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猶太人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西瓜歷史說


猶太人的歷史和戰爭關係太密切了,所以我把1948年5月14日(魏茨曼宣佈成立以色列國之日)作為敘述的分水嶺。

猶太人復國之前的歷史,要從“信心之父”亞伯拉罕開始說起。他原名亞伯蘭,帶著侄子羅得出吾耳,來到迦南。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又名以色列),雅各生流便、利未、猶大、約瑟等十一個兄弟。

以色列歷史上第一個君王是掃羅,最偉大的君王是大衛王。他出生於牧羊人家庭,被先知撒母耳膏立為王。後來,大衛傳位給兒子所羅門,建立了聖殿(第一聖殿)。將以色列國建成世界上知名的強國。所羅門王死後,國家一分為二: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

北國於公元前722年亡於亞述,南國於公元前586年亡於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39年以後,巴勒斯坦先後為波斯帝國、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創建的帝國及其分裂後的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王國統治。公元前168年,猶太人在猶大·馬加比領導下發動反抗塞琉西王國統治的起義。公元前141年,猶大之弟西門在耶路撒冷及其周圍地區建立了馬加比家族的統治,即哈斯蒙王朝。公元前63年羅馬人佔領巴勒斯坦後,猶太人遭到殘酷鎮壓,絕大多數猶太人逃離巴勒斯坦,流散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6世紀初,巴勒斯坦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世紀後期,猶太資產階級鼓吹猶太復國主義,號召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由英國委任統治,猶太復國主義得到英、美等國支持,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猶太人購買或強佔阿拉伯人土地,逐漸形成一個猶太政治實體。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



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復國。第二天,第一次中東戰爭打響。

1956年10月,爆發了第二次中東戰爭。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又侵佔了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耶路撒冷阿拉伯區、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同埃及和敘利亞分別簽訂脫離接觸協議,被迫在蘇伊士運河東岸和戈蘭高地作了有限後撤。1979年3月埃、以簽訂和約,以色列於1982年4月25日全部撤出西奈半島(塔巴地區除外)。

1982年6月,爆發了第五次中東戰爭,並獲勝。截至1986年,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約 2.8萬平方公里。

以色列現在的人口 427萬(1986,不包括絢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其中猶太人佔82.5%,阿拉伯人佔13.5%。希伯來語為國語,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猶太人信奉猶太教,阿拉伯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

以色列建國時首都在特拉維夫,1950年遷耶路撒冷。1980年7月,議會通過法案,定都耶路撒冷。關於耶路撒冷的地位和歸屬問題,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一直有爭議,聯合國也未予承認。 國徽國旗圖案都是“大衛之星”。



慈善文化研究


又稱希伯來人、以色列人。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 。主要分佈在美國、以色列、俄羅斯,以及歐洲和其他地區 。以色列猶太人以希伯來語為國語,屬閃 - 含語系閃語族;美國猶太人通用英語,不少人懂希伯來語或以地語;其餘使用所在地語言。19世紀以前,流散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由於彼此隔絕,在社會文化、宗教禮儀和生活習俗上產生一定差別 ,遂形成3大支系:阿什肯納茲人 、賽法丁人和東方人 。信仰猶太教,歷史上曾有一部分人改信基督教。正統派教徒進行割禮,禁與未受割禮的外族人通婚。定星期六為不務俗事的安息日。改良派遵守教規不嚴。有一部分人來到中國,逐漸與當地居民融合。整個中世紀,在基督教世界,猶太人始終揹著出賣耶穌的罪名,到處受到仇視和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600 萬歐洲猶太人更慘遭納粹德國無辜殺害 。猶太人嚮往復國 ,1948年5月 ,在英美支持下部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後來又有不少猶太人從世界各地遷至以色列,已有460多萬人。


地主家也沒餘糧


相比較漢人、印度人、猶太人是不幸的,經歷兩千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上世紀中期才復國開啟穩定的生活,但相比泯滅在歷史長河中的古巴比倫等文明,猶太人又是幸運的。

