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不好,語音不標準,能給孩子讀英文繪本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試想一下:自己的普通話很標準嗎?怎麼就敢教孩子中文,給他讀中文繪本呢?關於“英語口語不好,能否給孩子讀繪本”這個問題,可以從如下兩個層次來分析:

1.英語好不好,不只看語音,遣詞造句的能力更重要

一個人英語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其遣詞造句的能力強不強,而不僅僅看語音是否標準。

印度人的英語口音極重,但是如果你問美國人,(從整體水平上說)印度人英語好還是中國人英語好,十有八九對方會回答印度人英語好。印度人雖然語音非常不標準,但他們一度是英國人的殖民地,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所以他們的遣詞造句比大部分中國人要地道很多。

而且,美國、英國不同地方的人也都有不同的口音,所以實在沒有必要因為擔心“語音不標準”,而放棄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的機會。而原版英文繪本里的遣詞造句,都非常地道,從小接觸這些優質的英文材料,可以最大可能地在孩子小時候就使英語語法“內化”。這種遣詞造句的能力,才是決定孩子英語水平的關鍵。

我們所說的英文原版繪本,即使是最簡單的書,也蘊含著地道的語法。比如,繪本大師艾瑞·卡爾的《袋鼠也有媽媽嗎?》(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裡面不斷地重複這樣的句式: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

Yes, a Kangaroo has a mother, just like me and you.

一本書裡這個句式出現了11次。假設一天給孩子讀3遍,讀三個月,這就是近1000遍的重複。你不需要跟孩子說單數語法如何如何,疑問句語法如何如何,孩子自然而然地會通過大量聽同一個句式而習得單數和疑問句的語法。

所以不斷重複地給孩子讀繪本,可以使孩子在快樂中把語法“內化”,而不是將來痛苦地去死記硬背語法。

2.口音的修正可以在日後通過聽大量優質音頻來實現

我們前面說過,光把音頻當作背景音樂來放,不進行互動,不是“可理解性輸入”,也不是真正有效的“磨耳朵”。但是對於有了一定語言基礎的孩子,大量標準語音的輸入是會起到修正語音的作用的,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大腦可塑性很強,模仿能力很強,經常聽、經常模仿,自然而然語音就能得到修正。就好像外地的父母在北京定居,天天和孩子說不標準的普通話,最後孩子極可能還是一口標準京腔。

正如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應用語言學博士王青所說:“在孩子眼中,語言是來跟父母交流的,他們不會意識到父母的口音和其他問題的存在。孩子的語言習得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灌水’的過程,灌進去什麼口音就會帶出什麼口音。孩子的口音和整個第二語言的形成還是一個社會性的過程,不簡單受制於父母或老師的水平。父母的口音和其他存在的問題對於孩子外語的負面影響,跟他們在親子英語中能夠帶給孩子的有感情紐帶的交際相比,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都不及。

”所以,父母們儘可以大量地給孩子讀英文繪本,不必怕把孩子的口音帶偏了,即使帶偏以後還是能回到正路上的。


本文節選自《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青豆書坊出品。

口語不好,語音不標準,能給孩子讀英文繪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