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赤壁之战:一场历史影响严重被低估的战役

我们常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这种说法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历史长河中去思考赤壁之战,就会发现其历史影响不止于此。总的来说,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之中,政治力量以东西对峙为主、南北对峙为辅变为南北对峙为主、东西对峙为辅的分水岭。

具体讲:




赤壁之战:一场历史影响严重被低估的战役

一、东西对峙为主、南北对峙为辅。

1.商朝末年,商与周的对峙是东西对峙。

<strong>商朝的国都在朝歌,周国大致在现在的渭水流域。商周之间是东西对峙。后来武王东征伐纣,灭掉商朝,建立周朝。

2.在乱世之中东西对峙为主的形势下,也有南北对峙。比如: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晋楚争霸虽然持续百年,但其是春秋时期历史的一部分,并不是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为什么这么说?

(1)春秋时期的霸主不仅有晋文公和楚庄王,还有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楚国虽然是当时诸侯强国,但并没有统一南方。吴国、越国也是诸侯强国。吴国还攻占过楚国的郢都。楚国和晋国打过争霸战争,比如:城濮之战。但是楚国不仅与北方的晋国争夺过诸侯的领导权。楚国与齐国之间也进行过争霸战争。比如:齐桓公时期,齐国曾讨伐过楚国。宋楚之间也进行过争霸战争。比如:宋楚泓水之战,宋军大败。

晋国虽然也是诸侯强国,但并没有统一北方。晋国不仅和楚国争霸,也和西边的秦国争霸,比如:秦晋崤(xiáo)之战。当时,秦国、齐国也是北方的诸侯强国。

(3)晋楚争霸的目的何在?争当诸侯霸主。比如:楚庄王攻占陈国后,采纳申叔时的意见,恢复了陈国。由此可见,楚庄王不具备扫平诸侯,统一天下的大一统思维,他没有秦始皇那种四海一家的宏伟蓝图。

<strong>晋楚百年争霸是春秋历史的一部分。晋国在北,楚国在南,晋楚争霸属于南北对峙的初级形态,其与之后的南北朝以及宋金对峙有很大不同。

3.战国时期,特别是商鞅变法之后,东方六国与秦国之间是东西对峙。

这一时期,尽管六国之间也进行过战争,但是总的来讲是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对峙,也就是合纵与连横之争。合纵的代表性人物是公孙衍、苏秦;连横的代表性人物是张仪。初期的合纵并不一定是专门针对秦国的,但是随着秦国的强大,合纵的目的逐渐变成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为了避免六国合纵而使自己陷入孤立地位,秦国实施连横策略,其目的是分化六国,有利于秦国逐个击破。

战国后期,楚国基本控制了长江流域中的广大地区,楚国跟秦国是东西对峙吗?

笔者认为,这一时期的楚国和秦国之间总体上是东西对峙。怎么讲?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郢都。之后,楚国曾迁都于陈都(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阜阳)、寿春(今安徽寿县)。这种情况说明:

(1)从郢都被攻占到定都寿春,反映了在秦国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下,楚国总体上是一个向由西向东退却的过程,而秦国总体上是一个东进的过程。

(2)楚国后期的都城均处于长江以北。除了郢都临近长江外,陈都、巨阳、寿春离长江相对比较远。从总体上讲,楚国并没有凭借长江天险与秦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strong>由此可见,战国后期,楚国和秦国总体上是东西对峙而非南北对峙。

4.秦末反秦起义时期,反秦势力与秦朝中央政权之间是东西对峙。

秦朝的都城在咸阳。关中地区是秦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反秦起义的队伍中,陈胜建立过张楚政权,并派兵西进,攻入过关中地区。后来楚国将领宋义、项羽北上救赵,刘邦西进伐秦。刘邦先入咸阳,秦朝灭亡。

5.楚汉战争期间,项羽和刘邦属于东西对峙。

(1)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管辖巴、蜀和汉中地区。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分别统治关中地区的一部分,合称“三秦”,企图以此挡住刘邦。不久,刘邦重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基本平定了“三秦”。汉王刘邦与关中三王虽然形成了南北对峙,但是这种对峙是局部的,不是全国性的,而且时间非常短。

(2)在楚汉战争中,项羽的都城在彭城,而关中地区是刘邦重要的后方,双方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

6.西汉七国之乱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势力与西汉中央政权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

为了对抗朝廷的削藩政策,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七国的军队前期进展顺利。汉景帝派袁盎来见刘濞时,刘濞不见袁盎,并讲了一句话:“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也就是说,这时刘濞认为其已经可以与西边的汉景帝平起平坐了。七国之乱很快被平定。<strong>吴楚七国与当时的西汉中央政权形成了短暂的东西对峙。


赤壁之战:一场历史影响严重被低估的战役

曹操


7.东汉末年,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联军(讨卓联军)与董卓之间属于东西对峙。

讨卓联军的组成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zhòu)、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袁绍是盟主,当时曹操在袁绍手下代理奋武将军。

<strong>以上就是笔者所讲的东西对峙为主、南北对峙为辅。如果从宏观的历史脉络上去分析,我们会发现赤壁之战改变了这一局面。也就是赤壁之战后,在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之中,政权或政治势力的对峙由以东西对峙为主、南北对峙为辅转变为南北对峙为主、东西对峙为辅。所以,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三国时期。周瑜对后世历史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赤壁之战:一场历史影响严重被低估的战役

孙权

赤壁之战后,南北对峙为主、东西对峙为辅,怎么讲?

1.三国实际上是实际上东吴、西蜀与曹魏之间的南北对峙。

<strong>赤壁之战促成了孙吴与曹魏两大政治势力之间的南北对峙局面,并为孙吴凭借长江天险、西蜀凭借蜀地天险与曹魏之间形成鼎足局面奠定了基础。

2.东晋十六国时期与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

(1)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这一时期的北方出现过众多的政权,加上蜀地的成汉政权,统称为“十六国”。“十六国”也不一定都在北方,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的分界线,“十六国”中的成汉政权地处蜀地,应该属于南方的一个政权。

前秦政权是“十六国”之一。苻坚在位时期,前秦基本上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在淝水之战中,苻坚被东晋打败。

(2)南北朝包括南四朝和北五朝。南四朝指的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五朝指的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北朝是那个时期中国境内南北政权的对峙。在南北对峙的情况下也包含了东西政权的对峙,比如东魏与西魏的对峙、北齐与北周的对峙。


赤壁之战:一场历史影响严重被低估的战役

忽必烈


3.南宋与金、蒙的对峙是南北对峙。

(1)金灭北宋之后,南宋与金之间逐渐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宋金绍兴和议之后这种对峙局面基本维持在淮河、大散关一线。

(2)金朝灭亡之后,南宋与蒙古以及后来的元朝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宋与蒙古以及后来的元朝之间的对峙和宋金对峙有一个不同点:宋金对峙是纯南北对峙;忽必烈率军攻占大理后,形成了蒙古从北面与西南面夹击南宋的态势。

<strong>需要指出的是古往今来,中国只有一个;无论南北对峙还是东西对峙,都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即中国境内不同政权、政治势力或政治集团之间的对峙。比如南宋与金朝的对峙:南宋是一个政权,金是一个政权,宋金对峙是中国境内两个政权之间的对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