一、文明起源與國家建立

人類自從有了意識開始群居生活後,都會給自己整個牛氣一點的文明起源,猶太人也一樣,根據《聖經·舊約》的歷史記載,他們的遠祖叫亞伯拉罕,後來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以撒,是猶太人的祖先,幼子叫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大侃在這裡吐槽一下:“這大概就是一個人創造一個民族的由來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撒生了兒子,兒子又生了孫子,慢慢的猶太人逐漸發展壯大,於是就在阿拉伯半島、埃及這片地區定居了下來。歷史記載,公元前15世紀時,以撒的孫子,也就是雅各,他的後代們還生活在尼羅河下游。但後來由於戰亂等原因,雅各這一支猶太人遷回瞭如今的巴勒斯坦生活,逐漸強盛並建立了國家。



圖中人物相比大家都知道,這是米開朗琪羅的名作《大衛》,而其中人物大衛就是在這段時期猶太王國中最著名的一位君王。然而,幾百年後,猶太人建立的國家相繼被亞述人和巴比倫帝國滅亡,猶太人成為了奴隸。到了公元前一世紀,猶太人因為反抗羅馬帝國,耶路撒冷被攻破,聖殿被拆毀,猶太人開始流落世界各地。

二、流落全球,屢遭迫害

公元前一世紀,此時的中國正處於西漢統治的巔峰時期,而猶太人卻被迫離開家園,開始長達兩千年的流浪生活。他們一部分到達今天歐洲地區,一部分進入阿拉伯社會,還有一些跑到了印度,甚至中國。雖然語言和風俗逐漸和當地居民融合,但是他們堅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這才是猶太文明得以延續。

猶太人雖然遷徙到全球各地並開始生活,但對於當地人來說,他們只是外來人,非常的排斥他們,尤其以信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國家最為明顯。

1、從公元634年開始,波斯帝國逐漸開始伊斯蘭化,當時國內的猶太人要交特定的稅,禁止猶太人攜帶武器,禁止騎馬,還禁止猶太人在有關穆斯林的案件中作證。

2、1492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下令驅逐境內的所有猶太人。

3、猶太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排斥事件發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分子極度仇視猶太人,在整個二戰期間,有將近600萬人被屠殺。而這直接後果是猶太人在歐洲兩千年的文化底蘊徹底被摧毀。



三、戰火中重生,建立強大的地域強國——以色列

猶太人等著一天足足等了兩千年,1948年猶太人在英美等國的幫助下終於在巴勒斯坦地區重新建立了國家,雖然地方不大、周圍還環繞著虎視眈眈的阿拉伯國家,但這一天終於到來了,結束了猶太人兩千年的流浪生活。



然而剛一建國,戰火就席捲而來。

1、1948年開始第一次阿以衝突,以色列險勝,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80%。

2、1956年第二次阿以衝突,以色列獲勝,取得了通過蒂朗海峽的航行權。

3、1967年第三次阿以衝突,以色列獲勝,以色列又把戰略縱深擴大了6.5萬平方公里。

4、1973年第四次阿以衝突,聯合國調停,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半島。

5、1982年第五次阿以衝突,以色列獲勝,佔領大部分原巴勒斯坦國土。



長達三十年的戰爭,猶太人終於在中東擁有了強盛的國家,再也不用受人冷眼,被人欺負。

猶太人生存不容易,兩千年的顛沛流離,如今終於可以在自己的國土上安定生活,希望猶太人的將來更加強大。


大侃聊歷史


  • 猶太人的由來

根據猶太教的律法,哈卡拉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和猶太母親生的人都屬於猶太人。所以也有人通過皈依猶太教,從而變成猶太人。

猶太人被認為來自古代的古希伯來人,在公元前三世紀的時候,在幼發拉底河附近。根據聖經舊約的記載,他們的遠祖是亞布拉罕,他的嫡幼子以撒是猶太人的祖先。血緣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很近。

猶太人曾經建立過非常著名的猶太王國,但是被羅馬帝國給摧毀了猶太王國滅國後,猶太人一直處於流離失所的境地,在西方文化中,猶太人一直被排斥。

  • 猶太人與西方社會的隔閡

現在的猶太人散佈在全世界,但是猶太人到了世界各地之後,仍然堅信本民族宗教維持民族的獨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來文寫字

