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高中階段為什麼要進行研究性學習?

莘夫子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也必須發生轉變。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將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參與指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吸納新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並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侷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並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東郭大先生


你好。這是教育主管部分考慮的問題,不是我能回答的,我只能替你整理一下,供你選用參考。

研究性學習是課改的實際需要,是課改的必經過程,也是課程的終極目標。

一、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製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

研究性學習是國家教育部2000年1月頒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問題性

研究性學習以問題(包括主題、課題等)或活動(包括實驗、製作、發明等)作為學習的先行組織者,教師圍繞問題或活動提供相關信息,學生圍繞問題或活動收集資料,展開研究,學習的目標在於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開放性

在研究性學習中,研究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方式、成果的表現形式等具有開放性。所要研究的問題給學生的創造留下較大的空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特長從自然、社會和生活實際中選擇課題。問題本身沒有現成的結論,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也不知道確切的結果,故需要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自己去尋找;可在某一學科內也可在學科間尋求。解決研究課題內容的方式方法學生可自由選擇,具有多樣性。可通過查閱資料、操作實驗、調查研究、專題訪問等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研究學習的場所可以在教室,也可在社區、農村、廠礦等。成果表現形式可有圖畫、產品、報告、小品、總結等。

3、主體性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主要形式有個人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與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參與和人際互動的能力,不斷提高再學習的能力,積極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4、社會性

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係、生生之間的關係、學校與社會的關係等。研究性學習要研究社會,向社會學習,吸取營養,處理好人際關係。

5、實踐性

通過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在掌握間接經驗的同時也體驗直接經驗,不斷提高實踐能力。研究性學習從研究的內容來講,來源於自然、社會和生產實際;從表現形式來講,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研究實踐,通過動手、動腦解決具體問題,不斷提高能力,體現實踐性。通過實踐,增強體驗、學會學習和增強能力。

6、人文性

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實踐表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對學校德育的其它方面也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因而,它是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7、綜合性

研究課題需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的多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社交、合作、研究、動手、表達、思維等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8、差異性

由於班級、研究小組內學生的知識、能力、個性、興趣等方面均存在著差異,故在實施課題研究時要充分給予考慮以下問題情況:選題範圍、研究深度、選擇方法不一,研究分析、解決問題的方式、研究進度、成果呈現不一。確定的課題和要求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實”。通過學習,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所長,使每一個學生均學有所得,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求知慾。

三、高中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報告格式。

一、課題 :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通過哪幾方面來調查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與途徑:

六、課題研究步驟及內容:(就是正文)

七、主要參考文獻:可以寫上正文出處,網站啦,書啦一類的

八、指導老師

九、小組成員

1、題目

2、班級、姓名(如果是課題組,那麼按照貢獻大小排列,先大後小,一般不要超過5個)

3、內容摘要

4、關鍵詞

5、開題報告中的前面幾部分內容:問題的緣起、選題理由、研究內容、目的、意義、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研究綜述

(1)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2)研究內容、研究假設

(3)研究步驟、過程如何

(4)研究結果分析和討論

7、結論

8、參考文獻

把你要寫的內容寫上去就好了,可以的話設計個表格更一目瞭然,不過最重要的是真實可信。


HX教師


我從一下幾方面回答你的問題

1.“知識爆炸”,知識更新週期的縮短。

近30年來人類發明創造是以往人類發明創造的總和,知識總量每7—10年翻一番,50年後世界知識的總量是現在的32倍。

具備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遠比掌握知識更重要。

2、信息社會,知識傳遞快。

數字化,全球化→地球村落化

3、教育的困惑:用昨天的知識教給今天的學生,去適應明天的生活。

學生的知識面狹窄,知識與知識之間、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都缺乏聯繫,學生缺乏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來自主學習。

4、對人的能力要求:

寬厚的基礎知識,用新技術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和能力、與人合作及責任感、終身學習的能力等。

5、課程改革:設置了研究性學習課程。

通過記憶、理解、反覆練習來達到掌握鞏固知識的學習方式稱為接受學習。

通過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來增加掌握知識的總量。

人的想像力是怎樣喪失的:

