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怎么调配手里的资源,武将,有没有可能灭掉曹魏?

菊兰庑主人


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我是诸葛亮,我能够灭掉曹魏!

一、荆州还在蜀汉政权手中的情况下,我要是诸葛亮仍然会选择让关羽镇守荆州。但是在已攻占益州东吴索要荆州的时候,会劝刘备下严令命令关羽归还东吴长沙三郡,拿出诚意继续修好孙刘联盟,解除荆州东边的威胁。

提兵攻汉中,首先是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出使东吴,让东吴出兵攻合肥。樊城方向也要由刘备明确命令关羽,打樊城只是佯攻,为的是让曹魏首尾难顾、抽兵来援,达到占领汉中的目的即可。

西川大事已定,应制订政策,休养生息整军备战三到五年,在此期间,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到荆州替回关羽。待兵强马壮之时,关羽率军北出汉中,诸葛亮出宛洛,约上孙权出兵合肥,三路大军可灭曹魏。

二、荆州失刘备亡的局面下,更要和东吴搞好关系,约上孙权共同伐魏。一出祁山,派赵云镇守蜀道要害,带马超占领雍凉地区,效仿司马懿屯垦雍凉,在这一地区建立起稳定的根据地,厉兵秣马,以待时机。因为从蜀国往关中运送军队和粮草实在不易,又容易被截断粮道,所以在雍凉建立稳定的根据地非常重要。

遇到曹魏内乱或皇帝驾崩等合适的时机,则由汉中和雍凉兵出两路直扑长安,当然不能忘记约上孙权出兵,则曹魏可灭矣!


酒味悠悠过


题主应该问的是诸葛亮执政后,毕竟刘备去世前,诸葛亮是没有高级官员调配权的。

说到人才调配问题,其实挺难的,因为蜀汉人才缺乏问题在诸葛亮时代就开始显现了,武将只有赵云、魏延算是一流,其他吴壹、吴班、高翔、陈式都只是一般。军队数量也少,当时可以用来北伐的机动兵力不到五万。

所以在我看来,不存在什么调配问题,本钱有限,只能尽量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曹魏对蜀汉的人口优势是无法抹平的,诸葛亮只有想尽办法与魏军野战,消灭其有生力量,才有胜算。

毛泽东评价街亭之败说得好,这是第一战,诸葛亮应该亲自去,北伐攻城夺地不是目的,消灭魏军有生力量才是
所以后人为第一次北伐三郡响应而可惜,其实没什么可惜的,这些地盘诸葛亮根本没有那么多兵力来控制,他的目标应该是打击曹魏的关中援军,也就是曹真、张郃、郭淮这三支部队,先选一支来打。

这就又涉及到守街亭的问题了。派赵云去牵制曹真是没错的,曹真兵力最多,吃柿子先挑软的,打曹真没有歼灭的胜算就别打,打成两败俱伤就是大败,因为汉军少死不起。

若论防守,汉军中王平第一,在卤城之战中张郃不能破之
打张郃呢?张郃军队质量最高,是魏军中军精锐,而且数量有五万,比汉军多,别说歼灭战,野战能击溃就不错了。也是容易消耗自己的烂仗,最好不打。所以还是得守街亭,当然有上帝视角就不能用马谡了,直接王平顶上。给他五千精兵,能顶住张郃三天就是胜利。

三天拿来干什么?当然是打最后一个目标了,郭淮。

郭淮为魏军偏师,是最好拿来开刀的一路
郭淮在历史上是配合张郃的,带的兵马估计也就一万人左右。当时诸葛亮派高翔驻守列柳城,与街亭互为犄角,张郃就让郭淮去打列柳城。所以,诸葛亮只要让高翔继续呆城里当诱饵,自己带三万主力(不要问我为什么是三万,你把他那四万多人分一分就知道了),预先埋伏在列柳城外郭淮的必经之路上。吴壹拦头,魏延断尾,吴班、陈式左右夹击,一天时间足可以全歼郭淮了。

汉军本来野战能力就强,三打一,有心算无心,郭淮必为所擒


歼灭郭淮后,张郃只剩下四万人。这时候没必要去攻击他,前面说过了,魏军精锐,张郃也是名将,决战依然没有把握。于是主力依然隐藏起来,派五千兵增援王平(要不然被张郃打穿就没戏唱了),再派一名将领带轻骑去袭击张郃粮道。

