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彭德懷三戰馬家軍

馬家軍是近代西北地區極為兇悍的一支軍閥,早期依附北洋派系,後來名義上歸屬國民黨領導。馬家軍以騎兵為主,具有很高的機動性,又利用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強化內部管控,戰力十分強悍。兩次國共內戰中,馬家軍憑藉其特有優勢,令我軍付出了很大代價。土地革命戰爭末期,以紅四方面軍部隊為主組成的西路軍,就是在馬家軍的瘋狂圍攻下遭遇失敗,最後幾乎全軍覆沒。

然而歷史大勢終究是不可阻擋的。在億萬百姓的支持下,人民軍隊不斷髮展壯大,最終成功地掃清了中華大地上所有的舊勢力,消滅了包括馬家軍在內的一切軍閥武裝。

在解放軍歷史上,彭德懷是與馬家軍交鋒最多的軍事統帥,他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三次作戰。

一、吳起鎮初戰,獲得“彭大將軍”美譽

1935年9月10日,由於張國燾拒絕執行既定的“北上”方針,中共中央不得不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先行北上。長征中,剛剛會師不到3個月的紅一、四方面軍,被迫再次分兵。

彭德懷三戰馬家軍

◆彭德懷

9月12日,中共中央率部到達俄界(甘肅省迭部縣境內的一個村莊)後,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將部隊統一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毛澤東,支隊下轄3個縱隊。陝甘支隊此時總計僅有7000餘人,相對於長征出發時中央紅軍的8.6萬人,數量不足一成,加上經過2萬餘里的輾轉鏖戰,所有官兵都身體虛弱、傷痕累累。

蔣介石看準了紅軍的弱點,抓緊時間調兵遣將,想要徹底殲滅陝甘支隊。這一次,蔣介石調動的是“寧馬”馬鴻逵和東北軍何柱國兩部騎兵。西北地區土地廣袤,利於騎兵狂飆突進,縱橫衝殺。因此蔣介石的這一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很快對紅軍造成了現實威脅。

10月19日,陝甘支隊到達陝甘蘇區西部的吳起鎮(位於今陝西省吳起縣中部),身後騎兵仍在步步緊逼。當日晚上,紅軍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由於紅軍人困馬乏,一些幹部提出,與其貿然與敵人接戰,不如將敵人誘進蘇區再打。毛澤東卻分析認為:敵人雖然兇悍,但吳起鎮多山地,如能利用地形優勢,以我軍最擅長的伏擊戰殲敵一部,必能徹底阻止敵人前進。最後毛澤東明確要求:“打退追敵,不要把敵人帶進根據地。”

會後,彭德懷親自指揮勘察地形,把伏擊地點定在吳起鎮以西的五里溝。根據戰鬥部署,紅軍兵分三路,隱蔽在五道溝的頭道川、三道川和正面的西南山,形成三面夾擊態勢,並派紅軍幹部團示形於敵、誘敵深入。紅軍的包圍圈尚未形成,“寧馬”35師馬培清團已然殺到,其先頭部隊同幹部團5連一部交火之後,一路殺向吳起鎮。

10月20日,馬培清憑著慣有的狡猾和敏感,順著二道川和頭道川中間的山樑向紅軍側翼搜索前進,從而避開了紅軍主力的伏擊。當日晚上,馬家軍在塔兒灣附近休整,並派1個連前出警戒。10月21日7時,彭德懷一聲令下,陝甘支隊1縱隊2大隊對塔兒灣發動迅猛突擊,同馬培清團的警戒連發生激戰。馬培清意識到了危險,迅速組織撤退,紅軍隨後追擊,殲敵一部後收兵。

與此同時,東北軍騎兵第7師(師長白鳳翔)先遣團從正面進入紅軍的包圍圈,紅軍憑藉有利地形發起猛攻,很快予敵以毀滅性打擊,白鳳翔僥倖率領殘部逃脫,後續兩個騎兵團隨之潰敗。上午9時,吳起鎮伏擊戰結束。

