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將領入黨時,彭德懷、賀龍都還沒入黨,可為何只被評為少將?


這位將領入黨時,彭德懷、賀龍都還沒入黨,可為何只被評為少將?

(電視連續劇《東方》)


在開國授銜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毛澤東批評有人因嫌被授的軍銜低,因而鬧情緒、哭鼻子的現象,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

批評歸批評,客觀地來看,確實有軍銜明顯授低的情況。比如,個別經過戰爭鍛鍊的幹部被調到軍校學習,職務暫時由連級降為排級,這樣他就只能被授予少尉,可是剛剛從軍校畢業、還從來沒有打過仗的學生卻也至少能被授予少尉,有的還是中尉。這名幹部當然有些失落,向軍校反映,軍校則告知軍委有規定:“在校學習的幹部只能按入校前的職級授銜。”

有些幹部低授,是受到了某方面問題的牽連或個人條件的限制。賀晉年為副兵團級幹部,這個級別可評中將,也可評上將,如果從賀晉年還是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這一點來看,他是完全有條件授上將的,至少中將跑不掉。可是因為賀晉年曾和高崗共事,受“高饒事件”的影響,評銜時就被刻意壓低了。一開始軍委甚至只准備給賀晉年授大校,連少將都不是。彭德懷覺得太過分,就找朱德談這件事,朱德又找毛澤東,毛澤東表了態:“賀晉年怎麼能是大校呢?最起碼他也是個少將吧。”這樣賀晉年才被授予少將,他也是副兵團級幹部中唯一的一名少將。


這位將領入黨時,彭德懷、賀龍都還沒入黨,可為何只被評為少將?

(電視連續劇《亮劍》)


準兵團級幹部大多數都可評為中將,但解方、段蘇權、袁也烈僅被評為少將。三人軍銜授低的原因各不相同,解方原先在東北軍,做過張學良的副官,抗戰爆發前才入黨,缺乏土地革命時期的資歷。

段蘇權十八歲時就擔任黔東獨立師政委,在賀龍等人率領紅二、六軍團從貴州向湘西轉移時,他奉命率部留下打游擊。後來獨立師被打散,段蘇權討飯回到老家,自此“脫黨”三年,直到1937年才歸隊。建國後,他這一段掉隊後又歸隊的歷史遭到質疑,被認為“有歷史遺留問題”,因而“暫授少將”。

袁也烈與段蘇權的遭遇相仿。1931年,他在廣西的一次戰鬥中受重傷,隨後赴上海養傷,不幸在上海被捕,因其真實身分始終未暴露,於1935年10月獲釋。由於組織遲遲未作出結論,導致袁也烈只能被定為少將。事實上,袁也烈的資歷很老,他是大革命時期的黨員,他入黨時,彭德懷、賀龍都還沒有入黨,而且還先後參加過北伐和南昌起義,若不是受這段歷史的影響,中將是妥妥的。


這位將領入黨時,彭德懷、賀龍都還沒入黨,可為何只被評為少將?

(電視連續劇《亮劍》)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