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多爾袞: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多爾袞: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愛新覺羅·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問鼎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去世後,時年三十九歲。先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後被順治帝追論謀逆罪削爵。對於大清國來說,就這樣將多爾袞打翻在地,顯然有失公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初十日,乾隆帝命追復睿親王多爾袞封爵,補入《玉牒》,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多爾袞: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從弱主到和碩睿親王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年號天命,兩年後發動了對明朝的進攻。在對明戰爭節節勝利中,後金內部的矛盾鬥爭也不斷髮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爾哈赤宣佈廢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臺吉、莽古爾泰臺吉、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也就是說,從此時起,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於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位。天聰二年(1628年)三月,皇太極廢黜了恃勇傲物的阿濟格之旗主,以多爾袞繼任固山貝勒。這時,多爾袞剛滿十五歲。

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多爾袞: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率軍攻明,多爾袞在漢兒莊、遵化、北京廣渠門諸役中奮勇當先,斬獲甚眾,一年半後,他又參加了大淩河之役,攻克堅城的功勞也有他一份。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再度攻明,多爾袞三兄弟入龍門口,在山西擄掠,結果“宣大地方,禾稼踐傷無餘,各處屋舍盡焚,取臺堡、殺平民;俘獲生畜無數”。

當然,使他名聲大振的是征服朝鮮和攻擊蒙古察哈爾部之役。兩役之後,皇太極除去了後顧之憂,便可全力對付明朝。天聰十年(1636年)改國號為清,年號崇德。當年四月皇太極稱帝,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時年二十四歲。

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多爾袞: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在此之後,多爾袞幾次率師攻明,均獲輝煌戰績。崇德三年(1638)他被授予“奉命大將軍”,統率大軍破牆子嶺而入,於鉅鹿大敗明軍,明統帥盧象升戰死。然後兵分兩路,攻打山東、山西,多爾袞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降六座,敗敵十七陣,俘獲人畜二十五萬七千多,還活捉明朝一親王、一郡王,殺五郡王等,給明朝以沉重打擊。班師之後,多爾袞得到了馬五匹、銀二萬兩的賞賜。崇德五年到六年,多爾袞又作為松錦決戰的主將之一走上戰場。松錦之戰後,明朝關外只剩下寧遠孤城。

多爾袞並不是一介武夫,這點連皇太極也看得很清楚,因此,在更定官制時,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他統攝。根據他的舉薦,皇太極將希福、范文程、鮑承先、剛林等文臣分別升遷,利用他們的才智治國。根據他的建議,皇太極又對政府機構作了重大改革,確定了八衙官制。此外,文臣武將的襲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貴胄也要經他之手任命。在統轄六部的過程中,多爾袞鍛鍊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為他後來的攝政準備了條件。

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多爾袞: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率軍入關

擁立幼帝率軍入關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時,皇太極暴逝於瀋陽清寧宮。面對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多爾袞審時度勢,主張立皇太極幼子福臨為帝,他自己和濟爾哈朗為左右輔政,待其年長後歸政。實際上,多爾袞之所以選中福臨,一是由於他年甫六齡,易於控制;二是由於其母永福宮莊妃深得皇太極之寵,地位較高,選其子為帝更易為諸大臣所接受,甚至可以說是符合先帝的心願。

這年十一月,李自成農民軍攻破潼關,佔領了西安,然後分兵攻打漢中、榆林、甘肅,在年底以前已據有西北全境,以及河南中、西部和湖廣的數十府縣。另一支農民軍在張獻忠率領下,轉戰湘贛鄂數省,亦給明廷以重創。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歷史的天平開始向農民軍傾斜。多爾袞雖然試圖與農民軍協同作戰,但並沒有什麼結果,直到明朝崇禎帝急詔寧遠守將吳三桂回師勤王,才知道北京被攻陷。

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多爾袞: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率軍入關

但是,歷史的偶然性使吳三桂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在山海關首先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由唐通接管了山海關,然後率兵朝見李自成。但他走到玉田時,得知自己的私人利益遭到損害,便“翻然復走山海關”,背叛了李自成。至此,歷史的天平又開始向清方偏倒。這時候,清廷已經意識到實現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遺志的時機到了。四月初四日,即吳三桂剛剛叛歸山海關之時,內院大學士范文程上書多爾袞,認為“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寇爭也”。主張立即出兵進取中原。

定鼎九洲開國定製

在不到一年裡,多爾袞為清朝立下了兩件大功:一是擁戴福臨,鞏固了新的統治秩序;二是山海關之戰中運籌帷幄,擊敗了農民軍,佔領了北京城,開啟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歷史一頁。特別是他佔領北京之後,嚴禁搶掠,停止剃髮,為明崇禎帝朱由檢發喪,博得了漢族士紳的好感,然後迎請順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穩定了佔領區內的形勢。這些功績,在順治元年開國大典上均得到表彰,不僅給他樹碑立傳,還賜他大量金銀牲畜和衣物,並封他為叔父攝政王,確立了他不同於其他任何王公貴族的顯赫地位。

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多爾袞: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李自成起義軍

此後,多爾袞繼續率軍,逐步消滅了國內抗清的主要勢力,尤其是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多爾袞也開動了整個國家機器。在政治體制上,接受了明皇朝的現成制度,並且任用所有明朝的叛將降臣,因而十分得心應手。在中央機構中,仍以六部為最重要的國家權力機關,尚書皆由滿人擔任,但王貝勒親理部事的制度卻在入關前夕廢除掉了。到順治五年,多爾袞於六部實行滿漢分任制度。此外,在順治元年十月的登極詔書中,還規定了重開科舉的制度,並於順治三年、四年、六年舉行了三次會試,共取進士一千一百人。首科之中,出了四位大學士、八位尚書、十五位侍郎、三位督撫,還有都察院副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內院學士等。

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多爾袞: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嘉定三屠,統一天下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醫治不得要領,十二月初九日死於喀喇城。

多爾袞是清開國時期的一個有影響的重要人物,入關前他是太宗皇太極的得力助手,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建立許多戰功,成為智勇雙全的著名將領。他繼承了太祖、太宗入主中原,統一全國的遺願,輔佐年幼的順治帝建立清王朝,是大清帝國的實際締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