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疫情过后,一起去吃海底捞、西贝、巴奴火锅......丨沙丘学院

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给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未能置身事外。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企业发展会面临哪些困难?企业如何自救走出困境?

近期,针对这些热门话题,加华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宋向前分享了独家观点。

待疫情过后,一起去吃海底捞、西贝、巴奴火锅......丨沙丘学院

加华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 宋向前


01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新冠疫情和非典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完全不一样。非典时期,国民经济GDP的总量才11.7万亿左右,第三产业还不是国民经济的最大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也只有39%。

今天,我们的经济总量、结构和规模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GDP已经到达百万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消费服务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9.4%,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中,2019年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占到了57.8%左右。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第三产业,消费服务业更是重灾区。

众所周知,第三产业,尤其是大消费与现代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和服务,满足了老百姓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权利。

第二,国民经济的主要就业部门在第三产业。餐饮行业解决了将近4000万人的就业,批发零售产业解决了1.14亿人就业,酒店和旅游行业解决了2500万人的就业。第三产业庞大的就业消纳能力,在这次疫情的冲击面前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第三,疫情对40年改革开放形成的中小产业集群,以及消费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有重大的考验。如果我们的宏观对冲政策的出台不及时,在解决现金流的问题上不解渴,企业自救的行为达不到既定目标,产生不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重置成本之高,恐怕会对改革开放40年形成的重大基础形成挑战。

那么,疫情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有多大?我们横向对比一下。

2019年春节假期七天,中国的餐饮行业创造了将近5000多亿的消费总额,旅游行业也创造了将近5000亿的消费总额,批发零售行业的数量就更大,整个社会的人口流动大概在4.17亿左右。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发生在春节之前,全国采用了封城等办法来进行疫情的阻断和控制,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的短期冲击。估计2020年春节期间,我们的GDP总量应该会有1.5万亿到2万亿左右的损失,对比全年我们100万亿左右的GDP总量,基本上可以判断,疫情对今年GDP的影响之深,极有可能GDP增速将跌至4%以下。

02

疫情下的企业生存法则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首先,中国有大规模体量的市场和人群;第二,由于我们过去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个社会的效率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把整个社会紧密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整个社会运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于突发的社会公共危机,控制的难度,投入的社会力量,纠错的成本比过去要高得多。在这个过程中,全社会开启了困难模式,企业经营面临困难的模式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第一,外部影响。贸易战第一阶段谈判,我们基本达成一致。随后的谈判究竟如何,我们还不能预测。所以,外部环境对我们来说不是特别有利。

第二,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调整的重要时期。2010年之后,中国经济一路处于下行,现在GDP增长已经达到6%,预计到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三期因素叠加的影响,好一点的情况在5%,差一点的情况下可能还不及4%。

第三,企业面临着结构转型的重大压力。过去我们是靠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而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忽如一夜就进入到了德鲁克管理科学制胜的时代和熊彼得创新理论起效用的时代,所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难题,企业要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面对疫情,企业如何进行自救,转危为机?

所有我们以为忽然的事情,其实都不是忽然而至。新冠疫情的到来虽然令人猝不及防,对国民经济、企业经营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增长方式来讲,我们都已经到了需要进行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只不过疫情突然把这一课题加速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紧抓现金流,开源节流。活下来是企业最大的动力和愿望,也是企业实现转型、浴火重生最大的一次机遇。

开源的目标无外乎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拥抱数字经济,构建现代数字营销、深度数字分销体系,强化外卖等线下商业形态,通过数字化的用户拉新、留存、转化、复购,耕耘用户的终身价值,以此实现开源。

除了开源,节流也很重要,控制成本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加快资金回笼,把能够收上的预收账款都收回来,同时通过动员供应链力量,给予更长的账期,帮助企业共克时艰。通过这种方法,其实我们也能换来资金的补偿和流动性的解决。

我在中国资本市场耕耘了25年,每年大概要去近百家企业进行深入的走访和调研。我过去观察出来的结果,除了宏观经济层面上,以简单粗放的生产要素投入谋求增长的方式之外,在行业的中观层面和企业的微观层面,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很多企业家愿意做离钱和市场比较近的事。通俗来讲就是愿意做一些品牌、渠道、市场相关的事情,而疏于内部的管理。

中国新的商业伦理和新的商业文明的淬炼,有赖于我们新的企业家阶层和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把重点放在企业的内部价值经营和外部价值创造维度上来思考,把企业管理得颗粒度更细、可见度更高、能见度更强、科学性更好,这是未来对中国企业家阶层一个重大挑战。

新冠疫情把这个挑战提了出来,企业家应该认真地反省人生的发展战略,对照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发展态势,来检讨和反省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深度学习和思考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技能,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出发点正确了,结果才有可能完美。所以,企业家一定要重视战略学习。

