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內圓外方》在豆瓣上被狂刷一星?

孫仁文


“文藝青年”“理中客”“奇葩說粉絲”“公知”“小資情調”,在現實生活中,帶有這些屬性的人其實是高度重合的。

而豆瓣恰好就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內圓外方》這首歌在意識形態上就和他們不一致,必然被打一星。

很多豆瓣的“文藝青年”,其實並不是廣泛意義上的文藝,他們只是文西方的藝,甚至是文印度的藝,就是不文自己國家的藝。

他們喜歡油畫、喜歡咖啡、喜歡大提琴、喜歡交響樂,你見過有幾個文藝青年喜歡水墨、喜歡茶葉、喜歡馬頭琴、喜歡二泉映月的?

他們對自己的文化沒有信心,甚至打心眼裡不喜歡。

為什麼文藝青年會變成這樣?當然是在西方話語體系主導下,多年持續不斷的文化輸出有關。這些文化輸出涵蓋了文學,音樂,美術,烹飪,電影等等眾多領域。

文化輸出必然夾帶私貨,必然有所導向,而我們在接受西方文化輸出的同時,也完成了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一部分人就慢慢地變成了有所偏好的“理中客”,變成了“公知”。

不幸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往往都是感性多於理性的,他們無法思考也不能思考這是為什麼,這到底對不對。只是情感上覺得要這麼做,相信要這麼做。

我曾在西班牙一個青旅遇到過一個臺灣小哥,他用英語告訴我他在倫敦某家商場做前臺銷售,他非常理解白人鄙視亞裔,因為他覺得很多亞裔在各種禮儀上都做的不好,這樣不夠gentle,不夠優雅,活該被歧視(他的原話)。這是一個極端例子,但這種由西方定義的禮儀,由西方定義的善惡美醜,由西方定義的價值觀其實影響甚廣。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文藝青年”們會更多的倒向方方,倒向邱晨的原因。

但是,為什麼你的禮儀就得是優雅紳士,為什麼不能是繁文縟節呢?

憑什麼提起鋼琴就是音樂王子,提起二胡就得街頭賣藝?

憑什麼意大利麵就高級,漢中米皮就低俗呢?

歸根結底,可能缺的就是「憑什麼」和「為什麼」,這些關乎定義、更加底層的思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