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位小老板的自述:干餐饮15年,我对未来依然保持信心

(文章来源于豪虾传蒋毅 ,作者蒋毅)

【蒋毅按】何发的餐饮经历很丰富,为很多企业做过加盟连锁方面的宣传和管理工作,后来自己组建了团队,不仅做餐饮,也同时投资做后端的调料,发展到现在,主要是以调料为主,餐厅只是他们调料的线下体验店,供调料采购方到现场品尝味道和学习烹饪流程,这一点有别于很多调料厂。

小何关注我很多年,算是我创业日志的深度读者,不仅看,而且,据说他还把我这些年的几乎所有日志,都打印成册,拿给团队学习,和其他很多朋友一样,我们的线下第一次见面,也是2017年11月的小老板课程,他成为第四期学员,然后,只要是我在朋友圈发的关于餐饮的求助,他都积极地帮我寻找各种资源,为此也给我引荐了很多餐饮同行,作为交流和学习!

2018年开初,我想在卤煮龙虾上测试“嫁接”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在别人的餐厅门口,用推车的方式,在夏天增加卤煮龙虾,看看是否可以做到1+1大于2,结果小何第一个说要替我做这样的落地,结果也非常让人高兴的是:小何的牟家巷串串,在嫁接上我们的卤煮龙虾后,效果超出所有人的意料,让他们客流和流水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没人能撼动他们家在那条街的地位!

感谢小何在餐饮上,对我的无条件信任和支持!虽然他是我的学员,也是非常支持我的朋友,但我平时很少给他推送采购调料的客户,一方面我对火锅类底料不专业,二方面是小何他们自身团队实力本来很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让企业发展壮大,看着他们在后端的调料厂,和前端的餐厅这条路上的各种创新和探索,真是替他们高兴!

小何拥有15年的餐饮从业经验,从他这十五年的餐饮经历,大家可以看到一个人从小白打怪升级的过程,由一个小店,到后面伴随一个品牌每年开几百家店,参与并见证了很多餐饮行业的奇迹,通过他的经历,应该可以给很多朋友以另外一个视角的思考!

下面是小何的故事,文字由小何提供,我只做了最简单编辑。

一位小老板的自述:干餐饮15年,我对未来依然保持信心

【姓名】何发

【身份】成都川禾川调商贸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餐饮小老板第四期学员)

【旗下品牌】牟家巷小郡肝串串香、何小胖螺丝灌肉店、龙厂长老火锅

【从业经历】我的餐饮路从2005年开始,断断续续到现在已经快15年了,因为中途离开过,我就把其中几段特殊的的餐饮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部分餐饮朋友以参考,让现在部分迷茫的餐饮朋友也能更有信心。

1 第一阶段:2005—2006

2005年,家人第一次开始餐饮创业,当时刚好出身社会不久,想到在哪里都是学东西,还不如帮帮自己家里人,让自己这个小家先富起来,然后考虑自己的发展,当时店铺是接的一个五金店,50平左右,一个月房租1600元,房东其实还是好说话的。

当时那个铺面附近的餐厅并不多,旁边有一家重庆小火锅,左右两家潮汕砂锅粥店,还有就是一两个地摊烧烤点位,几乎没什么竞争,这个铺面当时也没什么装修,就像很多小餐饮创业者一样,能省就省,前期投入也就买点桌椅板凳,做了一个小门头,临时取了个名字,叫“巴倒烫”小火锅,当时完全没商标意识,现在经常想起都后悔,

当时如果把这个商标注册下来,到现在火锅满天下的时代,光这个商标,估计也值一大笔钱

从拿铺面到装修再到开业,前后一共也就10天左右,开业时也没发什么传单,朋友送了两三个花篮就开始了,刚开始,我们的目标很简单,能超过旁边两夫妻开的重庆小火锅就行,他这个店当时我还特意观察过,主要是做晚上生意,一天有5~6桌,员工就他们两夫妻,一个月下来,到手的利润也还可以,比那些上班的强。

