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說,孩子只聽老師的話,老師這樣做,快崩潰了

前幾天,有個家長給我發消息說,她買了本《口算》讓孩子做,但孩子說老師沒佈置,不願意做。於是這位家長就拜託我給她孩子佈置口算,還說孩子只聽老師的話。我回復她:“孩子隨意吧,這陣子開了網課,孩子們天天也是忙得暈頭轉向的,每天都得上課、寫作業,也別讓他們太累了,勞逸結合。”


家長說,孩子只聽老師的話,老師這樣做,快崩潰了


我覺得“網課”開始後,師生、家長本來就挺忙的,孩子每天都有各科的作業要寫,如果再給他“加碼”容易產生逆反情緒。就此觀點,我還發了一條微頭條。結果有網友留言說:“我超討厭家長說孩子只聽老師的,因為碰到過一個家長,讓我告訴他的孩子:剪頭髮(老師帶著去),剪指甲,不看電視,晚上洗腳,感冒了吃藥,要喝黑茶煮的梨……各種你想不到的,我真的,都快崩潰了。”


家長說,孩子只聽老師的話,老師這樣做,快崩潰了


對於上面留言的這位老師,我覺得他很善良,性格也非常好,但是方法略有不妥。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不是管理孩子的剪頭髮、剪指甲、吃藥、洗腳……等日常生活的,如果一個班40多個孩子的家長都讓老師這樣“管”自己的孩子,那老師縱有三頭六臂也會崩潰的,更何況老師的本職工作本來就不輕鬆。

另外,家長總讓老師出面管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因為老師並不能代替家長的位置,對孩子來說,家長的角色是缺失的。所以,這位老師可以這樣做:一是和孩子交流,瞭解他的想法,並引導他聽父母的話;二是讓家長想想,孩子為什麼不聽自己的話?是溺愛造成的,還是父母說話的態度、語氣造成的。然後再根據癥結尋找合適的方法“對症下藥”。


家長說,孩子只聽老師的話,老師這樣做,快崩潰了


如果是溺愛養成孩子不聽話的毛病,那麼父母就得及時糾正一味縱容的態度,不能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並且幫助孩子制定好規則,監督其執行;如果是父母態度、語氣不好,孩子不喜歡聽,父母就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語言技巧和講話原則。首先,說話要讓孩子聽懂。比如要求孩子專心學習,就讓孩子清楚具體細節要求,瞭解學習的目的,並設立一些小目標讓孩子一步一步達成。其次,對孩子要尊重。不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想打就打,想罵就罵,言行粗魯,態度蠻橫,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很容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時間長了,必然導致孩子的逆反。第三,要了解孩子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與個性特徵,因此,父母不能把使用於別人的行為準則生搬硬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多瞭解孩子,對什麼孩子說什麼話,這樣才能讓孩子喜歡聽你的話。


家長說,孩子只聽老師的話,老師這樣做,快崩潰了


老師不能替代父母的位置,父母當然也不能替代老師的角色。比如,有的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要求家長批改,這樣做肯定不對。家長給孩子另外買習題讓孩子做除外,只要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就應該由老師自己批改,一來這是本職工作,二來通過批改作業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練習和複習。

對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不能缺少,並且兩者要積極配合,絕不能越俎代庖,父母和老師只有各司其職,才能給孩子完整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