吳起鎮伏擊戰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的最後一戰,共斃傷敵600餘人,俘敵700餘人,繳獲戰馬約1000匹。此戰也是中國紅軍和馬家軍的第一次正式接觸,紅軍獲得小勝,但馬家軍也充分展示了其機敏、迅速、強悍等特點,這些都明顯區別於同期的其他軍閥部隊,也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我軍造成困擾和威脅,西路軍的失敗即是其中最慘痛的一例教訓。

彭德懷三戰馬家軍

◆吳起鎮戰鬥場景還原。

吳起鎮伏擊戰,成功迫使敵人停止追擊,實現了“斬尾巴”的意圖,毛澤東為此專門作詩一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從此獲得“彭大將軍”美譽,這在解放軍開國將帥中獨此一例。

二、西府、隴東再交鋒,彭德懷含恨撤軍

1947年初,國民黨軍隊發動對陝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西北國民黨軍的攻勢下,中共中央於3月18日撤離延安。在中央撤離延安之前的3月16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邊區各兵團及一切部隊,“自三月十七日起,統歸彭德懷、習仲勳同志指揮”。此後彭德懷作為解放軍西北戰場軍事統帥,率部同國民黨軍鬥智鬥勇,其中不乏與馬家軍的生死較量,西府、隴東戰役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次戰役。

1948年3月初,西北野戰軍取得了著名的宜瓦(宜川、瓦子街)大捷。為乘勝擴大戰果,彭德懷決定圍洛(洛川)打援。不料洛川久攻不下,增援洛川的國民黨軍第5兵團(司令官裴昌會)推進又十分謹慎,打援目標無法實現,西北野戰軍隨即揮師西進,直取西府地區。

彭德懷三戰馬家軍

◆1948年2月,瓦子街戰役(即宜川戰役)時,西北野戰軍指揮員在一起研究作戰方案。右起:彭德懷司令員、甘泗淇副政委、趙壽山、張宗遜副司令員。

西府即西安以西、涇河和渭河之間的地區,古稱西府,首府鳳翔,包括寶雞、咸陽等市縣。西府當時是西北國民黨軍的大後方,其中寶雞是重要的補給基地,但僅有整編76師師部率領1個團2000餘人駐守。

進軍西府之初,解放軍進展順利,按計劃切斷了西蘭公路(從西安到蘭州的公路),並於4月26日佔領寶雞,繳獲了堆積如山的武器彈藥、軍用物資等。但與此同時,在國民黨軍的迅速反撲下,西北戰局正在悄然逆轉。

當時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統由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指揮。解放軍切斷西蘭公路後,蔣介石、胡宗南大為震驚,急忙縮短防線,收縮兵力,甚至連延安也放棄了。與此同時,他們也看到了解放軍遠離根據地的不利處境,決心趁機尋殲西北野戰軍主力。在蔣介石的嚴厲督促下,胡宗南派出兩路大軍馳援寶雞,一路是此前增援洛川的裴昌會兵團,另一路是“青馬”中的精銳部隊整編82師,師長是“青馬”馬步芳之子馬繼援。

馬繼援得到命令後,立即揮師進軍。4月23日清晨,整編82師前鋒接近西北野戰軍設在長武縣城西部洪家坳的防線,很快發動了進攻。在洪家坳擔負阻擊任務的是西北野戰軍第6縱隊教導旅一部,該旅事先在陣地前設下了專門針對騎兵的絆馬樁和絆馬索,構築了堅固工事,但仍然未能阻止馬家軍。

4月25日上午,馬家軍進攻教導旅防守的冉店橋。整編82師以部分兵力從正面發動攻擊,同時以該師整編第8旅1團進行迂迴,從教導旅1團和2團結合部實施穿插偷襲,很快對附近的第6縱隊指揮部和教導旅旅部形成致命威脅。解放軍猝不及防,發覺危險後急忙組織撤退,馬家軍趁機前後夾擊,以騎兵在解放軍陣形中反覆衝殺。

