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歷史上溫序是如何不屈服,不向敵人投降,而為漢室盡節而死的?

鐵面人解讀人物


溫序死節發生的時間是建武六年,也就是公元三十年。溫序,字公次,又字次房,是太原祁人,任職護羌校尉,巡行所屬部域到隴西時,被隗囂部下挾持,想要活捉他,逼迫他投降。史書稱“為囂將苟宇所獲,迫令降囂”,苟宇也作荀宇,此人是隗囂別將,在《後漢書》中稱為“苟宇”。

苟宇在跟蹤攻擊漢軍時,俘獲了溫序。苟宇對其言,“你我要是齊心協力,可以圖謀天下”。苟宇的意思很明確,要讓溫序投降。溫序大怒而斥責苟宇,你怎麼敢威脅脅迫漢將?於是用手中符節擊打殺死了來抓捕他的人,眾賊想要往前走進,一擁而上殺死溫序。這個時候,荀宇制止他們說,義士要守名譽和氣節而死,這義士想要保全忠誠和貞操而死,給他把劍讓其自盡吧。就賜給溫序一把劍,讓他自己考慮決定。溫序將那把劍接過手中,口銜著鬍鬚,感嘆說道:“不要讓我的鬍鬚被泥土汙染弄髒”,就用那把劍自刎身亡,從事王忠護送他的棺柩回到洛陽。

東漢世祖漢光武帝劉秀同情他,把他送到洛陽城邊安葬,為他築造墳墓。溫序大兒子溫壽,賜封為印平侯。有次,他夢到父親溫序託夢他說,一直在外居住,很是想念故土。溫壽於是辭掉了官職,上書請求讓骸骨送回到家鄉安葬,皇帝批准了他的請求。

溫序墓在現在的幷州祁縣西北。溫序的事蹟記載於《後漢書.獨行列傳》中,溫序自刎而死後,溫序的下級主簿韓遵和從事王忠把他的屍骨運送了回來。這裡有一個典故,即“溫序須”,溫序在自刎的時候,為何要把鬍鬚鬢髮給撥開,是為防止鬍鬚阻礙自己自刎;把鬍鬚銜在口中,是為了不損威嚴的儀容舉止。忠、勇、義在溫序身上都有一個很好的體現。


曉雨歷史觀2號


“溫序被擒,憤而自刎”的忠義故事,在坊間廣為流傳,那麼溫序是如何不屈,如何為大漢盡忠而死的呢?且聽小便娓娓道來:

話說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各路諸侯擁兵自重,不僅不為國分憂勤王救駕,還割據一方稱霸稱王。光武帝劉秀在這亂世之中,自立為帝,一點一點平定判亂,收復西漢故土,他深感忠義之士的重要,也深惡痛絕那些變節之臣。此時溫序出現了,溫序當時是在邊關任職,一次外出巡視時,被當時的割據一方的隗囂擒獲。隗囂早就知道,溫序一位難得的將才,屢次勸說他歸降為己所用。可是,溫序面對美女佳餚金銀財寶的誘惑,一直不肯投降,並且最終拿劍自刎以示對漢朝忠義,死了以後怒目圓睜屹然挺立。

在那個超綱混亂,叛臣賊子橫行的年代,溫序的忠義氣節,不僅震撼了敵人,也感動了光武帝劉秀,劉秀命人厚葬溫序於洛陽,還把他的子女安排到京城任職。後來溫序的兒子夢見父親想回家,又把墓穴遷到老家祁縣。

溫序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特別感動光武帝劉秀,劉秀為他歌功頌德,讓世人永遠記住這位忠君愛國的君子。

這便是溫序寧死不屈,為漢盡忠的故事。


中國地名故事匯


溫序(?~30),字次房,漢朝太原祁(今祁縣)人。先任州從事,有謀略膽識。東漢建武二年(26),經領兵平定北州的騎都尉弓裡戌上疏推薦,得光武帝越級提拔,授官侍御史。後改任武陵郡(今湖南淑浦)都尉,因病免官。建武五年(29),任護羌校尉。巡視至襄武(今甘肅漳縣),被涼州割據者隗囂部下將領苟宇劫持,並勸其投降,共圖天下。溫序反駁說:“我受國家重任,萬死不辭,怎能貪生背德?”苟宇仍不死心,反覆勸說。溫序頓生怒火,以所持銅節擊殺數人。隗囂部下遂授之以劍,令其自裁。溫序接劍後,對左右的人厲聲說:“既然為賊所逼殺,不能讓我的鬍鬚被賊土玷汙。”口銜鬍鬚,自刎而死。

溫序的遺體由他的部下運回洛陽。光武帝為表彰他的節義,特賜京城邊地葬之。並給家屬厚恤,任命三個兒子為郎中等官。長子溫壽,後任鄒平侯國相,夜夢其父言:“久客思鄉里。”立即要求退休,將父屍骨運回故里,葬於祁縣祖墳。


歪嘴說歷史


溫序,字子房,漢朝太原祁縣人,曾任州從事。

建武五年,溫序任撫羌校尉。巡視襄武時,被涼州割據者隗囂部下將領苟宇挾持,並勸其投降,共圖天下。溫序說:我受國家重任,萬死不辭,怎敢偷生背德?苟宇仍不死心,反覆勸說。溫序頓生怒火,以所持銅節擊殺數人。隗囂見奈何不得,乃給劍,命其自裁。溫序接劍後,對左右人厲聲喝道:既然為賊所副殺,不能讓我鬍鬚為賊土所玷汙。便 口銜鬍鬚,自刎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