所以,当时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能比他们生意好就行,结果,可能因为我们是新店,当时餐厅数量不多,竞争没这么激烈,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因为我们开业后,每天生意都还可以,一天虽然只有1000-2000的营业额,但对于一个两三个人的小店来说,这已经很好,利润也不错,那时对未来是无限憧憬。

因为目标明确,后面一到两个月,我们一直保持对旁边两夫妻的营业优势,每天我们店里人气比他们旺,生意比明显比他们好,结果,两个月后,旁边这个小店居然就决定不做了,我们当时很高兴,以为只剩下我们一家,生意会更好。

一位小老板的自述:干餐饮15年,我对未来依然保持信心

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店转让给了另一个四川老乡,而且这个老乡不仅拿下他的铺面,又把旁边两个铺面一起拿下来了,也来跟我们做一样的麻辣烫,当时那个位置,虽然来来去去的人流也多,但我们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还有点等着看他笑话的意思,结果,他开业后生意非常好。

晚上上客时,四个铺面加上外面马路两边全部摆上了,经营麻辣烫和烧烤,雇了10个员工,加上老板一家4~5个人,一共有15个人左右同时上班,在15年前,串串还卖2毛钱一串的时候,他们家一天流水可以做到8000~9000元,成为我们那片区生意最好的餐馆,结果,也因为他们生意太火爆,我们的生意一落千丈。

当时的场景让我终身难忘,这一生我都忘不了很多顾客当时看我们店的眼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在我们家门口迎客了,甚至都不坐在门口去,因为对不起来,实在是不好意思,最差的一天,我们只卖10~20元,也就一两个炒粉,可以想象我们当时有多惨,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这种残酷的竞争。

后面两三个月,我们尝试了各种产品,后面我们跟着他们学,也做砂锅麻辣烫,放弃了做小火锅,慢慢地,旁边有不想排队的客人,也来我们这里吃,发现味道也不差,于是,一天一天过去,回头客慢慢多了起来,人气也稍微起来了一下,再到后面,我们自己也开始做烧烤,增加店里的产品丰富度。

因为广东这边天气一直很热,我们产品主要是宵夜为主,所以,烫菜加上烧烤是很好的组合,生意也因此越来越好,雇的人也多了起来,再到后面,因为我们的好生意,慢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这条街,结果,原本很冷清的建材一条街,慢慢热闹起来,居然变成了宵夜一条街。

有了消费氛围,再加上经营的产品类别很丰富,这里人气越来越旺,每家餐厅的生意都不错,我感觉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就离开了这家店,出去准备找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在这家店做了一年时间,就是当个杂工,每天的工作很枯燥,天天凌晨五六点收档下班,然后睡到下午2点又起床干活,因为太辛苦,当时立下誓言从此再不踏足餐饮。

我离开后,这家店家人也一直在经营,而且效益还不错,后面一个朋友看上这里的生意,想拿下几个铺面,整体打造经营,于是家里人以一个很高的价格转让出去,又去另一个地方开店了,但也是从这里开始,我们家人在餐饮这条路开始走下坡路,后面又重新开了两家店,但效益一直一般,到后面就慢慢退出餐饮了。

旁边的麻辣烫生意一直都很好,有一段时间城市创卫还是什么,限制门口还有马路两边摆桌子,对他们影响很大,通过后面的了解,才知道旁边麻辣烫两夫妻做了很多年麻辣烫了,也是从摆地摊开始的,也在这个店附近一个地方开,有一定的老顾客,而且做了很多年,他的产品还有口味、核心人员稳定,所以才换的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是他们从事餐饮十多年中最赚钱的一个店,这个老板娘很厉害,招呼客人收钱各方面很亲和,麻利,老板就是厨房里苦干,采购,反正配合得很好。除了他们,还有就是老板娘弟弟也是老板,他们合伙经营,弟弟负责麻辣烫生意,姐姐负责烧烤生意,是姐姐带弟弟入行,只是姐姐、姐夫做的时间久了,太累了不想做太多,就只做了烧烤,因为烧烤利润也是最大的。