會學習而不會首創,會模仿而不創新。

國際“奧賽”獲獎而無諾貝爾獎。


小強張老師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應用問題並解決問題。目前,研究性學習已經成為許多中學教學改革的熱點。研究性學習學習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形成的創造性學習方式。這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的學習,通俗點說就只為了應試,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而這一門課程恰恰是填補了這一不足之處。研究性學習包含對資料的蒐集、編輯與整理,還包括實驗的沒計,數據的記錄等等。使我們要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這種能力被訓練出來了,這一課程的開設還能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研究性學習的每一項學習內容,方式,都要求要自己來解決。最後,這一課程的開設有助於培養創新意識,以前總是老師講什麼,我們就聽什麼,通過研究課後,我們能開始獨立思考問題。


一新一世


高中階段已經是非義務教育階段,確實非常有必要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簡單介紹一下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指的是讓學生自主開展調查,分析,判斷數據並初步得出結論的一種探究式學習。我國現行的高中階段還是應試教育,主流課堂並沒有什麼讓學生進行研究的步驟和措施,學生也不可能得出什麼研究成果。但是這種應試教育是適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因為應試教育其實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選拔教育,適合我國現階段高中實情。那麼為了彌補應試教育的不足,或者說為了消除應試教育唯分數論帶來的不良影響,在高中階段必須開展研究性學習。因為研究性學習不是應試導向的,而是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的,並且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很多學校都在高一開設研究性學習,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讓學生聽講座,搞清楚什麼是“研究”。這裡的“研究”不僅包括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還有一些工科動手類的,如機械製造等研究,甚至一些英語導遊等實踐性項目。先讓學生大致分清楚自己對哪方面研究感興趣,然後再選定一個領域,進行研究方法學習,這就進入了研究性學習的第二階段。在第二階段中,學生就開始對自己選定的“研究方向”進行自主學習,這時學生就有了自己的“導師”。這裡的“導師”往往都是中學老師(也有的學校從校外聘請兼職老師),“導師們”雖然不能夠像大學裡的碩導和博導那樣真正帶著學生搞研究,但是可以讓學生知道學科前沿的一些基礎知識,並知道研究的方法,步驟和所需的各學科知識。經過這樣一番“洗禮”,學生就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做研究,特別是能夠判斷出自己是否適合做所選學科方面的研究。此外,現在的高中都實行選科走班制。一般在高一第二學期就開始選科走班,那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科,研究性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瞭解了學科的特性,就知道自己適合選哪些科目,這對將來高考報志願非常有益。

順帶說一下,初中小學階段(九年義務制教育階段)不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因為初中和小學的學生年齡都很小,正式長身體的時候,每年變化都很大,對自身,自然,社會的認知都很有限,而且初中和小學的教學應該以體育教育為核心,並配套以藝術教育,不應該對文化課進行高強度應試教育。如今教育部已經明令發文,中考和初中畢業考試合併,那麼新中考應該對學生有了一個初步的分流,就是適合走學習這條路的學生讀高中;適合動手服務型的學生讀中職;適合學藝術的同學讀藝術院校附中(藝術中專),還有一部分同學直接走上社會工作。所以凡是讀高中的同學至少證明在基礎教育階段還是適合“搞研究的”,那麼既是瞭解自己,又是瞭解學科,既彌補應試教育不足,又發揮自己感興趣的特長,還對將來選科報志願大有裨益,那就必須在高中開設研究性學習。


Steve老師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以科學研究為主的課題研究活動。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像科學家一樣”的研究過程,它形式上是“研究”,實質上是學習,一種綜合性的學習。當然,高中生仍然處於基礎教育階段,所以高中生的研究性學習和科研機構的“研究”在內涵和要求上有著較大的區別,但對於即將入讀大學的學生而言,這種學習是非常有益的,是一種素質教育。


春夏秋冬hdw


我們知道,一個人知識體系的建立靠的是自主學習能力而構建起來的知識大廈,而研究性學習恰恰是一種主動性學習方式,而且研究性學習是縱向拓展知識體系深度的的極好方式,而高中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這樣就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