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黄石、黄陂、黄梅、黄安,湖北东部为何那么“黄”?

湖北东部人们习惯称为鄂东,地域紧紧相邻的黄冈、黄陂、黄石、黄梅、黄安(1952年更名红安)等地。

很是奇怪,为什么这么多“黄”字地名紧挨一起呢?

黄冈、黄石、黄陂、黄梅、黄安,湖北东部为何那么“黄”?


据《竹书记年》文献载,鄂东地区初为黄国,黄国源于黄帝公孙姓轩辕氏,崛起于中国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早期称为黄夷,是东夷集团的后代,九夷的一支。

黄国,史实见于《左传》,始于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春秋时期,楚国称霸,黄国不服,借地域优势,近与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远与齐、宋、郑、卫、鲁等修好,曾一度与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

黄冈、黄石、黄陂、黄梅、黄安,湖北东部为何那么“黄”?


黄国属东夷之国,处于楚与中原之间,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中原文化、东夷文化、江淮文化与楚文化。 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灭后,国亡家破的黄国臣民,纷纷离乡背井,但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仍是以国为姓,其中大部分流散到当时的楚国腹地,于是就有了因黄氏迁居而得名的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等地。

还有一部分被“浮诸江南,以实海滨”,于是江南沿海就形成了诸多黄氏家族和黄洞蛮壮族的黄姓。

研究古文化,欢迎关注【文轩阁】,为您分享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