慢慢时间长了,两家人也发生一些小冲突,后面两姐弟,就把铺面加招牌一起转让给了别人,当时也算是高价转的,比我们家人那个铺面还先转,后面收到的消息是,回去休息了一段时间,两姐弟各做各的生意了,也在那附近不远的地方,做完全相同的生意,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再也无法辉煌。

后面几年得到的消息也是做了几家店都不太成功,所以,他们家的生意,也是和我们家一样,因为看重短期利润,脱手一个成熟店,对自己做新店盲目自信,觉得再开一个餐厅生意照样好,但生意这个东西,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且有很多偶然性的因素存在,经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一位小老板的自述:干餐饮15年,我对未来依然保持信心

现在回头来看,2005、2006年他们最火的时候,如果来做招商加盟或是技术培训,那生意不知道会做多大。毕竟在当时广东,像他这种面积,能有这样营收的的餐厅还很少。我们也了解到,当时很多人来找过他们学技术,都被他们推掉了,生怕别人学会在他附近开一家。当时身边做得好的餐饮人,基本都是手艺人想法,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让外人知道。

当时在那一条街还有一家烤鱼店,给我印象也很深,他来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在我们那一条街的街尾,两夫妻年龄也不大,听说是以前在某个地方烤鱼店上班,那是我第一次听说烤鱼,而且还有这种吃法,当时我们店生意还不错,天天一家人就是围着店转,也不关心其它事。

我们店是这条街最前面,所有客人都要经过,慢慢地,我发现好多熟客直接从门前经过,吃饭的人,三五结群地往街后面走,我很好奇是怎么回事,于是生意不忙时我就去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后面开了一家烤鱼店,那个生意简直太火爆了,上半夜一般,下半夜各种夜场人员下班了,而且城管也下班了,生意简直好得让人眼红。

而且那个四川老板娘也厉害,嘴巴能说会道,笼络了很多熟客,他们家当时是我们那条街上,除了麻辣烫之外生意最好的,而且对麻辣烫生意影响也很大。

当时给我最大的感觉是,餐饮创新的利润回报太大了,后来那条街上的餐馆,经营品种最多的就是烤鱼,而且,好多店的老板,还是从那家烤鱼店以前的员工,就是因为眼红那个生意,所以才出来自己开,但烤鱼而言,只是他们家生意一直最好。

旁边的两家潮汕砂锅粥,他们是这条街最早做餐饮的,那个口味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可以,但消费有点高,其实他们两家人气一般,但就我分析来说,他们都是家人自己做,没人工成本,又做了这么多年,肯定利润也还可以,毕竟是高消费的东西,但为什么要说他们两家呢?

因为通过我们观察,吃他们的东西,以广东人包括潮汕人为主,而且两家的生意差不多,中间那家生意好一点,因为那个老板在这里开业的时间长一点。所以,每种产品一定要做好定位,定位好自己的那一部分顾客,把产品做好、服务做好,老顾客维护好,其它的都留给时间吧,慢慢的生意就不会差。

另外,在我住家附近,还有一家店给我印象也很深,在街口位置有两个铺面,大概50平的经营面积,前后人工加起来有十多个,他们的包子皮薄肉多汁多,那个生意也很吓人,买包子要排队,而且是随时都要排队的那种,听旁边的人说这家人在这里做了几年了,用开包子店的钱,在东莞买了几个商铺和几套房子,当时那附近的餐饮老板都羡慕这家包子铺。

一位小老板的自述:干餐饮15年,我对未来依然保持信心

这是我出身社会的第一次餐饮经历,拿出部分案例出来分享给大家,因为篇幅的原因,就不一一说了,后面自己又做了很多工作,也尝试过创业,但前路波折。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

1、餐饮是一个长期需要实干的特殊行业,要不断在口味、服务、卫生上,去把工作做扎实,千万不能玩虚的,否则不长久。

2、产品和行业没有好坏之分,用心去做到最好、做到极致,终会打动目标顾客,主要是针对自己的核心客群,做好产品和服务。

3、新产品、新风口很多,要进入尽量前期就要进入,要占到最先吃红利的那一个梯队,这些年的成都火锅、串串香、冒菜、小郡肝、市井火锅等都是如些,往往复盘都是最先进入或是团队最扎实的团队走到最后,分到最大的蛋糕。

