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从拒绝开始

孩子一岁半到三岁,会迎来第一个叛逆期,两岁最为典型,被称为“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之所以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是因为孩子在这一时期自主意识萌发,自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自主探索阶段。


家有刚两岁臭宝一枚,最近真的一言不合就情绪失控,总是大哭大闹;

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不要”“不“不行”天天挂嘴上;

对所有大人在做的事情都要上手试试;

模仿能力爆棚,记忆力惊人,开始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这些都是家有两岁宝宝的体验。

每天都是战场一样,妈妈变身女超人解决小祖宗的各种突发状况。

感觉那个乖宝宝已经成过去式了。

孩子的成长从拒绝开始


为什么步入两岁,突然就不一样了呢?

孩子的成长从拒绝开始



我偶然看到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表示非常认同,分享给大家。我们都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这个成长时期的特点。



01、婴儿期(0-1.5):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喝足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安全感。有没有安全感就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所以当孩子哭闹时,及时出现在他面前,就是给他最大的爱了。

孩子的成长从拒绝开始

02、幼儿期(1.5—3岁)自主意识萌发

孩子在这个阶段,掌握了爬、走、甚至开始说话等技能,同时,自主意识的意愿强烈,比如自己吃饭,穿衣,大小便等。

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培养孩子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他们有些会认为孩子的能力不足,不能够自主决定。这就打响了双方围绕话语权、控制权的争夺战。

如果这时候,父母放手让孩子做成功一件事,比如自己穿裤子(2岁基本就会了)他自己就会有成就感。反之,他想做的事情,被中途拦截,他就会大发脾气。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生活技能,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强烈,也就是第一个叛逆期的出现。一方面是父母必须承担使儿童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意识 ,他们坚持自己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不”来反抗外界控制。甚至大哭大闹。而父母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敢和自我控制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并感到羞耻。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形成意志品质。

孩子的成长从拒绝开始

03、学龄期(3—6岁):主动和内疚的冲突

这一时期的孩子,如果他主动做的事情得到鼓励,他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孩子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孩子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理解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再重新看待“可怕的两岁”,你会对它有更多的理解。孩子所有的哭闹,都和冲突有关。他们尝试自主和自立的努力,不应该遭到拒绝或拦截。适时的放手,任孩子去做,父母负责边防(防止危险)和收拾残局。


我是麻辣主妇,两岁宝宝的妈妈。每天学习一点育儿知识,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