19世紀末,猶太人受到東歐人的迫害,逃離到美國,加拿大,還有西歐到1924年的時候已經有200萬猶太人移民到美國,因為美國社會對猶太族群的態度相對歐洲而言,要寬容的多。

在一戰的時候,歐洲被打成了一片廢墟,但是猶太人卻大發戰爭財,趁著打仗的時候,幾乎壟斷了歐洲的經濟命脈。特別是金融銀行業,基本上都是猶太人的大本營。猶太人特別擅長經商,但是他們獲得財富的方式,讓基督教世界非常反感。

希特勒上臺之後,山東歐洲人長期以來對猶太人的偏見,鼓吹猶太瘟疫論,把民族矛盾集中在猶太人身上。二戰時期,德國納粹曾經滅絕過600萬猶太人,幾乎徹底摧毀了猶太人在歐洲的文化傳統。

  • 以色列國

1948年,以色列建國,這是2000年前羅馬人摧毀耶路撒冷之後,第一個猶太人國家。

以色列建國之後,一直跟當地的阿拉伯人有矛盾。因為以色列地處巴勒斯坦,而以色列建國之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人口比例更高,以色列人只佔6%。由於戰爭加上以色列政府的驅逐到2009年,以色列的猶太人只佔人口的76%,而19%是阿拉伯人。

現在的以色列人主要居住在美國和以色列這兩個地方。

  • 猶太人對世界的影響

猶太人在當今世界上地位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因為猶太人非常富有。猶太人非常擅長理財,很會讀書,很有智慧,據說美國的頂尖富豪有一大半都是猶太人。此外,在藝術科學哲學領域,猶太人的表現也非常突出。

猶太人早期還有一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希伯來聖經》,對人類歷史也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家裴綱


猶太人是世界上非常聰明的人。猶太人有很多出名的人物:馬克思、愛因斯坦、畢加索等。

猶太人的起源:猶太人是閃米特人的一支,和阿拉伯人同源。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有著共同的祖先亞伯拉罕,亞伯拉罕生有兩子以撒、以實瑪利。所以從血源來說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很近。以撒的兒子雅各是猶太人的祖先,以實瑪利的後代是阿拉伯人。猶太人的主語是希伯來語。

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宗教意義)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民族意義)都屬於猶太人。由此看來,猶太人不存在一個有著純粹血緣延伸的人種屬性人群。

歷史進程:

古代時期:由雅各的12個人兒子組成的“以色列”部落在公元17世紀,遷移到埃及。不堪受到埃及統治長達430年的奴役,在一個叫“摩西”的猶太人領導下逃離埃及。但是並沒有回到巴勒斯坦地區,而是去了西奈半島達40年。在這時期,摩西在西奈山接受上帝賜予的法律,所以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的上帝就和他們同在,天佑他們打敗當地的部落。摩西在西乃山領受上帝賜予的法律,並確認以色列人和上帝之間的牢不可破的契約關係,則標誌著猶太教的正式形成。可以這麼說,摩西是猶太教的奠基人。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以後,國王大衛定都耶路撒冷,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第一聖殿。後來被巴比倫帝國佔領,人民又一次被奴役。波斯帝國打敗巴比倫之後,猶太人被以允許回到故土,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史稱第二聖殿。

公元前333年,希臘擊敗波斯,猶太人不堪忍受希臘人對他們的政治壓迫和宗教迫害,奮起反抗,戰亂不斷。公元63年,羅馬帝國進入巴勒斯坦開始統治這一地區。由於希律王的三個兒子內亂,人民開始逃亡世界各地,在公元70年,羅馬軍隊把猶太教的第二聖殿夷為平地。從此,猶太人開始長達1800年流落在世界各地。

近代時期:隨著猶太人散落在世界各地,但始終將自已本民族的宗教、文化、教育保留和傳承下來。沒有被其他國家和民族同化,這也是人類史上的一種奇蹟。猶太人因為它獨特的信仰,在近代史上受盡非人的磨難。