4、夫妻店还是餐饮类抗风险和存活率最高的,但一定要配合好,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之前四川餐饮主要是以夫妻店为主,但大部分生意好的店,都有一个厉害的老板娘,毕竟在前厅女性的身份要方便得多。

5、餐饮还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行业,在小的品类只要好好地经营,都有一片蓝天,我身边好多开面店的、或是卖馒头或是包子,一家人好好做的,年赚几十上百万的有很多。

2 第二阶段:2012—2013

2010年开始自己自学互联网,做了很多和互联网相关的工作,2012年机缘巧合,进入一家成都的餐饮企业做微博推广,这家企业老板是温州人,胆子很大、头脑很聪明、而且懂的东西也多,给人上课还有培训员工方面很厉害,他发家是从昆明开始,在昆明有一家基础再来的成都,成都是他事业重要的起飞地。

成都最高峰的时候,他自营和联营的门店有10多家,全国加盟店有40多家,每家店投入都是百万级,当时的产品做螺旋藻火锅,绿油油的锅底配斑鱼片,生意异常火爆,他们互联网上投入少,因为做好产品、做好门店以后,全国找来加盟的非常多,老板喜欢玩媒体资源互换,所以线下爆光也多。

后来因为老板赚到钱了,去尝试做了很多投资,导致资金链紧张,尤其是,后面又开始做中央厨房等其它项目,导致资金链断裂,最后品牌出问题,门店很快就倒闭了,还因欠薪上过报纸,和以前那些老朋友、老同事们聊起这个事,大家都佩服这个老板,但也为这个老板和品牌婉惜,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

1、好多品牌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老板的个人资源还有魅力,老板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水平,所以,

管理者或是老板本人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才可能让自己的品牌发展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发展遇到瓶颈,就是老板的能力和认知到了瓶颈。

2、人的一生诱惑很多,要戒骄戒燥,要懂得聚集,还要懂得取舍,这样才能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点,以点带面,才能把一盘棋盘活。凡是多点出击,到处投资的,最后基本都以惨败收场,成都这样的餐饮案例非常多。

3 第三阶段:2013—2016

我进入一家串串香品牌工作,最开始不了解这个行业,对于这个工作第一时间是拒绝了,但和老板见面过后,被他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还有详细的发展规划打动,毅然加入了这家公司,因为当时这个品牌在郊区,老板怕我不去,给了一个不错的工资。

但见面的那一天沟通完,我就决定加入这个品牌,而且很慎重地对老板说,这个行业我不是太熟悉,我对你这个人还有品牌很感兴趣,所以,我在你给的这个薪酬的基础上,自降2000元,我能明显感受老板的惊讶,后面回家给老婆说了,大家可以想象,我被老婆无情地教育了一通。

但现在细细想来,我是多么的感谢当时自己提出这个想法,因为这个想法,从最开始就走入了老板的内心,在后面不管是工作沟通,还是配合上都非常默契,从此我的人生因为加入这个企业走入快车道。为什么特意说这一点?

我想表达的是,不光工作,还是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一定要以诚相待,哪怕牺牲点眼前利益,只要你真的有能力、人品好、又肯干,终是不会太差的,老话“吃亏是福”,老祖宗的几千年实践经验肯定错不了。

这一家企业已经做了很多年串串香了,当时那家店有300多平,生意很稳定,人员也稳定,就一个郊区串串香店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我当时的工作就是网络拓展,因为有实体门店的展示、再加上产品、模式、团队基础也都很好,最后再通过网络的加持,和我们一定的先发优势,使得每年新开店面都在300~500家。

通过几年的发展,直营店全面改革建设,加上公司大力的人才培养,现在企业发展越来越好,2013年同期的其它串串同行,好多都已经没有做了,所以,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与调整,以期踩准每个时代发展的点,这样才不会掉队,通过这段经历,我得出三点:

1、与人交往,以诚相待,有时吃亏真的是福,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一些问题;

2、选择大于努力

3、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发展策略与特点,一定不要墨守成规

4 第四阶段:2017—2020

因为前面的积累,我觉得该是自己做事的时候了,于是和朋友一起创建成都川禾川调商贸有限公司,中间开了三家直营门店:2017年牟家巷小郡肝串串香;2018年创建何小胖餐厅:2019年接手朋友的火锅店,创建龙厂长老火锅。

成都川禾川调商贸有限公司依托股东自有的川禾食品厂,生产、定制、代加工、批发各种串串香底料、火锅底料等相关的调料,主要依托线上平台销售,现在已开通淘宝店、天猫、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等旗舰店。

为了更好地给合作商提供商更好的服务,开了三家实体门店,摸索餐厅推广、宣传及产品更新还有产品创新,把最新的经验与方法给合作商,让合作商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通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达成合作的串串香门店、火锅门店、烤鱼、小吃合作商在1000家左右。

一位小老板的自述:干餐饮15年,我对未来依然保持信心

这里要特别分享一下牟家巷小郡肝串串香,它于2017年9月开业,店铺面积170平,19张桌子,员工15个人,开业两年来,月最高营业额37万,日最高营业额18000元,这是一家赢利非常好的店,也是倾注心血最多的店,这家店一直抓紧卫生、服务、出品,还有团队建设,所以,整体呈现还有生意稳定也是最好的,这家店分享一下几点:

1、这家店从最开始营业,特别是

开业前三个月,我们几个股东一直身在一线,对于餐厅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而且重视网络宣传这一块,后面余下的两年多时间,这一家店主要是我老婆在管理,前一年基本是每天都在,早上一早去,晚上接近凌晨回。

后面一年多上午去的时间晚点,但晚上基本都在,而且她主要是在前厅,所以这一家店有一帮稳定的老顾客,在管理与监督上也没有放松,所以,整体生意还是可以,串串香主要是夏天生意好,可能这有点超出很多人的认知,但在四川或是成都就是这样,火锅或是串串香夏天一般生意好一些。

2、这家店前期的活动多一些,毕竟是新店,需要多点宣传,多与客户接触,争取一些回头客,慢慢后面的活动力度就小一些了,但是针对老客户我们有一些针对性的优惠,所以,这一家店回头客基数也不少。

3、因为我们一直接触餐饮,对互联网也熟悉,我们这一家店在网络上的工作还有细节比周边的同行做得好,所以,在生意与人气保持上一直比周边的串串香要好得多。开业两年多,我们身边200米之类串串香前后不少于12家,但现在只剩下1家,而且还是刚开业两个多月的。

最后说一点这家店的趣闻,我们在竞争最激烈的时侯,左右各300米的距离,共有5家串串香同行,开业两年多,身边有不下于12家串串同行,当每一次有同行装修时,都来尝我们家的味道,好多吃完都是会心一笑,说就我们家这个味道,他们有信心超过我们,甚至,有同行对周边邻居扬言,说不出3个月就让我们倒闭。

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同行大多数都撑不过3个月,最多的一家也只做了6个月,因为我们那一条街的房租是6个月缴纳一次,所以一旦不赚钱,就不敢再续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餐饮新手犯了很多自以为是的低级错误。

我们家是做一次性锅底,因为成本的原因,不可能放太多的底料和油,所以味道比使用老油的店要淡一点。但我们很抓的是干净卫生,还有菜品的新鲜度,比一般串串香店更注意各种细节;最主要是,我们老板自己天天在店面上盯,抓细节、抓执行。有时你只比竞争同行快半步或是好一点就行,但就是这个快半步,或是好一点,对于竞争同行来说却是致命的。

一位小老板的自述:干餐饮15年,我对未来依然保持信心

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何小胖”这个品牌,这家店最开始是做冒菜外卖的,因为毛利控制得不好、人员管理监督不到位、细节上各种纰漏,使得这家店光的外卖单量似然可以,但利润却不高,有些月份甚至还亏钱。后来,我们又把旁边的铺面一起拿下来,前后改造成上下450平的铺面,作为川禾川调的一个实训基地。