张郃如果不够聪明,就会抽出一部分部队去驱赶汉军轻骑,那么就可以引入包围圈再吃掉他一部分。张郃如果够聪明,就能意识到郭淮出问题了,他会撤退去和曹真会合。

张郃撤退怎么办,好事儿啊。立刻派高翔、陈式等将领去攻击陇西各郡,诸葛亮的主力只要做猛虎在山之势就可以了。前面说过,本钱小,决不能和魏军主力硬拼,所以千万千万不能飘,不要去打张郃。当年刘备斩杀夏侯渊以后就是飘了,立刻猛攻张郃,结果就是白白消耗兵力而已。

等张郃与曹真会合,曹真就会知道自己上当了。但他兵多,所以还会卷土重来。这时候只需要模仿刘备故技,敛谷守险,把曹真牢牢挡在陇山一险就可以了。赵云则袭扰曹真粮道,守上三个月(我觉得诸葛亮三万人守陇山三个月没问题),陇西彻底消化,曹真也只能撤回关中。第一次北伐就胜利结束了,蜀汉一下子增加了五六个郡的土地,数十万人口。后面的仗就好打了。


海军史研究会员


诸葛亮假如合理集中资源 ,正奇结合,灭掉曹魏的概率也是有的,只不过诸葛亮为人用兵谨慎,不敢用奇兵冒险取胜,譬如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兵战术,就是当年东北野战军韩先楚将军擅长的掏心斩首战,若能实行,虽风险很大,也是有灭掉曹魏的可能。

在当时的三国常规战争下,打仗比拼的是人口和资源及人才。

人口,我们列举一下三国灭亡时的人口数据:魏国共66万户,共443万人;吴国共52.3万户,共230万人;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人口数据更直观,魏国人口比吴蜀两国加起来还要多。土地物产资源也是魏国遥遥领先。

与人口相关的数据,是士兵与官吏。蜀国的士兵有大约10万,官吏有4万;吴国的士兵有23万,官吏有3.2万;;魏国士兵应该有40万以上。这些数据中,魏国是占有明显优势的。而且蜀国的人口还不到吴国的一半,但是官吏人数却超过了吴国,这也能看出蜀国官员队伍臃肿,行政效率与财政压力都是统治者要解决的难题。

其实真正拉开后期魏国与蜀国和东吴差距的,是魏国的人才选拔制度领先,大臣陈群创造了九品中正制选官法。而同期蜀国和东吴还主要依靠宗亲推荐制度,就是皇帝身边的人推荐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魏国新的招纳人才的方式和东吴及蜀国宗亲举荐制度,是大大的不同。在过去,曹家选拔人才首先靠的是自己亲戚的举荐,说白了,给国家招纳人才的权利掌握在亲戚手里。只要有血缘关系,甚至只要沾点亲,你说一句话我就能当官。这样的方式就使的有关系的鸡犬升天,没关系的打破头也挤不进去。但是九品中正制改革之后,就是把选拔人才的权利交到了中央政府的手里,几乎所有有能力的士族子弟都可以通过考核来评定等级,然后去做官。所以魏国人才不断,西蜀人才凋零。

子午谷奇兵在陈寿《三国志》所记: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在魏国人鱼豢所写《魏略》记载: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来,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在汉中镇守了十余年,是唯一了解子午谷地势和天气的将军,除了修筑防御诸围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打扫了四条山间小路,以便到时配合大军北伐,这四条道就是散关道、褒斜道、骆谷道、子午道。魏延对汉中、关中一带的天气,以及子午谷的地利和隐蔽性都是相当的了解,这一切都是他镇守汉中以来所得到的经验和自信。

所以魏延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自然是因为已经掌握了关中雨季的规律性,确定了当时关中不是雨季,才敢从子午谷出兵,魏延急行军到达长安,十天的时间是可以做到的。十天之后攻下长安,因魏主力部队都在边境驻扎,援兵回来之际,已经斩首成功了。假如诸葛亮和东吴联合,牵制魏国主力在边境,魏延带奇兵数量足够,确实有概率灭掉魏国,可惜诸葛亮一生唯谨慎。




菩提树下菩提思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绕不开的是由谁来守荆州!