猶太人比較善於做生意,一戰時,歐洲猶太人大發戰爭財,幾乎歐洲各國的經濟領域都有猶太人的影子,這引起了歐洲各國普遍的不滿。

到了二戰時,隨著希特勒的上臺,這種不滿變成了對猶太人種族的仇視,屠殺了600萬猶太人。

現代時期:二戰結束以後,猶太復國主義興起,號召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建國,又有英、美等國的支持,在1949年,在中東地區建立了以色列國。但是與長期定居在這地區的阿拉伯人的矛盾激化。

建國的第二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先敗後勝,戰領80%巴勒斯坦面積。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獲得控制蒂浪海峽航行權。第三次中東戰爭,佔領西奈半島和加沙地區,繼而攻佔耶路撒冷東城區和約旦河西岸地區,佔領敘利亞戈蘭高地。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根據協議撤出西奈半島。第五次中東戰爭,擴大領土。

猶太人民族經過2000多年的顛沛流離再建國,又在戰爭中強國,這是這個民族的偉大所在。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題主的疑問


納米一微塵


猶太人的祖先是生活在阿拉伯北部山區的閃米特人,是個遊牧民族.其實追蹤溯源,他們和阿拉伯人可算是同一個族群.公元前2000多年,他們走出山區,開始遷徙到現在的巴勒斯坦南部古稱為迦南的地區,希望在那裡安家。但是遭到了當地迦南人的攻擊,於是他們輾轉到了古埃,在這裡定居下來.大概在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法老的殘酷壓榨奴役下,猶太人不堪忍受,在先知摩西的帶領下,向西奈半島遷徙,這就是著名的出埃及記。摩西在西奈半島的西奈山上思考猶太人的苦難和出路,總結出了摩西十戒,成為了猶太人的精神指引。個人認為也可以把這個看作聖經舊約的最早的指導思想。後來猶太人在先知掃羅,大衛帶領下,攻佔了迦南,進而佔領了整個巴勒斯坦,建立了猶太國,定都在耶路撒冷。成為當時國力較強的國家。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統治時期達到了巔峰。所羅門王死後,國力逐漸衰弱.後為巴比倫所滅.5萬多猶太人被囚禁在巴比倫的國都,基本上是現在伊拉克的巴格達。被稱為巴比倫之囚。後來巴比倫被波斯人所滅,波斯人釋放了這些被囚禁的猶太人。但他們返回耶路撒冷後,整個城市已被摧毀。當初存放聖經舊約的聖殿被燒燬。金約櫃也不知去向,猶太人自此流落到世界各地。


悟空164125612


猶太人(希伯來語:יְהוּדִים‎, Jews, Yhudim),又稱猶太民族,閃米特人的一支,和阿拉伯人同源,人種為歐羅巴人種閃米特-含米特亞種,根據猶太教(Judaism)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宗教意義)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民族意義)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狹義上來講則要追溯到在“種族"範疇上的歷史。

猶太人的歷史是一部漂泊的歷史。他們作為閃米特語系的一支,最初出現在兩河流域,後來又經迦南遷到埃及。公元前13世紀的時候,在摩西的帶領下出埃及,來到乾旱的西奈沙漠。在西奈徘徊了一代之後,他們決定返回“流淌著奶和蜜的迦南”。回鄉的征戰步履維艱,這一時期,猶太人也經歷了從部落到一個統一的民族的過程。同時,他們也逐漸放棄了遊牧性的社會組織,從事耕作或城市職業。