此後教導旅節節抗擊,傷亡不斷增加,卻始終未能阻止馬家軍前進。在此前後,裴昌會兵團突破了西北野戰軍第4縱隊在扶風杏林鎮的阻擊陣地,迅速逼近寶雞,對西北野戰軍形成夾擊態勢。彭德懷發現形勢危急,命令立即撤出寶雞。由於敵人迅速接近,許多繳獲的軍需物資來不及撤離,只好全部炸燬。西北野戰軍的這次撤退十分倉促,軍事科學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特別使用了“倉促撤出寶雞”的說法。

撤出寶雞後,彭德懷決心按照預定計劃進軍隴東,尋殲馬家軍一部。不料胡宗南極為罕見地判斷出了彭德懷的意圖,他命令整編82師回守隴東,命令裴昌會兵團一路尾追西北野戰軍。而在此之前,馬繼援也推斷解放軍可能要出擊隴東,並命令馬家軍在平涼、涇川等地嚴密佈防。接下來的隴東作戰,因此充滿了艱難和兇險。

彭德懷三戰馬家軍

◆1948年,西府隴東戰役期間,解放軍在陝西寶雞戰鬥中繳獲的滿載武器彈藥的列車。

5月3日,西北野戰軍主力從平涼、涇川之間越過西蘭公路,準備殲滅“青馬”一部或大部。嚴陣以待的馬家軍,則再次瞄上第6縱隊機關和教導旅。5月5日,第6縱隊進入屯子鎮,突然遭到馬家軍包圍。馬家軍對屯子鎮實施密集炮擊,並以慣用的騎兵戰術進行衝殺。第6縱隊突然遭到圍攻,大量官兵擁擠在狹小的屯子鎮內,傷亡不斷增大。

彭德懷得知情況後,緊急調動第1、4縱隊攻擊屯子鎮,成功地對馬家軍形成反包圍,馬家軍也迅速增調部隊支援屯子鎮。在此之後,屯子鎮內外形成多道對峙陣地,每一方都同時兼負進攻和防禦雙重任務,也都面臨著消滅對手和被對手消滅兩種命運。5月6日,兩軍激戰整整1天,期間數次以白刃戰進行激烈交鋒、反覆拉鋸,都遭到很大人員傷亡。最終,馬家軍未能吃掉第6縱隊,西北野戰軍也未能圍殲包圍圈內的敵人。被圍的第6縱隊官兵,趁馬家軍阻擊第1、4縱隊的機會,於6日夜間突出重圍、轉危為安。

鑑於整體局勢不利,彭德懷決定放棄尋殲敵人的計劃,立即組織部隊撤退,馬家軍則趁機實施跟蹤追擊,不斷對解放軍造成殺傷。5月12日,西北野戰軍轉移到老解放區馬欄、轉角、高王鎮地區,擺脫了胡、馬聯軍的追擊,西府、隴東戰役宣告結束。

彭德懷三戰馬家軍

◆1948年4月18日,西府隴東戰役期間,解放軍部隊強渡涇河,向陝西西府地區挺進。

西府、隴東一戰,是西北野戰軍損失最大的一次戰役,共傷亡6566人,失蹤8407人,總計1.49萬餘人,有的縱隊甚至傷了元氣,其中的教訓是十分深刻的。5月26日至6月1日,西北野戰軍在黃龍附近的土基召開前委擴大會議。彭德懷在會上作了自我檢討,並對作戰不力的部隊進行了嚴肅批評。