当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军团的谋士有了一个爆发式增长。除了荆州马良兄弟,伊籍等人,名士庞统也来归附,连尚在刘璋手下的张松法正等人也倾心相向。

荆州是四战之地,要地难守,而取西川就成了刘备军团生存发展的方向。

最初入川,刘备带黄忠,魏延,庞统。关张赵诸一概留守荆州。这既因为以客军入川,未曾翻面,不便太多人马,同时也是荆州新定未稳的原因,赵云江中救阿斗便印证此因。

但如若我是诸葛亮,这时候便应打造第二梯队于荆川交界,由关羽张飞统领,以便随时接应。同时也应千方百计从北方赚回徐庶,荆州之地,由自己领赵云亲自坐阵。若庞统不死,关张二人可原地待命,东西兼顾,若西线告急,则可提兵西去。

庞统不死,则西面有法正庞统两大军师,关张黄魏四将,汉中夏侯渊不足为虑。后又收得马超军团,西兵团可以说如虎添翼。

东西两川既得,原属地自然由李严,法正等人继续治理,史书中也提过昭烈帝是十分信任李严等人的。

隆中对曾说一军出陇,一军出宛洛,这时接西兵团兵锋正盛,可回拨张飞直取襄阳,如徐庶回归,则可由徐庶汇合张飞,成为燕人谋士。张飞向来十分信服徐庶,一定言听计从。刘备亲自与黄忠坐镇汉中,关,魏听命于庞统直取长安,马超以马良为谋士横扫陇西。

这样调配,可以说是利用刘备军团顶峰时期的阵容来发挥最大作用。

但如若说要由刘备统一三国,那么民国周大荒写的反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部精品!








铁乌龙


按照隆中对规划 是刘备集团占有 荆州和益州,待天下有变,从荆州和益州两路进军中军,如此大事可图也,那么也就是说蜀国最有可能灭掉曹魏的时候是没有失去荆州的时候,那么假如时间回到荆州没有丢失时候,我来大胆假设下

使用离间计 离间曹操和将领关系

俗话说在绝对力量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没用,蜀国国力弱小,而魏国实力强大,在魏国内部团结的情况下想通过武力征服魏国很难办到,即使办到了也会付出极大的伤亡

曹操此人生性多疑,对有疑心之人轻则疏远不重用,重则直接杀掉,因此可以借此离间曹操与将领之间关系,比如五子良将 曹氏兄弟等人,以曹操性格即便不会杀他们但也会临阵换将,这样对军队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


想尽一切办法救回徐庶

徐庶虽然比起诸葛亮差太多,但是相比曹魏集团的智囊团徐庶已经算得上顶尖谋士了,不然曹操也不会扣押叙述了,而且徐庶跟关羽和张飞关系要比诸葛亮跟关羽张飞关系好的多。

出动5路大军联合进攻曹魏

第一路,出使东吴请许以荆州之地共同伐魏

这第一路出使东吴劝说孙权,让其出兵从淮南出发进军兖州,事成之后许诺归还荆州

第二路 由关羽张飞孟达刘封率大军从荆州出发直捣中原

这第二路由关羽做主帅 张飞 孟达刘封配合关羽,徐庶做军事从荆州出发直取襄阳樊城,然后顺势进军洛阳

第三路军由庞统法正带队,赵云 黄忠 魏延为主将

这第三路军为主力军,赵云黄忠魏延为主将 庞统法正为军事 兵出汉中然后翻越秦岭直取长安,由庞统为军事,曹魏西线军团必然不能抵挡

第四路由马超率西凉军进军河西顺势进入冀州

马超在西凉军中被成为天威将军,以马超的威望必然能号召出一只大军,这路大军由马超率领由河西进入冀州,切断曹魏与幽州联系,并占领冀州曹魏大后方


第五路 联合幽州公孙瓒旧部使其南下牵制曹魏

幽州作为曹魏抵御北方重要防线,曹魏集团在幽州部署大量兵力,如果曹魏面临四路大军来犯那么中原战事吃紧,曹操必然想办法从边境往中原调兵,而公孙瓒旧部如何不断进攻幽州那么曹操必定不会再从幽州抽调兵力回救中原

总结,先使计使曹魏集团内乱,然后调集五路大军共同伐魏,诸葛亮坐镇荆州防止东吴趁机夺取荆州,刘备坐镇益州防止蛮王孟获发生叛乱,如此大事可成也


朝夕闻道


诸葛亮六出祁山,成绩最好的也就是第一次!那么为什么仍然失败了?这和蜀国的内部矛盾分不开。先是孟达投诚失败,再就是诸葛亮错用了马谡,丢失街亭。以至于后来诸葛亮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挽回失败的结局。

在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的“桃园结义”感动了很多观众,我们也为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惋惜。

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文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被誉为“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诸葛亮和庞统等人。武有威震天下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之辈,还有魏延等大将的辅佐,但为何最终他没能统一天下?

