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更黏奶奶,媽媽的心如何安放?說說隔代養育那些事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孩子更黏奶奶,媽媽的心如何安放?說說隔代養育那些事


跟奶奶“爭寵”的媽媽,滿心的焦慮


朋友是個職業女性,生完孩子不久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女兒則交給奶奶來帶,女兒很乖巧,對媽媽和奶奶都很親,但有時候會更黏奶奶一點,比如晚上要和奶奶一起睡,不和媽媽睡的時候,朋友就會很失落,

她知道選擇跟誰睡是孩子的自由,但她擔心孩子跟奶奶的親密度會超過自己,所有能獨自佔有孩子的時候,絕對不和奶奶分。

儘管自己有時候也累得夠嗆,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現在想想有些害怕,害怕自己這樣會對女兒有不好的影響。


隔代養育始終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朋友的情況相信大多數媽媽都會有,我想說,這樣真的會影響到孩子。

奶奶和媽媽雖然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是孩子還是會把媽媽作為他的第一個“重要他人”,如果出現了沒有選媽媽的特殊情況,則說明媽媽的陪伴是不夠的

或者說奶奶在孩子的身上下的功夫更多一些,媽媽應該學會接受這個事實,畢竟現在你做不到的事情,奶奶替你做到了,有多一個人愛你的孩子,有什麼不好呢?

奶奶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媽媽卻不希望孩子跟奶奶親,這對孩子不好,一旦發現親人之間在爭搶自己,孩子會非常難過,有的時候如果處理不好,孩子會產生許多極端的做法。


孩子更黏奶奶,媽媽的心如何安放?說說隔代養育那些事


有一則案例,4歲男孩由奶奶帶著,因為奶奶和媽媽之間有矛盾,奶奶不許孩子跟媽媽親,可憐這個孩子,因為知道奶奶在家說一不二,脾氣暴躁,為了不讓奶奶生氣,保護媽媽,

在奶奶面前只能故意和媽媽疏遠,當奶奶不在的時候就跟媽媽很親,奶奶一回來他就故意疏遠,有一天,這個孩子終於拿頭撞去撞牆壁。

所以,成人請不要讓孩子做這麼殘忍的選擇,一切在孩子身上的惡性循環,都源自成年人的焦慮。


如何做才能做到沒有矛盾的隔代養育


如果可以的話,孩子由媽媽自己來帶是最好的

,但是有很多家庭由於條件的限制,不得不請老人幫忙帶孩子,由於兩代人的生活環境,價值觀有太多不同,在養育孩子的方法上自然有所不同。

如果真的沒有辦法自己帶,只能交給老人,那就做好心理準備,全部聽老人的,以老人為主;要不然就自己養,不必理會別人的看法。

且不談老人對孩子有沒有教育義務,只憑老人能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幫助我們,我們就應該心存感激,和老人搞好關係,

相信你和老人關係融洽時,他一定能聽進去你的建議,跟你學幾樣先進的育兒方法,接受你的新觀念,

但如果媽媽不想捨棄事業,不能自己帶孩子,又不想放棄掌控孩子的一切,要求老人這樣那樣,對老人挑三揀四,那媽媽的願望基本也很難實現。

老人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他把自己孩子帶的這樣好,而你的育兒經驗都是學來的,並沒有經過實踐,兩個人的矛盾會越來越深,這樣對孩子淶說會有很不好的影響。


孩子更黏奶奶,媽媽的心如何安放?說說隔代養育那些事


媽媽大可不必擔心老人會對孩子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實際上雙方糾結的都是小事情,不會觸及底線和原則,

而且媽媽是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除非媽媽的陪伴不到位,況且孩子的成長需要他接觸更多的人,適應更復雜的人際關係。


家庭的和諧是最好的教養,不管母親如何選擇,都要儘量給孩子創造好的家庭氛圍,認識自己的價值,不妄自菲薄,相信老人,

尊重老人的想法,有問題認真溝通,大家都不要用孩子來威脅制約對方,隔代養育也能養出快樂的寶貝,成就出色的媽媽。

筆者墨舞star,一個在自我成長的路上,不斷奔跑的全職媽媽,願意與您分享最深刻的心路歷程,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