戰役雖然失利了,但西北野戰軍仍然多次表現出難得的大局觀和犧牲精神。例如屯子鎮戰鬥後,國民黨軍對解放軍已接近達成合圍態勢,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張宗遜發現這一危險後,親自率領第2縱隊,在關係重大的荔鎮、蕭金鎮、三不同等地,主動攻擊、誓死奮戰,以鮮血和生命確保了部隊轉移的生命通道。軍事科學院主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對這段歷史不惜筆墨,進行了十分詳細的描述,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為了汲取教訓,土基會議後,西北野戰軍在黃龍、韓城地區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整訓,部隊士氣和戰鬥力得到全面提高。此後,隨著全國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西北戰場的戰略環境得到改善,西北野戰軍官兵以全新的姿態,厲兵秣馬,遙望蘭州,心中湧動著再戰馬家軍的期盼和渴望……

三、蘭州大攻堅,決勝與雪恥之戰

從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取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有生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三大戰役後,解放軍進行全軍大整編,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下轄第1、2兵團,共15.5萬人。1949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華北軍區第18、19兵團等部共20萬人,改隸第一野戰軍。7月初,調撥西北部隊基本到位,第一野戰軍數量達到34萬左右,西北戰場長期以來敵眾我寡的形勢得到根本改觀。

彭德懷三戰馬家軍

◆搶佔黃河鐵橋。

進入1949年後,第一野戰軍先後舉行了春季戰役、陝中戰役、粉碎胡馬反撲作戰、扶眉戰役、隴東追擊作戰等,重創了胡宗南嫡系主力,形成兵臨蘭州之勢。但在上述作戰中,馬家軍十分機警,再加上國民黨軍各派系之間相互猜忌,經常提前撤退,其基本實力並沒有受到損傷。

8月14日,國民黨行政院長閻錫山在廣州緊急召開西北聯防會議。為緩和二馬之間的矛盾,會議任命“青馬”首領馬步芳為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任命“寧馬”首領馬鴻逵為甘肅省政府主席。會議擬製了“蘭州決戰計劃”,決定以馬步芳部堅守蘭州,吸引解放軍決戰,以馬鴻逵部和胡宗南麾下的4個軍,伺機攻擊第一野戰軍側背。

馬步芳認為蘭州之戰是其勢力存亡的關鍵,決心聯合“寧馬”等勢力,拼死一戰。根據計劃,馬步芳以主力第82軍(原整編82師)等部共5萬人防守蘭州城區;以91軍、81軍(屬馬鴻逵部)等部共約3萬人,保障蘭州左翼安全;以新組建的騎兵軍約2萬人,保障蘭州右翼安全。蘭州守軍以馬繼援為總指揮。

彭德懷三戰馬家軍

◆彭德懷

對於與馬家軍主力作戰,解放軍高層一直持謹慎態度。7月14日,毛澤東在致彭德懷電報中明確指出:“打馬是一個較為嚴重的戰役……”進軍蘭州前,彭德懷也分析認為:馬步芳在蘭州的架式是妄圖死守,第一野戰軍在蘭州的作戰將是一場艱鉅的攻堅戰。8月4日,第一野戰軍要求各兵團,以一部牽制寧夏馬鴻部,“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首先殲滅青甘地區之馬步芳部”。

8月20日,第2兵團和19兵團從東、西、南三面逼近蘭州,與馬家軍的決戰迅速拉開帷幕。

蘭州是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所在地,也是國民黨在西北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蘭州城北是滔滔黃河,四周群山環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城南郊的南山,是天然防禦屏障,經馬步芳多年經營,修築了大量永備工事,構築了能相互支援和掩護的鋼筋水泥碉堡群;陣地的外斜面修有6至10米的環形人工峭壁,峭壁中部火力點密佈;峭壁外有1至2道深寬各3至6米的外壕,壕外埋設大量地雷和鐵絲網。馬繼援揚言:蘭州是“攻不破的鐵城”。

解放軍各部抵近蘭州的第二天,即8月21日,第一野戰軍命令19兵團5個團和第2兵團4個團,對蘭州進行試攻。馬家軍再次展示了自身的強悍和頑強,他們據險堅守,死戰不退。激戰整整1天,解放軍未能取得任何進展。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後來向彭德懷報告說:19兵團歷史上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進攻敵人幾個陣地一天多,結果卻一個也拿不下來。

