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從貨幣供應的角度探討樓市和股市現狀

本文為“房地產帶鹽人”的第121篇文章,今天我們說說貨幣增長和房價以及股市黨關係。


最近大家熱議的事情出了口罩,還有股市。

金融市場是經濟晴雨表,可以說最敏感的反饋之一,在2月3日春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由於受疫情的影響,以及對經濟預期的恐慌,當日滬指暴跌7.73%,近三千隻股票跌停,這似乎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經濟幾乎停擺。

然而之後2月4日開始,股市便開始反彈上漲,之後持續的行情到了2月20日滬指重新站上三千點不說,深圳和上海的股市成交量突破萬億規模。這就有些反常,這其中地產股也是大量飄紅,我們知道雖然春節後各大房企在售樓處無法復工的情況下,賣力的開始線上售房、直播售房,然而杯水車薪,顯然並非這些動作引起了市場關注,而是因為大盤總體向好。

從貨幣供應的角度探討樓市和股市現狀

此時,我們可以拋出一個問題:這是為什麼?

我想,合理的解釋可能出在貨幣供應量上。

在近期央行發佈2020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3.31萬億元,同比增長8.4%,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已經突破了200萬億元。這也意味著,在過去四十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5%。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貨幣增量超過GDP增量的部分,可以看做一部分沉澱在經濟體中,一部分成為收入財富被分配。我們過去十年GDP年均增速大約7.3~7.5%左右,廣義貨幣供應量應該在GDP增速的2被左右。這些超發的貨幣如果不能沉澱在房地產、基建這種大規模投資上,能去哪裡呢?

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佈的消息:


從貨幣供應的角度探討樓市和股市現狀


2013年3月M2才突破了100萬億,在七年時間裡已經翻了一番,這樣的M2增長速度和規模,大概已經跟美元類似,美元的情況我們下面再分析。目前中國M2是GDP的2倍,而中國M2迅速突破200萬億跟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有關係:

其一是基建、房地產的投資拉動模式,雖然這兩者可以帶動大量的周邊上下游產業生產擴張、帶來就業機會。但同時所需要資金量很大,並非是可以持續不斷且保持增速的。當錢流入投資地產、基建的增速放緩,其溢出效應會帶動CPI上漲,也會導致通貨膨脹的速度加快。

其二,我們的金融市場主要是銀行在通過貸款來增加貨幣供應,包括個人家庭貸款,個人家庭貸款又有六成以上是房貸,大家都明白一個家庭大規模舉債的途徑不多,買房是其中一項。然後房價的上漲是金融資產賬面膨脹的一個現象。另外還有消費貸款是近幾年快速增加的,每年我們的居民貸款餘額數額都在以兩位數的增速上升。通過銀行放貸製造出的貨幣乘數效應,銀行簡介融資比重過高,實際上也是金融市場化程度有限的一個表現。

從貨幣供應的角度探討樓市和股市現狀

這種情況下錢多了,增速顯著快於收入、經濟產出的增加的時候,如果房地產增速開始下降的話,例如眼下的情況,那麼資金去哪裡?尤其是當前實體經濟本來處於L型趨勢,增長有限,那麼錢只有投進股市。資金在所有者手裡沒有去處,放著就意味著面臨每年貨幣增長壓力下的貶值,這時候股市也是存在投機需求的。

此時廣義貨幣M2達到200萬億,樓市暫停、股市重上三千點,以及CPI達到5.4%,這幾件事是一回事:通貨膨脹的尺度。

因此此時的股市,就如同我前面舉的房地產股的例子,並不是因為房企採取的動作,相反房企目前資金鍊的緊張程度還是不小,只不過因為股市是資金的流向。與之相同的一個提醒:醫療企業也存在類似情況,短期內並非行業、企業找到了發展突破的法寶,而是資金堆出來的股價,這種泡沫對投資者而言風險不小。

從貨幣供應的角度探討樓市和股市現狀

最後我們補充一點:關於美元。美元也是發行量增速GDP的,而且美債規模之大也是GDP的近兩倍,但是美元目前還是有全球貨幣的角色,有石油和大宗資產的定價基礎。那麼美國的貨幣超發是向全世界輸出通脹,而不是對美國本身,因此美國的消費、物價的波動在過去十餘年相對較小。這一點是其他貨幣不能參照的事情。


從貨幣供應的角度探討樓市和股市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