痛也會隨之緩解。領銜這項研究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人員戈德斯坦說:“我們開發出了很多高科技的溝通方式,但人與人之間的身體互動卻越來越少。這項研究說明了人和人之間接觸的重要性。”戈德斯坦說,他在妻子分娩時緊緊握住對方的手,結果發現妻子的疼痛有所緩解。研究人員讓女性志願者承受手臂上長達兩分鐘的輕度灼痛,她們的伴侶或坐在一旁看著,或坐在一旁握住對方的手,或坐在另一個房間。腦電圖監測顯示,僅僅在雙方都在場的情況下,情侶們的腦電波才會趨於同步;對於疼痛時握手的情侶,兩人腦電波更為同步。而且,男性伴侶越是感同身受,兩人的腦電波越同步,女性的疼痛感也就越輕。

4 幫助病人了結心願

儘量完成家人沒有完成的心願,他想去的地方,他想吃的,想喝的,想玩的,或者見一個朝思暮想的人等等,比如出去旅遊一次,或者是別的,儘量讓他過得開心快樂。韋德患有嚴重的冠心病,他妻子已是乳腺癌晚期,醫生預測他兩隻有3個月的生命,兩人在傷心中列出了死前要做的50件事,準備用三個月的時間去一一完成。2003年4月,當他們的生命進入一個月的倒計時時,他們只剩下最後一個心願:周遊世界。兩人當時只貪戀旅途中的美景,根本沒空想自己的身體狀況。兩人在北冰洋的冰川,極地不落的太陽中盡情體驗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只想讓這一刻長久再長久,不知不覺就活過了醫生預言的最後期限,.後來在夏威夷的海灘邊度假時,他們都感覺自己身體的種種不適似乎都不見了,而且精力越來越充沛,此後兩人乾脆不把自己當病人了。一年半後,回到家鄉的韋德夫婦迫不及待去倫敦皇家醫院做全面身體檢查,隨後,他們被告知發生了奇蹟:兩人竟雙雙擺脫了絕症的威脅!

家人得了癌症之後,家屬不要埋怨,只有去幫助他,關心他,支持他,尊重病人的選擇和意願,讓病人有尊嚴地活著,即使是離去,也少一些遺憾!

(您的點評或點贊,是對我的最大鼓勵!)


康文草堂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如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萬一我得了癌症咋辦?萬一家人得了癌症我該咋辦?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供你參考

第一,看癌症的分期,是早期還是中晚期,因為這個涉及到治療方法的選擇問題,不管是早期還是晚期都需要積極治療,早期手術治療是治癒癌症的唯一辦法,其它的都不能徹底治癒,如果是中晚期也要積極配合治療,因為有些癌性疼痛是不能靠堅強的毅力支撐的。

第二,儘量完成家人沒有完成的心願,他想去的地方,他想吃的,想喝的,想玩的,等等,比如出去旅遊一次,或者是別的,儘量讓他過得開心快樂。

第三,每天在他面前保持開心,不要愁眉苦臉的,讓他看了也著急,要堅定信心,積極治療,保持樂觀的心態。

第四,每天多陪陪他,聊天啊,交流啊,讓他能在有限的時光裡,不會感覺孤獨和空虛。


杏仁健康


極積治療!善加護理?小麥苗汁抗癌,上網查。多行善!善因才會有善果?善人心情好!病好七分!



彌陀的如意寶佛感


1.首先解決病人的情緒。教會病人“沒心沒肺”,為自己的快樂而活。因為很多癌症患者都是嚇死的。有兩種方法可以借鑑。一種是“葛印卡的內觀禪修”,可以從中國內觀網查到課程信息。都是公益的。還有一種是海靈格的“家庭組織系統排列”。這些方法都可以引導患者走出心靈的陰霾。

2.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目前的癌症治療進入了很大的誤區。一是醫療體系,主要是手術摘除加放化療。而治癒率非常低。二是患者家屬,在沒有好辦法的情況下只是把錢花完圖心安。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推薦家屬讀一下“全食物密碼”和“生機飲食”。這是目前在臺灣很有效的食療。其中李開復就是通過這個方法治癒的。

3.帶患者參加全身排毒課程。人體都是有自愈力的。癌症同樣可以自愈。恢復自愈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全身排毒。排毒結束後再進行有機調理。

4.一般癌症發現都是晚期,要求患者要在儘量短的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需要家屬監督和引導。

5.總之,自然醫學的方法不建議癌症患者手術和放化療。而是通過自然療法恢復健康。我們這裡有很多的案例。當然,因為不用手術和吃藥物,所以調理好癌症也就不需要花那麼多錢。

6.我們有系統的排毒和調理的方法。癌症患者免費傳授,萬事隨緣。


李君玉降糖第一人


不要想太多,但是最忌諱唉聲嘆氣,好吃好喝搞起來,微笑面對,適度止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