所羅門王時期,耶路撒冷建成為—個輝煌的首都和宗教中心。因為對於一個定居農耕的民族來說,以色列與耶和華的特殊關係的物證必須要求一個強大的首都和—座輝煌的神廟來匹配。為此,所羅門不惜廣徵苛捐雜稅,耗盡國庫,甚至割讓土地給供貸者腓尼基,並強迫希伯來人到腓尼基的森林礦山服勞役。所羅門的政策對猶太人的生存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得以色列人每每面臨民族厄運和文化滅絕時仍能受到鼓舞,並堅強地渡過難關。然而這種專制的做法卻最終導致了希伯來人分裂為以色列國和猶太國。分裂以後的希伯來人更加羸弱,以色列國在公元前722年被亞述人所滅。而南方的猶太國,則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倫帝國的尼布甲尼撒征服,耶路撒冷遭到洗劫,首領們被遣往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當波斯的居魯士大帝在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倫時,他寬宏大量地允許猶太人返回家園,從此,猶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半獨立的統治,經歷了波斯帝國的統治、亞歷山大的征服直至被置於羅馬的控制之下,其間曾建立過一個土生土長的馬加比王朝,但卻短命而亡。公元70年,羅馬皇帝提圖斯野蠻地鎮壓了猶太人,搗毀了聖殿,這座神廟從此再也沒有重建起來。從此,巴勒斯坦全部被羅馬吞併,猶太國家正式終結。猶太人逐漸流散到廣袤的羅馬帝國各地,為了生存而四處漂泊。儘管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斷接受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仍然堅持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成為世界上最難被同化的民族。


無知公子


猶太人的歷史是悲壯的,受盡磨難的,艱苦奮鬥的,尤其是近代史,被德國納粹份子進行殘酷的鎮壓,滅絕種族屠殺,所以,猶太人的文化色彩底蘊是悲涼的,隱忍不發的,但就是這樣一個總是被別人欺負的民族,現在在世界歷史舞臺上依然是驕傲的存在,包括哪些以前出現過的世界頂級大師,現在也有的,比如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就是猶太人,猶太人骨子裡是堅韌的,腦子是世界上最聰明的腦子,唯一在智力上可以和猶太人一爭的,只有中國人,但猶太人這些年口杯不怎麼好,希望猶太人會處理好和鄰居的關係,我佛慈悲,阿彌陀佛。


亮哥轉身


聖經時代 猶太人歷史始於公元前第二個一千年的頭五百年,始祖是亞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孫雅各。一場遍及全國的饑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兒子們,即以色列十二個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裡他們的後代淪為奴隸。幾個世紀之後,摩西率眾人出埃及,擺脫奴役,奔向自由,最終返回以色列故土。他們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裡形成了一個民族,並接受了包括十誡在內的摩西律法,他們的始祖們所創立的一神教從此初具規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約書亞的指揮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並定居下來,但它們往往只是在受到外來威脅時,才在被稱為“士師”的領袖的統領下聯合起來。公元前1028年,掃羅建立了君主國;他的繼承者大衛於公元前1000年統一了各部落並建都於耶路撒冷。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把王國發展成為繁榮的商業強國並在耶路撒冷興建了以色列一神教聖殿。考古發掘證實,在所羅門統治時期,曾在一些設防城鎮,如夏瑣、美吉多和基色設立了重要的城市貿易中心。所羅門去逝後,國家分裂成兩個王國:一個是以色列王國,首都設在撒馬利亞;一個是猶太王國,首都設在耶路撒冷。兩個王國並存兩個世紀之久,由猶太諸王統治,並由先知告誡人們主持社會正義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遭亞述人侵佔,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稱“失掉的十個部落”)。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巴比倫人征服,入侵者搗毀了耶路撒冷的聖殿,並將大部分猶太人放逐到巴比倫。

猶太人自治時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帝國被波斯人征服,之後,許多猶太人返回猶大(以色列故土),並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猶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復。此後四個世紀,猶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臘人的統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權。由於敘利亞塞琉孤王朝強制實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導致爆發了公元前 168年由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領導的起義,隨後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猶太諸王統治、歷時約80年的獨立猶太王國。

異族統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從公元前60年起,國家因內亂而削弱,日益為羅馬所控制。為了擺脫羅馬統治,猶太人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其中最大的一次爆發於公元66年。經過4年的戰鬥,羅馬人於公元70年征服了猶地亞(猶大),焚燬丁第二聖殿,並將國內的眾多猶太人放逐。猶太人對羅馬進行的最後一次反抗是千餘人固守在馬撒達山頂城堡中。這次反抗於公元73年以守衛者集體自殺而告終。它成為猶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爭取自由的象徵。