在重视战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内部价值创造的所有环节都应该予以详细的梳理。内部价值经营的环节有哪些地方有优势,哪些地方有劣势?我们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财务思维、内部控制体系、内部运营、产品思维、研发、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等等不一而足。包括我们外部的价值经营的能力、品牌、渠道建设、市场营销、现代传媒矩阵的运用和现代深度分销理论的应用,以及现代传播学的理解和我们对消费者的心理研究,对社会的人口结构变迁、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研究,究竟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在疫情时期,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好好思考。

当然,我们也呼吁政府要托底经济,刺激消费,要提出振兴经济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企业自救和政府的托底经济行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共抗疫情工作更快取得胜利。

企业如何对长远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中国经济自2010年就开启了长达10年的下行之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经济下行的底部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在长远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

第一,要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重视数字经济对传统行业和企业的改造。数字运营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传统行业的提质增效,帮助非常大。当然,我们未来的新产业、新动能、新技术,也会迭代出新的商业文明。

5G时代到来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营销、深度分销等等,这些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商业范式,新的商业范式一定会催生新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组织。而这个商业组织一定是基于让人生活得更美好。传统行业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更多的要思考如何利用数字营销、数字经济来改造传统行业,使我们的智慧化商业生态进一步的升级。

第二,希望各位企业家能够对三条商业军规进行深度的思考。一是高毛利下总成本的控制能力;二是系统化运营能力的全面优化和胜出;三是组织刷新和进化能力,品牌迭代、产品迭代和运营迭代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1)高毛利下总成本的控制能力。

中国餐饮行业从过去的夫妻老婆店模式发展成了工业化模式,未来一定会成为商业化和品牌化的模式,也就是IP化的模式。海底捞是率先完成工业化的一个好品牌、好企业,正是因为海底捞实现了在高毛利下总成本的领先。海底捞不挑地方,它强势的品牌和强大的管理输出能力,使它的总房租成本比同行低很多。餐饮行业的房租成本平均在12%~18%,而海底捞平均在5%左右。

2)系统管理能力的全面优化和胜出。

中国餐饮行业第一个展开产业链竞争的公司就是海底捞。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数字运营的管理、食材管理等等都已经实现子公司化,而且不仅仅为本公司服务,而且为全行业服务。1994年到2004年的第一个十年里,海底捞只开了8家店;2004年到2014年的第二个十年,海底捞开了104家店。门店在后期增长斜率之陡峭,让我们看到不断迭代的活系统,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消费社会里高效运转。一旦系统化运营能力得到了整体的提升,管理难度被突破之后,复制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就被体现出来,这就是著名的杜邦分析指数开始起作用,就是熊彼得创新理论开始起作用。

3)组织刷新和进化能力。

2015年之后,海底捞由于强大的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由于它的组织刷新和进化能力,品牌迭代、组织迭代、运营迭代、管理迭代、供应链迭代做得非常优秀,所以进入了快速的迭代和发展时期,组织的效率、发展的效率,生命体的效率被呈现了出来。2015年之后,海底捞的开店速度非常快,;截止2019年底,海底捞的门店数量已接近400家,未来计划每年开设新店超过200家,资本市场也给了它80倍PE的估值,市值达到1500亿元。

这是一个消费者崛起的时代,也是一个消费平权的时代。你有多么尊重消费者,你就有多大的机遇和市场,所以重视消费心理研究非常非常重要。踏踏实实的经营企业,为消费者创造更加优质的产品,才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家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资本市场从来都是公平的,非常好的企业一定会赢得市场的尊重,市场也会自然给它非常好的估值。

企业带头人的学习能力,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速度

一个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带头人,企业带头人的学习能力有多强,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究竟有多快,企业的天花板究竟有多高。所以,企业家应该终身学习,而且学习方式也非常重要。

企业家要全面地设立企业经营管理、品牌、市场渠道、信贷、供应链管理、消费的心理研究、行业研究和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等深度的思考和学习。很多企业家不重视宏观,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一件事,这一次系统性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其实是对全社会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公民教育。

企业家要深度地思考和学习,也应该进行一个更加全面、全频谱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习一些所谓的市场营销的理论、组织动员的理论和广告营销的理论,这些东西是花钱的事,是企业进行初步竞争的时候应该学会的事,而且是离钱和市场比较近的事,这是挺令人激动的工作,所有人都愿意做。但是,这不是企业的全部,这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侧面。

硬币总有两面,一面是面向外部世界的,一面是面向内部的,心在事上磨,企业家需要认真坐下来打磨心性,雕琢自己企业的内部价值管理和经营,提升自己的内部运营水平、内控水平、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的深度和水平、战略思考的能力和方法,培养我们自己的体系能力。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企业家做的还不够,其实这也是个很复杂、很枯燥的管理科学。

德鲁克的管理科学不是那么容易,它能够充分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阿里的马云校长做得非常好,所以阿里能够把一个前台变成一个人力资源总监。所有的行业其实都面临着一个激发管理的善意和潜能的工作,都面临一个调动社会资源、调动组织能力、调动体系内的所有资源,进行深度思考和能力释放,提升劳动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间,中国经济忽如一夜进入了下半场,进入了精细管理科学的时代,进入了德鲁克管理科学的时代。