試攻受挫引起了彭德懷的警覺,他立即下令停止進攻。經全面偵察和分析,解放軍發現馬家軍把主力置於南山,北面的黃河鐵橋則是唯一的撤退道路。彭德懷據此斷定,攻佔南山是解放蘭州的重點,奪取黃河鐵橋則是能否全殲敵人的關鍵。根據這一判斷,解放軍重新調整了攻城部署。

8月25日拂曉,解放軍經過周密準備,對蘭州發起總攻。馬家軍指揮官用機槍和大刀督戰,連續向解放軍發動反衝擊,戰鬥異常激烈。解放軍每攻佔一條壕溝,攀登一條峭壁,奪取一個陣地,都要經過反覆較量,拼刺刀和肉搏戰隨處可見。

彭德懷三戰馬家軍

◆蘭州市民舉行慶祝解放遊行。

沈家嶺、營盤嶺、馬家山三個陣地,是蘭州防禦體系的關鍵,分別由“青馬”82軍的3個精銳師防守。圍繞這三個陣地,雙方拼死搏殺,鮮血染紅了每一寸黃土。解放軍官兵充分發揚戰鬥精神,危急之時,不惜手託炸藥包開闢前進通道。激戰到黃昏時分,沈家嶺、營盤嶺、馬家山等3個主陣地先後被攻克,解放軍也付出了十分慘重的代價,有的團建制1500餘人,戰鬥結束時僅僅只剩下數百人。

隨著主陣地的淪陷,“青馬”堅守蘭州的決心逐漸動搖。同一時期,“寧馬”和胡宗南兩路部隊,始終沒有派一兵一卒支援蘭州。當日下午,蘭州守軍總指揮馬繼援秘密撤走主力,趁黃昏時分經黃河鐵橋北撤。早有準備的解放軍很快發現敵人的企圖,迅即發起追擊。8月26日凌晨2時,解放軍第3軍攻佔蘭州西關,用火力封鎖黃河鐵橋,堵死了馬家軍唯一的撤退通道。

曾經不可一世的馬家軍,終於走到了強弩之末。解放軍各部先後突入城內,在激烈的巷戰中,將敵人逐一殲滅。8月26日中午,蘭州解放,“青馬”主力幾乎遭到全殲,僅跳入黃河淹死的就有2000餘人,馬繼援僥倖逃脫。

蘭州攻堅戰是西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城市攻堅戰,是解放軍與“青馬”主力之間的決戰,也是西北戰場的最後一次大戰。此戰守軍之兇悍頑強、工事之堅固綿密,第一野戰軍集中兵力之多、火器之強,戰役影響之大、意義之深遠,在西北戰場上都是空前的。

在國民黨軍各派軍閥當中,馬家軍戰鬥力的強悍(尤其是“青馬”),是一致公認的。但即使是如此勁敵,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面前,卻連一個晝夜也撐不過去,這無疑對西北反動勢力產生了致命的精神打擊。此外,馬家軍對解放軍一向殘暴異常,無論早期與西路軍的作戰,還是後來的西府、隴東戰役,馬家軍一旦得勢,往往肆意屠殺俘虜。解放軍在蘭州的勝利,徹底摧毀了“青馬”骨幹力量,一舉洗雪了之前與馬家軍對決中遭遇的所有恥辱。

蘭州一役後,解放軍士氣如虹,周圍國民黨軍皆成驚弓之鳥,大西北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解放軍前進。9月1日,第1兵團解放青海省會西寧;9月23日,第19兵團進駐銀川;9月28日,河西走廊追擊作戰獲得全勝;10月20日,第1兵團先遣支隊抵達迪化(今烏魯木齊),大部隊隨後陸續進駐新疆各地。這一切,與毛澤東之前的預料幾乎完全一致:殲滅馬家軍主力後,“佔領甘、寧、青、新四省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問題,沒有嚴重的作戰問題。”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