有这样一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打仗靠的是自己的实力。《三国演义》是经过罗贯中加工过的、明显带有扬刘抑曹的意思,可以说《三国演义》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我们先对比一下魏、蜀、吴三国的实力:魏国:人口1000万,军队大约80万;吴国:人口230万,兵力大约23万;蜀国:人口94万,兵力大约10万,兵力最多时是17万。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蜀汉实力最弱,以这样的实力自保尚且不易,要想统一天下又谈何容易。

虽然诸葛丞相在“隆中对”向刘备构想了战争蓝图,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蜀国真的倾全国之力北伐曹魏时,并不是那么容易。

随着荆州的丢失,曹丕的称帝,当时已经62岁的刘备,深知霸业遥遥无期,而当时的他也已经时日不多,面对曹魏和东吴这两个强大的对手,刘备是无可奈何。

平心而论,蜀汉后期的君主“阿斗”同曹丕、曹睿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刘禅和曹操都同时折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相比,则更是望尘莫及。

我们在影视剧《三国》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占据天时,孙权占据地利,刘备占人和,事实上前两句话是对的,而刘备到了蜀汉后期连人和也没有了。

假设刘备没有死,诸葛丞相也在世,五虎上将也没死,蜀汉灭掉曹魏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蜀汉后期曹魏占据了天时人和,这已经注定了蜀汉的命运。诸葛亮亦师亦友的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孔明是得其主而不得其时”。

公元前


诸葛亮是没有机会灭掉魏国的

纵观历史,你会发现,能够一统天下的王朝,以下三大因素至少拥有其一。

第一,绝对的军事优势,比如元灭宋,大宋王朝富甲天下,人们安居乐业,但是在成吉思汗的强大军事打击下,摧枯拉朽,很快就倒了。

第二,国内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比如李自成,靠散兵游勇和一群饥民,就把明王朝干翻,更多的原因是来自内部的崩溃,非李自成之勇也,当然,最后的胜利果实被清朝摘取,这是后话。

第三,卧薪藏胆,苦练内功,待机而动,比如大秦帝国,靠的是几百年的群臣不懈努力,才最后一统天下。

但是很遗憾,诸葛亮一条也没有,所以他不可能灭掉曹魏。

如果我是诸葛亮绝对不会六出祁山,五次北伐,因为这样穷兵黩武,只会消耗宝贵的资源,加速走向灭亡。

个人认为应该效仿秦朝,先练内功,变法图强,然后慢慢蚕食曹魏,等实力爆棚,再图天下,当然这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最后的结果,谁也无法预料。

当然我只是事后诸葛,敲敲键盘而已,大家见笑了。


茅草驿站


诸葛亮被称为智圣,是智慧的化身。现在每每看三国演义都对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敬佩,对其的七次北伐皆失败而感到可惜。

历史没有假如,我们也不是诸葛亮。但我们都看过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有很多次可以灭魏的机会,但都一一闪过了。以我们现在的思维来看,假如我是诸葛亮,灭掉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

首先,我也会先平定蛮夷,稳固蜀国政权。

其次,三国后期,很多有名的战将基本都老死或病死或战死了,魏延是一个可堪大用的将军,我会重用魏延,采取他的子午谷计,即便子午谷骑奇兵灭不掉曹魏,也会吓的曹魏人心慌慌。只要我不死,魏延就不敢造反,所以我还会好好养身体,多活几年。

然后,由于人才凋敝,很难发现有大智谋的人才,我还会尽快将平生所学传给姜维,并指导他早日将所学融会贯通。

最后,就是笼络人心了,我会多个朝中大臣多多走动,使其在我北伐过程中不拖后腿,只要做到这几点,我想灭曹便是手到擒来。



小娱时刻


引言:

如果我是诸葛亮只能说有可能灭掉曹魏,并没有绝对的把握。以刘备去世后的蜀汉来谋划,也许可以成功,至少不会被灭。

绘制最详细的蜀汉地图

刘备去世后蜀汉的军事已经是残破不堪了,仅有的兵力只够防御而不足以攻伐任何人。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是绘制蜀汉最详细的地图,问询当地的百姓各处险要的地段有没有小路,将这些小路全部在地图中进行标注。

绘制地图的好处非常的大,了解蜀汉哪些地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哪些地方可以诱敌深入以小股部队蚕食敌方大军、哪些地方可以直接将敌军困住,蜀汉本身就有着地理上的优势再掌握了这些那么有限的兵力可以防御住无限的敌人。

修水利、铸堡垒

了解蜀汉的地形后兴修水利。水源可以进行农业灌溉、也可以引到特定的地区防御或水淹敌军。在不足以攻伐其他势力时,力求全歼来犯之敌。

铸堡垒听着非常的劳民伤财,但是其实不是。依托地形在峡谷两边高地准备充足的滚石及依然物,做到攻可困敌进退、防可让敌军寸步不前。另外在蜀汉全境内所有的小路利于防守处建立百人防御的营寨,一旦敌军小路偷袭不至于失了先机。


以战养战

在蜀汉和曹魏边境派遣小股的军队相对的深入袭扰曹魏运输队伍及曹魏的商队,达到养兵和破坏曹魏供给为目的。

同时可以引诱曹魏边境郡县的部队进入埋伏圈,歼灭追击的小股部队起到消耗的作用。

粮草充足、有一定的机动部队后攻击曹魏并联合东吴出兵

蜀汉休养生息后,命陈到率领精兵驻守巴东郡一带防止东吴偷袭、蜀汉各处小路的百人营寨增至五百人防御、峡谷两侧高地由各地守军派兵驻守、派遣王平固守汉中、派遣魏延、邓芝率军以魏延的意愿袭击曹魏,然后带赵云、马岱取陇右五郡。

没有后顾之忧以后,把魏延、邓芝率领的军队变成孤军吸引曹魏主力。然后巧去陇右五郡,取得一郡之地后,魏延并无进展变召回守卫新占领的地盘。派遣马岱深入雍凉二州,根据马岱的影响力迁移百姓、招募少数民族士兵增加蜀汉人口,同时制造雍凉二州叛乱。邀请东吴出兵攻打荆州境内及合肥的曹魏守军,减轻蜀汉的压力。


能够取得陇右五郡、蚕食雍凉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不能得到陇右五郡,就背其道而行之联合曹魏攻打东吴。曹魏对东吴出兵,蜀汉同时在巴东郡出兵佯攻不求攻城掠地,只保留兵力为主。一旦出现类似于孙权第五次出征合肥东吴、曹魏各集结二十万兵马时的情况,全力攻打陇右五郡,如果成功则统一有望,如果失败则偏安一隅再无机会。

总结:刘备去世后蜀汉已经接近山穷水尽了,如果没有合适的时机,蜀汉确实统一无望。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首先必须得先框定时间,若是没有投奔刘备,诸葛亮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建自己的势力。

而在投奔刘备之后,也无法充分利用手上资源,毕竟不是最高执行长官,仅仅是幕僚的身份。

对于诸葛亮一系列计划,相对严谨并没有出太多的纰漏,夷陵之战,也是劝说无果后发生的。

根据问题的补充说明,上帝视角。

也就是掌握了已知历史的走向,以及每一个人物的特性。

那么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并非没有。

我们得先认清,蜀汉消亡的几个转折点进行规避就可以了。

第一,人才流失,比如庞统的死亡,徐庶的离开,关羽的被擒杀等等。

第二,荆州的失守,夷陵之战的发生,以及孟达的反复等等。

既然有上帝视角,那么谁是忠臣,谁是小人,非常明确,只要怀柔提醒,以及铁血镇压就行。

而几场战斗,无非实力悬殊,以及同盟背弃,得失明确也容易防范未然。

完整的蜀汉,又有着易守难攻的地形,天府之国的产粮,休养生息之余又能等待机会。

柿子捡软的揉捏,碰到强的武将能抓弱点就抓,不能抓就躲。

处于不败之地,何愁得不到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