在羅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統治下,猶太人社會在故土上繼續保持和發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紀,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猶太律法被編集成口傳律法《密西拿經》,後於公元3-5世紀,又擴編成《塔木德經》。這些律法有些後來根據情況而變化作了修改,至今仍為恪守教規的猶太人所遵守。

猶太人重獲國家主權的另一次嘗試是公元132年的巴爾·科赫巴起義,其結果是在猶地亞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猶太飛地,以耶路撒冷為都城。但是,三年之後,羅馬人打敗了了巴爾·科赫巴,並且為了斷絕猶太人與故土的聯繫,把耶路撒冷改名為埃利亞卡皮託利納,把國家更名為巴勒斯梯那。

從公元7世紀始,國家先後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爾柱克人(1091—1099)、十字軍(1099—1291)、馬穆魯克人(1291-1516)、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國人(1918—1948)所統治。不同時期的統治者任意變動疆界,更改國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宮殿宇是他們統治這片故土的歷史見證。

儘管千百年來的異族統治使猶太人越來越少,但在這片故土上猶太人一直保持著他們的存在,而且隨著散居各國的猶太人返回故鄉,猶太人口也不斷增加。到了19世紀中葉,稀少的猶太人口出現了猛增的勢頭。

猶太復國主義 多少世紀以來,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錫安(錫安,傳統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義詞),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紀末,由於東歐的猶太人不斷遭到壓迫和迫害,而西歐的猶太人對既未結束種族歧視也未使猶太人與所在國家的社會融為一體的那種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滅,猶太復國主義作為一種民族解放運動而出現。1897年,西奧多·赫茨爾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在會上,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成為一個正式的政治組織,它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生活。

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返回故土,當時這片故土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人煙稀少,為世人所忽視。早期的開拓者在這裡排幹沼澤,開墾荒地,在禿山上植樹造林,興辦工業,建設城市和鄉村。他們建立了社區機構和服務設施,並使長期以來僅用於禮拜儀式和文學的希伯來語在日常生活中恢復使用。


大寶劍1


猶太人的歷史是一部漂泊的歷史。他們作為閃米特語系的一支,最初出現在兩河流域,後來又經迦南遷到埃及。公元前13世紀的時候,在摩西的帶領下出埃及,來到乾旱的西奈沙漠。在西奈徘徊了一代之後,他們決定返回“流淌著奶和蜜的迦南”。回鄉的征戰步履維艱,這一時期,猶太人也經歷了從部落到一個統一的民族的過程。同時,他們也逐漸放棄了遊牧性的社會組織,從事耕作或城市職業。

所羅門王時期,耶路撒冷建成為—個輝煌的首都和宗教中心。因為對於一個定居農耕的民族來說,以色列與耶和華的特殊關係的物證必須要求一個強大的首都和—座輝煌的神廟來匹配。為此,所羅門不惜廣徵苛捐雜稅,耗盡國庫,甚至割讓土地給供貸者腓尼基,並強迫希伯來人到腓尼基的森林礦山服勞役。所羅門的政策對猶太人的生存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得以色列人每每面臨民族厄運和文化滅絕時仍能受到鼓舞,並堅強地渡過難關。然而這種專制的做法卻最終導致了希伯來人分裂為以色列國和猶太國。分裂以後的希伯來人更加羸弱,以色列國在公元前722年被亞述人所滅。而南方的猶太國,則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倫帝國的尼布甲尼撒征服,耶路撒冷遭到洗劫,首領們被遣往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當波斯的居魯士大帝在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倫時,他寬宏大量地允許猶太人返回家園,從此,猶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半獨立的統治,經歷了波斯帝國的統治、亞歷山大的征服直至被置於羅馬的控制之下,其間曾建立過一個土生土長的馬加比王朝,但卻短命而亡。公元70年,羅馬皇帝提圖斯野蠻地鎮壓了猶太人,搗毀了聖殿,這座神廟從此再也沒有重建起來。從此,巴勒斯坦全部被羅馬吞併,猶太國家正式終結。猶太人逐漸流散到廣袤的羅馬帝國各地,為了生存而四處漂泊。儘管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斷接受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仍然堅持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成為世界上最難被同化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