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中國牙周炎患者


與牙周炎的極高發病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牙周炎患者的極低就診率。


事實上,除了少數知名口腔院系的牙周科患者較為集中外,很多醫院口腔科的牙周專科,則顯得更為冷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牙周炎患者「消失」了。


為什麼?這和兩個廣泛存在的誤區有關。


➊ 牙周炎不是上火


牙周炎最初表現為牙齦炎「刷牙出血」,這也是最佳的干預治療時機。


但大多數人此時卻認為這是「上火」,執念於自己在家「祛火消炎」。


「有炎必消」的思想根深蒂固,大量患者被「千錯萬錯,消炎不錯」的「黃金法則」誤導,鋪天蓋地的「神藥」廣告應運而生。



但沒有哪種「神藥」能根治牙周炎。


且不論大量「神藥」缺乏循證醫學支持,即使是通過循證驗證的牙周臨床常用藥:派麗奧(鹽酸米諾環素軟膏),也只是牙周專科治療中的輔助用藥。


牙周炎不是上火,治本的關鍵更不在祛火,也不是各品牌宣傳的「牙周寧、口炎清、牙周康、潔齒液、蜂膠、固齒膏」……而是控制牙菌斑。


不是牙掉光了鑲新的就行


許多患者總認為:牙周炎不是什麼大病,能拖就拖,等牙掉光了再鑲一口假牙就行。


殊不知全口活動義齒,不僅功能比天然牙齒相差一大截,咀嚼效力不高,使用也不方便。全口種植義齒也是一種選擇,可以較好地恢復咀嚼功能。


但現實是,並不是每個無牙患者,都擁有「口腔裡開一輛奔馳」的財力。


價格高昂種植義齒 ↓↓↓



牙周炎的診斷一旦確立,即預示著漫長而繁瑣的序列治療,這比早期單純的牙齦炎治療要複雜得多。


不僅花費不在一個檔次,同時涉及到個人長期口腔衛生管理與維護水平的差異,療效也因人而異。


於是,牙周炎的治療在中國成了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似乎永遠繞不開「治不好」的惡性循環。


「治不好」的牙周炎


與龐大的牙周炎患者群體相比,中國的牙周專科醫師數量極為稀缺。


這或許與牙周專科的收入和其它牙科相比較低有關。保守估計,10 個牙醫裡可能只有 1 個牙周專科醫師,甚至更低。



另一方面,牙周炎不同分期的不同處理要求相當專業,除了牙周專科醫師以外,其他專科的牙醫甚至很多都從未涉足此領城。



這就導致大部分牙周炎患者常常首診於其他專科的牙醫,需要二次轉診的問題。


醫生的治療方案與轉診判斷,往往基於患者牙周炎的嚴重程度、口腔衛生管理能力、治療依從性、甚至經濟能力共同決定——其中的博弈一言難盡。


一個無奈的現狀是,口腔衛生意識低下、主動獲取口腔健康知識能力較低的牙周炎高危人群,往往也屬於經濟狀況欠佳階層,缺乏投資口腔健康的意願。


有的醫生將患者轉診後,患者卻不願花時間與精力前往上級醫院的牙周專科治療。這種現象反作用於醫生,積少成多,降低了醫生將患者轉診到牙周專科的主動性。


與此同時,就診患者最常問的一句話依然是「醫生,這個吃什麼消炎藥最好?」


於是,只給牙周炎患者開點消炎藥應付一下的牙醫,比比皆是。畢竟患者消腫了,解決了痛苦;費用低廉,醫生也不麻煩。


最終,患者和醫生雙方都更容易遷就現狀,而姑息治療帶來的,是牙周炎的慢性進展。


牙周炎的序列治療難以普及,成了「治不好」的病。懸殊的醫患數量比例,則成了一對看似尖銳、實則平穩的矛盾。


這裡面既無黑幕,也非醫德喪失。一切都顯得既合情合理,又不可理喻。


這一切,大多本可以避免


與牙周炎的診治困境相比,預防的惠民性和優越性,就顯得極其顯著。


早期干預和行為改變,基本上可以防止晚期牙周炎的無牙窘境。


反之,如果早期牙周炎患者拒絕治療和忽視口腔衛生管理,那麼最終極有可能像文章開頭的小夥子一樣,失去全部牙齒。


所以,如何正確、有效地預防牙周炎?

  • 早晚正確地刷牙
  • 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超聲洗牙
  • 果斷戒菸


此外,對於牙周炎易感人群,牙齦未退縮者,需要掌握牙線的使用,已經退縮者,則選擇牙間隙刷或衝牙器輔助。


需要強調的是,定期洗牙並不僅僅針對牙周炎患者,而是所有人。


洗牙能高效清除菌斑牙結石,維持牙齦健康,將牙周炎的始動因素消滅於萌芽狀態。


你好,我是新牙口腔研究所所長小新,持續關注愛新牙,將持續為你更新口腔領域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