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继位皇帝后,为什么要拒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是刘邦在日后回想起自己能够出身草根,却逆袭成为大汉开国皇帝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这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无数忠臣良将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一个崭新的大一统王朝,开创了大汉400多年的基业。

汉文帝刘恒继位皇帝后,为什么要拒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有难同当,有福却不能同享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同样也不易。光是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就充满变故。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我们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指的就是汉文帝和汉景帝。但这位明君圣主本来是与皇位无缘的。经历吕后专权和诸侯战乱,皇位才辗转来到他手上。

刘邦的皇后就是后来专权的吕后,但在楚汉相争的时候,被项羽抓走做了两年多的人质,在她终于再回来时,刘邦已经是汉王了。曾经的贫贱夫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登上了至尊之位的刘邦拥有男人的劣性—好美色。在他得到才貌双绝的戚夫人之后,已将吕后抛之脑后,甚至在立储这件事上想要无视宗法,打算废掉他与吕后的嫡长子刘盈,打算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取而代之。

汉文帝刘恒继位皇帝后,为什么要拒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吕后专政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几十年的风雨与共,在美色面前荡然无存。吕后对他失望透顶。这时候汉文帝的母亲簿姬选择明哲保身,不参与吕后和戚夫人的斗争。偏偏在关键节骨眼上刘邦病逝。吕后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并且对戚夫人母子实施报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代美人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可天不遂人愿,刘盈性格懦弱,不理朝政,身体羸弱。吕后不甘心自己辛苦夺来的权利旁落他人之手,于是大权独揽,大肆分封吕氏诸侯。这就为王朝埋下了祸患。

中国历史上乱国一般有两大原因: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吕后一死,刘家和吕家就矛盾爆发了,最终刘氏诸侯王为了稳固江山就把吕氏一族清除出朝廷,以正朝纲

。这样一来,皇位就落在了此时还是代王的汉文帝身上。众臣邀请代王继位之时,代王百般推辞,群臣跪请,为了百姓社稷,代王才顺势登上皇位。母子二人隐忍蛰伏几十年,总算是迎来了出头之日。

汉文帝刘恒继位皇帝后,为什么要拒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太子疑云

继位之初,有朝臣奏请册立太子,稳固社稷,安抚民心。但汉文帝没有同意。据《史记外戚世家》:“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窦氏长男最长,立为太子。”新皇登基三个月,刘启被册立为太子。历史上的疑点是,汉文帝在还是代王时便有一位王后且育有四子。这位王后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汉文帝登基两个月内四子相继病死,等到群臣在请立太子时。窦漪房的儿子成了第一顺位的太子。

司马迁记载汉文帝对刘启的母亲窦氏宠爱有加。汉文帝还有两个妾氏都无所出,这给了后人无数的幻想。电视剧《美人心计》便是依据这段历史。至于汉文帝为什么在继位之初不立太子,有几种可能。

这个代王后是吕后指派来的,在刘氏一族清理吕家时,这位代王后便被清理掉。汉文帝的皇位要依靠刘家诸侯王的大力支持,刘家诸侯王对吕后的铁血手腕还心有余悸,为了纯正的刘家血统,自然是不能留下王后,

为了刘家满意,他们二人的孩子也不能登上皇位。这才有力两个月内四子相继离世。

汉文帝刘恒继位皇帝后,为什么要拒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苏联作家米左琴科说:“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还有一种可能是刘启母亲窦漪房才貌出众,深得汉文帝喜欢,汉文帝也有心立两人的儿子为太子窦氏为了自己的儿子的太子之位,便用了非常规手段,替儿子扫平了储君继位之路。

或者只是顺应历史。汉文帝继位之初拒绝册立太子只是一个形式,以免显得过于心急,引起各方猜疑,就像自己接受皇位前要再三礼让。这只是继位的程序之一。

就像朱元璋攻下南京后,李善长率领文武百官奉表劝进:天下需要明君圣主。朱元璋要先谦让一番,说自己功德浅薄,不足以担当造福万民的皇帝重任。当然,这些自谦只是应景之词,是政治舞台上必不可少的程序。百官只好陪着继续演戏,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跪地叩头请求,最后朱元璋为了百姓不得不接受皇位。皆大欢喜。

所以汉文帝要先推辞一番,最后再百官的请命之下,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不得不册立太子了。古代医疗水平低下,或许代王后的四个儿子是得了什么传染病,或遗传病,超出了医疗范围,这才一个个相继离世。而刘启本身天资聪颖,性格良善,温柔敦厚,深受拥戴。母亲又是汉文帝宠妃。种种优势加身,便顺理成章的登上了储君之位。

汉文帝刘恒继位皇帝后,为什么要拒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历史不会忘记有功之人

人一生追求的莫过于权利与名誉。象征着九五至尊的皇位已经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利,那还能让皇上苦心追求的,只有圣明流芳百世。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讲求中庸之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堆流于岸,流必湍之。

处事圆滑,行事风格委婉是咱们一贯的传统。

不管怎么样,文景之治都是君主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福泽荫庇万民,奠定了汉朝大一统的根基,为大汉四百年天下留下铺垫。这是属于他们的功绩,历史不会忘记。

汉文帝刘恒继位皇帝后,为什么要拒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站在历史的对岸,我们看着曾经的浮光掠影,心中依然会有无限感慨。就像歌德说:“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尽管时光流转,时代不同,人性却相似。这其中的权谋机变,治国理念,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探究历史事件,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认同。观察历史,其实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