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當下中小企業如何融資自救?三大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最全解析

疫情當下中小企業如何融資自救?三大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最全解析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數量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這些中小企業為全國提供了75%的就業崗位,因此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中小企業長期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疫情當下,作為中小企業怎樣融資自救,供應鏈金融作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重要途徑,在中小企業經營過程中,融資的切入點分為三個階段,即採購階段預付款融資、生產階段庫存融資、銷售階段應收賬款融資。

一、對於採購階段存在的資金缺口,可以考慮預付款融資模式

就產品分類而言,預付款融資可以理解為“未來存貨融資”。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看,預付款融資的擔保基礎是客戶在預付款項之下向供應商提貨的權利,或者是在途庫存和通過交付、運輸等環節形成的庫存在實現提貨權之後的狀態。

對於提貨權的融資,例如保兌倉,是指客戶通過金融機構融資向上遊支付預付款,在上游收款之後開具提貨單,然後客戶將提貨單質押給銀行。在還款方式上,客戶可以分期付款給銀行,分期提貨。貨物到達買方之後,客戶可以向銀行申請進一步的存貨融資。這樣,

預付款融資就成為存貨融資的“橋樑”環節。

預付款融資模式實現了中小企業的槓桿採購和核心企業的批量銷售。中小企業通過預付款融資業務獲得批量付款、批量提貨的權利,但不需要一次性付清全部貨款,為供應鏈節點之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並有效緩解了全款採購帶來的短期資金壓力。

此外,對於金融機構來說,預付款融資模式是以供應鏈上游核心企業承諾回購為前提,核心企業對中小企業融資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並以金融機構指定的已建立的倉單為質押物,在大大降低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的同時,也給金融機構帶來利益,實現多方共贏。

二、對於經營階段存在的資金缺口,可以考慮動產質押融資模式

在供應鏈之下,動產質押融資模式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接受動產作為質押的融資業務模式,藉助核心企業擔保和物流企業監管,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在這種融資方式之下,金融機構將與核心企業簽訂擔保合同或質押式回購協議,

約定中小企業違反協議時,由核心企業負責質押動產的償還或回購。

供應鏈核心企業通常規模大、實力強,可以通過擔保、提供質押或承諾回購等方式幫助融資企業解決融資擔保難問題,保證與融資企業的良好合作和穩定的供應源或分銷渠道。物流企業為質押物提供保管、價值評估、流動監管等服務,為銀企融資搭建橋樑。動產質押融資模式的實質是將金融機構不願接受的動產轉化為願意接受的動產質押產品,作為信用融資的抵押物或反抵押物。

供應鏈下動產質押融資模式是集物流服務、金融服務和倉儲服務於一體的創新性綜合服務。它是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結合、相互作用和管理。通過提供綜合服務旨在達到拓展服務,優化資源,提高運營效率,增強供應鏈整體績效,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

三、對於銷售階段存在的資金缺口,可以考慮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是指賣方將賒銷未到期應收賬款轉移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為賣方提供融資的業務模式。

基於供應鏈的應收賬款融資一般是針對供應鏈下游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也就是上游債權企業)、核心企業(也就是下游債務企業)、金融機構都參與了這一融資過程。

核心企業在整個經營過程之中起著反擔保的作用。一旦融資企業出現問題,核心企業將承擔彌補金融機構損失的責任。金融機構向融資企業提供貸款之前,還需要對企業的風險進行評估,主要關注上游企業的還款能力、交易風險和整個供應鏈的運作,而不僅僅是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

應收賬款融資方式是以企業間的貿易合同為基礎,以融資企業產品在市場之上的接受程度和產品的盈利能力為基礎。在這種模式之下,核心企業一般具有良好的信用實力和與銀行長期穩定的信用關係,在中小企業無法償還貸款的情況下,也要承擔相應的還款責任,從而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

同時,在這一約束機制的作用之下,為了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與核心企業保持長期的貿易合作關係,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將選擇按期償還銀行貸款,避免出現銀行逃貸現象。

基於供應鏈金融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有助於中小企業克服其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難以達到銀行貸款標準、財務狀況和信用水平不符合銀行信用水平的弊端。核心大企業的信貸實力有助於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融資,在一定程度之上降低了銀行貸款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