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向多爾袞提出“留髮不留頭”的,是他

向多爾袞提出“留髮不留頭”的,是他

孫之獬[xiè],字龍拂[bì],山東淄川(今屬山東淄博博山區)人。

明朝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考中進士,初為庶吉士,後歷任翰林院檢討、侍讀等官職。

孫之獬曾依附魏忠賢閹黨,猖獗一時。

崇禎帝即位後,魏忠賢落馬,閹黨遭到嚴厲打擊,崇禎元年(1628年)八月,孫之獬被革職遣返回老家。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孫之獬領著一家老小,剃光大部分頭髮,在腦後留著滿洲人的“金錢鼠尾”髮辮,向清軍俯首投降,其搖尾乞憐之狀令人作嘔。

清軍為籠絡人心,任命孫之獬為禮部尚書。

因當時屬於特殊時期,天下尚未安定,清廷為籠絡人心,允許投降的明朝舊臣上朝時仍穿著明朝的服飾,不剃髮束辨,但要和滿洲大臣分列兩班。

孫之獬剃髮束辨,穿著滿洲大臣的服飾,“標異而示親”,討好滿洲人,自然而然站在了滿洲大臣的行列,但是自負的滿洲大臣很厭惡他,就把孫之獬推搡出去。

孫之獬只好回到漢臣一班,但是漢臣們擠在一起,拒絕孫之獬進來,弄得孫之獬進退不是,極為狼狽。

孫之獬惹不起滿洲大臣,就把一肚子邪火發在了漢臣身上,他氣急敗壞,於是上疏請求皇帝下剃髮令,讓天下臣民全部剃髮易服。

奏章提到:“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當時順治帝年幼,由皇叔多爾袞攝政,多爾袞很想快速征服天下,於是採納了孫之獬的建議。

向多爾袞提出“留髮不留頭”的,是他

多爾袞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多爾袞下剃髮令:“文武軍民一律剃髮如滿族式樣,不從者治以軍法……”派兵勇帶著剃頭匠,捉拿民眾,強行剃頭束髮,威脅百姓“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數千年來,漢人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傳統觀念,認為這是無法容忍的侮辱,於是各地百姓紛紛以死相抗爭。

《研堂見聞雜記》記載:“於是削髮令下,而中原之民,無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鬥,處處蜂起,江南百萬生靈,盡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

向多爾袞提出“留髮不留頭”的,是他

順治三年(1646年)秋,謝遷率山東民眾奮起抗爭,恰巧趕上招撫江西兵部尚書孫之獬衣錦還鄉。

義軍攻佔淄川,將孫之獬捕獲後遊街示眾,憤怒的人們在其身上刺滿針孔,插入毛髮,最終將其肢解後暴屍街頭,全家七口均被斬首。

這個為一己之榮而出賣祖宗,坑害百姓的無恥之徒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