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五人因反对被杀,由洋人平反,史称庚子五忠

1895年甲午之战,大清帝国的最后遮羞布丢了,所谓的“同治中兴

”正式破产。1898年,光绪皇帝试图变法,百天后被慈禧软禁。慈禧试图趁机废掉光绪,遭到列强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因外国人保护,远遁海外。因此慈禧痛恨洋人,深以为恨。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五人因反对被杀,由洋人平反,史称庚子五忠

马关谈判

在山东、直隶等地,民间义和团兴起,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烧教堂、杀洋人。洋人要清政府镇压义和团,甚至传闻十一国要“勒令皇太后归政”,洋人和慈禧矛盾加剧。于是慈禧意图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准许入京,大力扶持。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五人因反对被杀,由洋人平反,史称庚子五忠

《走向共和》慈禧

1900年,慈禧同时对十一国宣战。结果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攻陷北京,慈禧西逃西安,几乎亡国。因当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所以称为“庚子国变”、“庚子国难”。

在义和团和八国宣战问题上,虽然绝大部分大臣都附和慈禧,但也有极少数人出言反对。许景澄、袁昶、徐用仪、杨立山、联元就反对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慈禧为表示抗击决心,将五人先后杀害,史称“庚子五忠臣”。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五人因反对被杀,由洋人平反,史称庚子五忠

八国联军

许景澄、袁昶、徐用仪三人都是汉人且均为浙江人,又称“浙江三忠”,杨立山和联元均为满人,文中只讲讲三忠。

许景澄-七国公使,守护西北,追回辽东

许景澄(1845年-1900年),字竹筠,浙江嘉兴人。同治年间中进士,选庶吉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先后担任过驻法、德、意、奥、荷、俄、比七国公使,时间长达11年之久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五人因反对被杀,由洋人平反,史称庚子五忠

许景澄

出使德国期间,主持勘验了北洋舰队“定远”、“镇远”等主力战舰,并顺利接收。亲赴德国造船厂调查,撰成《外国师船表》,供建设海军参考,建议清政府加强海防。

俄国趁机觊觎帕米尔地区,许景澄据理力争,毫不退让,相持三年,最终达成“维持现状、两不进兵”的协议。在大清帝国积弱的情况下,有如此结果实属不易。鉴于帕米尔地区地理记载不详,许景澄著述了《帕米尔说》及《帕米尔图叙例》。

根据《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多割让给日本。当时作为驻俄公使的许景澄,积极邀请俄国联合法、德胁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此即著名的“三国还辽”,可谓功在千秋。尽管如此,许景澄没有沾沾自喜,沙俄贪婪成性,预见三国还辽以后,“

俄人怀自便之谋,德人挟责报之意,从此事更多矣。” 对于未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1900年6月16日,慈禧召开第一次御前会议,端王载漪正式提出“请攻使馆”的动议,只有许景澄独自一人站出来反对,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五人因反对被杀,由洋人平反,史称庚子五忠

《走向共和》宣战剧照

6月17日的第二次御前会议上,慈禧欲强行决定对八国宣战。傀儡光绪急得走下御座,拉着许景澄的手哭问能否一战,许景澄含泪回答:“对多国用兵,必须审慎”。许景澄心里明白,这时候再说实话就是和慈禧过不去,但他还是说了实话,这为他日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八国联军逼近,他深深为国家前途担忧,“数日之内,鬓发尽白”。7月28日,被以“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等罪名,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袁昶-熟悉外务,地方历练,素性耿直

袁昶(1846年-1900年),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初年,恩科进士,殿试二甲。1883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直到外放地方,有将近10年的外交事务经历

1892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道台,在任上严约僚属,进行了多项变革,兴修水利、设立邮局。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扩办芜湖中江书院,设置数学、物理等西方课程。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五人因反对被杀,由洋人平反,史称庚子五忠

袁昶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光绪帝下诏求言。袁昶向朝廷条陈了时政二万言书,提出:“德突据胶湾,其祸急而小;俄自西北至东北,与我壤地相错,蒙喀四十八部将折入异域,其祸纡而大。” 简言之,除了德国更要小心沙俄,事实证明沙俄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还有外蒙的独立。

1900年6月17日,第一次御前会议后,袁昶与许景澄联名上《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护大局疏》。6月18日, 袁昶又上《急救目前危局折》。总之,袁昶认为义和团不可纵,使臣不宜杀。

后来,袁昶准备和许景澄一起写奏折,弹劾那些主战派大臣。7月27日,袁昶被骗出家门后,下狱关押。7月29日,袁昶与许景澄身穿官服在菜市口被处死。

徐用仪-甲午主和,军机大臣,后党成员

徐用仪(1826年-1900年),字吉甫,浙江海盐人。同治初年,担任军机章京,兼职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77年,为太仆寺少卿,迁大理寺卿。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五人因反对被杀,由洋人平反,史称庚子五忠

《走向共和》李鸿章

1895年,任军机大臣,达到仕途巅峰。同年甲午战争爆发,和李鸿章等人同属主和派,与主战派翁同龢等相抵触,被弹劾“朋比误国”,退出军机处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98年,再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后擢升兵部尚书。

义和团兴起后,徐用仪提议严格禁止义和团的行动,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后,劝告庆亲王奕劻,厚葬克林德。当各国兵舰到达津沽后,徐用仪上书说:“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 积极主和。慈禧命徐用仪到使馆讨论缓兵的事宜,被主战派贴上“奸邪”的标签。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五人因反对被杀,由洋人平反,史称庚子五忠

徐用仪

7月29日,许景澄与袁昶被杀后,徐用仪明白自己也悬了,不过依然意气自如。8月11日,徐用仪被逮捕。徐用仪并没有辩驳,只说:“灾祸来临了,死又怎么样呢?” 和杨立山、联元一同被斩于菜市口。仅仅过了三天,联军就进入北京,慈禧与光绪逃亡西安。

战后平反

慈禧以不同借口杀害五人,但明白人都知道根本原因,洋人也清楚。甚至在《辛丑条约》中明确要求清政府给五人平反,不知五人地下有知作何感想?就这样,清廷给五人进行了平反,还对五大臣的子弟进行了追赠和加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