一楼区域还是以外卖为主,二楼则接待堂食,这一家店上下450平米,一个月房租13000元左右,但位置不是太好,堂食生意一般。而且厨房因为品类的更换,导致厨师团队不稳定,出品也不稳定,再加上出餐有时也不及时,所以,现在主要是以外卖和川禾川调技术实训基地为主。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要走标准化这条路,减少对厨师的依赖。

何小胖在龙虾季节一天的堂食在3000~6000元之间,主要产品就是小龙虾和烤鱼;其它时间以外卖为主,主要是干锅、泡椒牛蛙等产品,美团和饿了么一天的单量在140~180单之间,近一段时间两个平台的外卖单量在150单左右,外卖营业额在5500~7000元之间。通过何小胖,我总结以下三点:

1、做什么产品一定要考虑清楚,堂食与外卖的店,店铺位置很关键,一定要根据经营业态或是产品在来选择店铺位置

2、不再冒然选择依赖厨师的项目,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3、这是我们尝试经营的第二家直营店,自己人分身乏术,所以需要成熟、稳定、靠谱的管理人才,这一点非常关键

一位小老板的自述:干餐饮15年,我对未来依然保持信心

【龙厂长老火锅】是从朋友手上拿过来的店,朋友经营了两三年,因为自身的原因不能亲自在店铺经营,委托亲人在经营,生意每况愈下,但对这一家店有感情,后面觉得我们是一帮做实事的人,应该能经营好,所以就整体转让给我们经营了。我们接手后没做大的改动,只是把所有人员、底料味道换了,就开始自己的经营。

这一家店在老社区,面积60平米,月租4400元,7张桌子,一般配备4个人工左右,去年以堂食为主,每天营业额在1800~4200元之间,因为都是聘请的有十多年火锅经验的师傅在管理,所以人员成本相对较高,刚开始赢利不是太高,今年过年因为这个事情,所有堂食取消了,节后尝试了火锅外卖。

目前势头还可以,每天在30~40单外卖为主,营业额在5000~7000元之间,今年2.14情人节,火锅外卖业绩创新高,达到了56单,营业额9444.96元,创造了这家店开业4年多来历史最高营业额,这还是我们火锅外卖尝试几天后达到的效果,要是在提前点上平台,可能在情人节这一天业绩更高。

这些数据,对我们这个以前做堂食的小店是不敢想象的,毕竟平时只有7张桌子,在就餐高峰期这个台数是不敢想象的。所以,就这一次灾难面前具体的危方面,龙厂长算是无意中抓住那个“机”的店铺。因此我想给大家分享三点:

1、现在是合伙人制,特别是自己精力有限的时候,需要一个对餐饮很懂、高情商的人在店铺,毕竟餐饮是一个动态问题很多的业态,需要现场决定,我们这一家店的管理者也是这个项目的合伙人,所以就这一家店现在能达到一种如臂使指高效执行力。

2、保持不断的学习力,还有对行业、对社会保持好奇心、保持敏锐性,争取不遗漏餐饮变化的几个大的增长点或是机会。

3、做好网络平台的管理与推广,我们这一家店卖的东西比品牌店也便宜不了多少,而且是新店,评价还有菜品图上也不占优势。但我们分析过,我们这个火锅店是一家4年的五星火锅店铺,现在成都大众点评五星店铺毕竟还是少,平时在大众点评上曝光还有老顾客也不少,现在美团外卖与大众点评是一家,所以两家是通的。我们每天单量里有部分是想来我们店铺吃饭的顾客,因为进了店铺不能吃,就直接去我们外卖店铺了,所以这一点也就很关键了。

感谢大家听我唠叨,餐饮这条路我已经走了15年,而且越走越感觉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虽然目前我们餐饮遭遇了困难,但对未来的大趋势,保持不变的信心,最后对各位餐饮同行朋友们说一句:否极泰来,静待春暖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