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投資投機:相愛相殺的孿生兄弟

王霸之爭:國之利器

在古代數千年的皇權更迭史上,奪取政權的主流方式有兩種:一是行王道,二是行霸道。王道注重順遂民意,廣施仁政,見效慢而易長治久安,但對統治者自身素質要求較高,如貞觀之治的李世民;霸道側重嚴刑峻法,以利驅人,以殺制人,斥逐武力威壓四海以成霸業,如千古一帝秦始皇。行王道者國祚一般較長,約有二三百年;行霸道者國運往往不濟,短的二世而亡。

投資投機:相愛相殺的孿生兄弟

在金融交易領域,也有類似的二分法:一曰投資,二曰投機。從字面上看,“投資”,即對那些所謂內在價值高於賬面價值的優質資產執行買入策略,長期持有並靜待升值;而“投機”更多側重市場機會、單純地通過二級市場波動的價差收益來達到獲利目的,此時的交易者更像是投機者。

市場上投資者不常有,大部分都是投機者

近些年,隨著巴菲特在資本市場上冠絕古今的巨大成功,價值投資理論也得以在國內股市生根發芽。在A股市場上,那些所謂的個人大戶、公私募基金經理以及少部分的遊資大佬,動輒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者。在他們眼裡,技術分析不是考量的重點,基本面分析才是:

市盈率是重點,越低越好;只買那些行業的龍頭股並長期持有,遠離“黑五類”,等等。

投資投機:相愛相殺的孿生兄弟

從表面上看,當然沒什麼問題,但多半是唱的多,做的少。以但斌為例,自稱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的擁躉,通過看好並長期持有貴州茅臺股票而聞名於股市。實際上,但斌旗下的東方港灣基金因各種原因或多或少減持茅臺,導致並沒有賺到多少錢,其產品收益率和業績也大多平平,甚至是虧損的。相比之下,巴菲特則在美國的“茅臺”蘋果股票上獲利頗豐。

這至少可以說明一點,但斌並不是徹頭徹尾的價值投資者,最起碼在其它股票上不是,只是恰巧死唱多茅臺而已。這些年來,茅臺股價之所以能突破千元大關,反而是那些信奉“無為而治”、通過指數被動買入權重股的外資功不可沒,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至於市場上的大量散戶群體,更是不會買入茅臺。一是價格太高了,“買不起”這樣的牽強理由;二是茅臺的日常波動實在是太小了,也許十年都不會有一個漲停板,哪有炒作在龍虎榜上進進出出的妖股來的刺激:

明天股價就漲停,下個月本金翻倍,大概是多數投機者每天起床都做的白日夢。

投資投機:相愛相殺的孿生兄弟

投資與投機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其區別大多是人們臆想出來的

在西方的資本市場裡,投資與投機之間其實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兩者的區別大多是我們自己臆想出來的,在某種情況下兩者不分彼此。舉個簡單的例子,買入騰訊或阿里的股票算投資嗎?當然算,這是我們國家市值最高的兩家企業,財務報表也足夠亮眼,無疑是最有價值的。

但是它們真正有價值的時刻卻不是現在,而是30年前。當年的馬化騰四處兜售吞金巨獸QQ,硬是沒賣出去,砸在手裡了,這才慢慢發展起來;而阿里巴巴同時也幾乎面臨相同的窘境,四處融資,偌大的中國仍是沒人搭理,這才勾搭上了日本的孫正義。

倘若那時把錢交給馬化騰或馬雲發展企業算投機嗎?當然算,明眼人都知道這其中蘊藏的巨大風險,因為連創始人都不知道自己公司的未來在哪裡,純粹是一場豪賭,有今天沒明天。反而此時的騰訊阿里才是最有價值的。所以,造成當前中國最有價值的兩家公司其背後大老闆都是外國人的尷尬格局,真是莫大的諷刺。

通常,投資者會嘲笑投機是個“博傻遊戲”,風險巨大,而投機者則對投資者的頑固不化不屑一顧,認為他們的傳統和保守作風會錯失良機。這其中最著名的爭辯莫過於巴菲特老爺子和“暴發戶”孫宇晨之間的午餐會了,前者諷刺比特幣是“老鼠藥的平方”,而後者則堅稱加密貨幣前景廣闊。

投資投機:相愛相殺的孿生兄弟

投資與投機:誰賺的最多?誰又活的最久?

這是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首先,分別使用這兩種交易策略的市場參與者在歷史上都有大量成功的案例,事實證明是可持續盈利的。如巴菲特與索羅斯之間,一個信奉價值投資、多年來穩定持有股票巋然不動;另一個則純粹是投機倒把,在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其共同點都是獲取了巨大的成功。

再者,長期持有某隻股票也可能是因為賬面產生巨大虧損所帶來的愚忠和執念,是另一維度的投機。短線操作、快進快出也不盡然全是投機,因為市場價格的波動風險是詭異難測的,及時賣出自保是對交易本金的負責,這算不算是另一種投資。


投資投機:相愛相殺的孿生兄弟

另外,不說投資者或投機者自己的問題,金融市場原本就是個謊言與欺騙橫行的大陰溝。比如,會計報表能造假,類似於長生生物的極端案例,你永遠無法從公開信息上知悉造假內幕。雖然這種情況不常見,但只要稍有不慎一踩雷,對你的交易生涯就是滅頂之災。

另外,即使公司當前的業績確實沒什麼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也會因為市場競爭力的下滑而逐漸衰落,彼時所謂的價值投資會失真。而那些信奉“價格走勢說明一切”的投機者,說不定會因為市場出現賣出信號及時清倉離場而躲過人生的致命打擊,保住本金安全。而價值投資一派對這一交易信號的覺察和感悟無疑是滯後的,等真相大白於天下之時黃花菜都涼了。

投資投機:相愛相殺的孿生兄弟

一空論道:

投資與投機之間只是“術”的差別,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獲利。有時候,在金融市場上選擇當傻瓜未必是一件壞事,成敗的關鍵在於確信自己不是最後一個傻瓜。時常處於“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家寡人境界也是十分危險的,正如中國第一代民間“股神”楊百萬所信奉的那樣:

我既不是多頭,也不是空頭,我只是一個滑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