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病毒會消失嗎?

最近把福岡伸一的《生物與非生物之間》這本書又看了一遍,藉著熱情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以前總喜歡從藥物的角度看問題,這是我思維的侷限性,但藥物發現的過程又從側面揭示某些生命運作的本質屬性,比如抗生素的發現,它們其實大多都針對有完整結構的細胞通過不同的靶點進行攻擊,一旦起效細菌不是複製出錯就是細胞破裂死亡等等,但是病毒算完整的細胞嗎?

從電子顯微鏡下觀測到的病毒是擁有極其規則的形狀,同一種病毒所有的兄弟姐妹長得都一樣,有正多面體的,有螺旋狀捲曲在一起的,它們之間毫無差別,雖然有一種類似於機械外形的幾何美,但是無法用生命的美來定義它們。

因為它們“沒有呼吸”,除了細胞膜包裹著遺傳物質其他什麼也沒有,如果提高純度,它們甚至可以結晶,這種無限接近物質的東西和柔軟的細胞相比,千差萬別,但是病毒會複製啊,複製可是生命最重要的屬性,但是福岡說:不!那不是生命!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突變,生物演化出無比智慧的雙鏈結構來維持遺傳物質的穩定,這種雙螺旋在複製過程中出錯率要遠低於單鏈RNA,有些病毒就是單鏈的結構,比如艾滋病毒,埃博拉毒,SARS,還有今天的新冠狀病毒,所以這種病毒的複製是非常不穩定的,容易突變,但是這種不穩定也有另外一個好處。

可以增加病毒的生存機率,它們就好像一個解碼器,在和人類免疫系統博弈的過程中,不斷的測試宿主的免疫系統,由於生存壓力病毒持續性的突變,這個解碼器輸出了無數不同的密碼,最終暴力破解了我們的防禦系統,可能其中有百分之99.9的子代都被免疫系統消滅了,但是那百分之0.1的倖存者在經過幾代複製之後又會變成百分之百,這時病毒突變的速度就跑在了前面,於是它生存了下來。

試想一下病毒眼裡的人類世界,當看到一個擁有數十億個體的物種,異常便利的交通和密集型的生活空間,擁有寄生屬性的賭徒難道不想賭一把?很多人認為今天瘟疫的蔓延可能是我們運氣不好,也可能是從其他地方傳過來的,殊不知病毒在一次一次的傳播過程中敗下陣來,沒有獲得機會,但又捲土重來,帶著更加鋒利的武器,奔向它們的獵物,就像艾滋病毒通過幾個獨立的事件至少四次從動物身上傳播給人類,你還能說這次爆發是運氣嗎?

病毒在從A傳到B的結果有兩個,要麼毒性增加,要麼毒性降低,原因就是複製出錯的不可預知性,誰也不知道突變以後的結果,但是由於RNA病毒複製的不穩定性,它們可能會在殺死大部分宿主之後變得溫和,因為快速的消滅的宿主不利於病毒的生存,但是,到底要消滅多少宿主才能換來溫和型的病毒呢?沒人知道。

於是RNA病毒的傳播可能會呈現出一種從大繁榮到大衰敗的景象,一種病毒剛剛找到它新的獵物時往往表現出極強的殺傷力,埃博拉病毒中的一種致死率就可以達到90%。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毒性逐漸降低,比如艾滋病毒可以讓宿主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爭取更多的時間來傳播它的子代。

所以筆者認為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需要做好防護措施,當感染人數持續低於某個閾值時,雖然我們認為基本戰勝了這次瘟疫,然而我們是否在真正意義上清除了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