所以,企业家在学国学的时期,在学营销学、广告学定位理论的同时,更多的花点时间学学宏观经济,学学财政货币理论、金融理论,学一学我们的行业知识、产业周期理论,学一学我们现代企业运营的制度,学一学德鲁克的管理科学,学一学我们现在企业的内控体系和方法,也学一学消费心理学,建立我们在人性洞察基础上的产品洞察体系,从而形成我们的人文价值关怀体系。只有这样,我们从拉新、留存、转化、复购,到耕耘用户终身价值,这个商业模式才能够真正地被建立起来。

企业的组织进步、组织刷新、运营提升,要注重三条规律

从传统商业时代的客户,到电商时代的用户,再到现在的数字经济时代、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把客户、用户统一命名为我们最重要的数据资产,这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已经被智慧生态、智慧商业、数据观察多维度地标签好。

未来,一方面消费者在崛起,我们快速进入了一个消费平权的时代。另一方面,因为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形成和发育,因为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育,因为电子支付系统以及未来的Libra,全人类从来没有这么紧密地被连接在一起,系统从来没有这么复杂地被偶合在一起,其实系统的容错风险并不是非常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应对危机的能力,企业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快速的提升,要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企业的组织进步、组织刷新、运营提升中,企业的三条军规非常重要,三个规律也非常重要。

第一条规律是科斯交易成本定规律。它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也是一脉相承,社会资源通过这个看不见的手被最高效的进行了分配。科斯定律告诉我们,内部的交易成本一定要大于外部的交易成本,这样内部的价值经营和创造才会有动力。

第二条规律就是德鲁克的社会职能。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危机,其实就是一次社会职能的重大跃升和变迁。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行业,如果把握好了这样的社会危机、社会变迁和社会职能转变的历史进程,我们就能站在时代的船头,创造出新的商业范式,引领新的商业文明。

第三是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当我们面临着重大的社会职能转变,重大的结构转型、结构升级,只有创新才能颠覆过去,开创更好的未来。创新是企业升级迭代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的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动力。

03

短期托底政策与长期深化改革相结合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政府的托底也非常重要。非常之期应该有非常之措,留下好企业,就不怕没税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几点建议:

第一,注重时效性。政府托底经济、振兴经济很重要的一个侧面是要强调时效性。因为消费服务产业、中小微企业面临巨大的疫情冲击,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现金流来对抗停业停市、企业停摆、社会空转。所以,政府需要快速出台一系列的振兴政策。

第二,精准施策。我觉得针对现金流的补贴非常重要。一是针对企业的税负进行减税让利,实现真正的藏富于民。增值税能否实现一季度、二季度甚至全年的免除或者大幅度减免?对于所得税,过去很多企业其实已经交纳了所得税,交税越多的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我觉得交过税的企业,在面临重大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和经济下行的巨大风险面前,国家应采用反税的方式,针对缴纳不同税收的企业,分级分类施策,这样一是杜绝风险,第二也不容易产生腐败事件,精准施策,谁交的税补贴给谁、返还给谁。

第三,所得税实现普惠减免。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所得税延迟交纳的情况下,我们进行减免。在全年我们是否能够对所得税降低到21%,像美国一样,使我们的所得税税率具有巨大的竞争力?所得税的税制和税率的设置,我觉得是一个长痛和短痛的关系,放水养鱼很重要,留下好企业,不怕没税收。

现在所有的振兴政策和托底政策都集中在延缓缴纳社保,社保可以降低,然后给予房租补贴、给予培训补贴这些方面,我觉得应该在税制上面进行更多的深入改革,包括探索增值税,进行增值税到消费税的改革。当然我们也看到,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对中小企业免征2~6月的养老、失业、工商保险单位缴费。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精准解渴的政策出台,稳就业、稳经济、稳民生、稳人心。

当然在这过程中,短期的经济托底和长期的深化改革要结合在一起,我也呼吁中央和地方政府除了税制改革,补贴房租,减免延缓交纳社保,降低社保的缴纳标准,返还失业保险之外,也可以给老百姓发放消费券,待疫情可防可控直到完全平息后,老百姓最终还要走出家门,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这种消费券的发放其实在世界其他国家早有先例,这样会极大的促进和复苏第三产业,消费服务业,也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网上有人留言,我看了之后也非常感动,说海底捞、西贝、老乡鸡、巴奴火锅、喜家德你们都给我挺住了,待疫情过后,我们会报复性的把你吃出来。这是中国老百姓朴素的意愿,也代表了中国老百姓对中国经济的满腔热爱。

我们相信政府也会如同老百姓一样爱民如子,其实扶资企业就是扶持自己,留下好企业,不怕没税收。我们要把扶资企业的短期托底政策和长期深化改革结合在一起,以二次入世的决心,借助新冠疫情这样一种系统性的公共危机,推动我们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大踏步前进和深化改革。这样,全社会所付出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代价,那就值得,熬过冬天的种子,一定会得到春天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