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靈獸按

疫情催化了生鮮到家迅速讓消費者養成習慣,讓線下零售企業以前苦心婆心都推不動的線上到家業務,迅速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作者/楚勿留香 靈獸 ID/lingshouke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零售企業的“線上化”步伐。

前一陣的國務院發佈會上,國務院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向全國市民發出倡議:大家儘量少出門,生鮮物資可以在微信下單購買。

在生鮮到家業務紅紅火火的同時,業內關於“生鮮到家曇花一現”的話題爭議,也屢見不鮮。

不過,在誼品生鮮CEO陳冬青看來,在這次疫情中,消費者已經養成了線上購物、尤其是微信群和小程序到家購物的習慣。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肯定會沉澱很多這類場景需求。我們要做的就是承接好這些需求,做更好的到家服務,這才是最關鍵的。”

2018年開始嘗試到家服務的誼品生鮮,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每日的單量都達到十萬+以上,相當於年前的2倍多。

這並不是個例。

實際上,幾乎所有以生鮮業務為核心的連鎖零售企業的銷售額都獲得較大幅度的增長,線上訂單更是成倍增長。

因為疫情下,人們的出入及購物行為受到限制,又要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為了減少接觸,線上下單無疑成為了最優選擇。

消費者購物需求的轉變,迫使很多零售企業加速“線上化”。到家業務將成“標配”的觀點也不絕於耳。

1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一是,消費者在長達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裡只能宅在家,其線上購物的習慣得到了強化。

即便一些過去喜歡去菜市場購物的消費者,出於接觸人少更安全的想法,選擇了線上下單。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很多菜市場疫情期間關閉了。

二是,價格和安全相比,消費者更注重安全。

實際上,線上的一些商品的價格要比線下高,尤其是菜肉等生鮮商品(線上做活動的商品除外),再加上到家的運費,消費者實際拿到手中的商品價格要比去實體門店和菜市場貴很多。可見,消費者更願意為安全買單。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三是,線上生活將成為一種潮流/主流模式,而不僅僅是線上購物。

因為“宅在家”,加之移動互聯網/5G的推動,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將與線上緊密相連。

疫情下,一些城市出現了“線上搶菜”的現象,但仍有一部分消費者搶不到菜。

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為很多未開通“線上業務”的零售企業創造了條件。

更關鍵的是,“線上訂單”的爆發式增長:

今年除夕到初六,永輝生活·到家福州地區訂單同比增長率超過450%,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600%;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今年除夕至初四,每日優鮮平臺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321%。從除夕到初六,每日優鮮小程序相比去年同期的訂單量增長309%,實收交易額增長465%;

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量較上月增長超300%;春節7天,叮咚買菜蔬菜供應1000噸,肉類供應439噸。同時,叮咚買菜近期整體訂單約增80%,客單價增加約70%;

通過模式創新和全員動員,步步高better購小程序到家業務同比實現12倍增長;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社區生鮮連鎖品牌錢大媽目前華南地區維持營業的門店數量逾1539家門店,過年期間有100家店鋪不打烊以保障市民需求。疫情期間,錢大媽的到家業務成交增長5倍,訂單量增長3倍。

消費者線上購物需求的增加,線上訂單的爆發式增長促使很多零售企業隨之而變,加碼線上業務。

《靈獸》瞭解到,一家區域的連鎖零售企業要求運營部門一週內上線O2O業務,並在幾家門店試水。因為上線突然,很多耗材無法來得及供應,只能採取了散裝的方式,又因後臺很多的流水設備還沒到,需要人工去解決。

倉促上馬,表明一部分零售企業對線上業務的迫切需求。但一個新的問題也暴露出來:

零售企業自建APP,還是與第三方到家平臺合作?抑或兩者並行?同時,到家和到店應該如何平衡與定位?

2

很多零售企業過去對線上業務的重視不夠,而今誰也不能忽視。

目前,零售企業到家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自建App和微信小程序,自己或交由第三方公司運營,配送團隊有自建也有外包;二是,與第三方到家平臺合作,諸如京東到家、美團等。實體零售店按照銷售額的扣點支付第三方平臺佣金,其他諸如用戶界面、訂單平臺、配送等由第三方平臺提供。

但過去,很多零售企業不敢大力投入線上業務的一個原因是擔心自己的商品數據和用戶消費信息等被“拿走”,也擔心被平臺“綁架”。

也有實體零售企業擔心用戶數據和商品數據被拿走後,第三方平臺可以繞過實體門店,直接與消費者發生關係,併為其提供商品和服務。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相較而言,微信小程序成為更多零售企業建立到家業務的合作首選方。

陳冬青表示,微信依託天然的用戶基礎,能夠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購物方式。

永輝生活·到家則是永輝雲創與騰訊智慧零售合作,共同打造的生鮮到家業態。線上以永輝生活·到家和永輝生活+小程序為平臺,線下建立衛星倉,將貨品配送到家。

針對疫情給零售企業帶來的影響,作為連接流量和提供服務的平臺,騰訊也迅速啟動了支持——微信在支付頁面中間欄開放了“智慧零售”入口,用戶可以通過微信“我-支付-騰訊服務-智慧零售” 訪問騰訊智慧零售小程序。

這個小程序是騰訊面向C端用戶推出的零售服務集合與推薦平臺,旨在發揮小程序連接線上線下零售的優勢,幫助優質商家進一步拓展觸達用戶的場景。

《靈獸》瞭解到,這一功能目前已在福州、深圳率先上線,隨後將快速在廣州、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等地陸續鋪開,而包括每日優鮮、永輝、優衣庫、沃爾瑪等商家已經搶先接入。

3

事實上,早在2019年12月份,騰訊在微信支付裡率先在福州開通了智慧零售入口,涵蓋了百貨、商超等零售業態的商品與服務,永輝生活是首個接入“極速到家”及“智慧零售商超”板塊的企業,在福州開展生鮮到家業務,並收穫了一輪新的增量。

以永輝生活為例,騰訊給了永輝雲創在技術和用戶運營上的充分支持。

用戶精細化運營,騰訊助力永輝生活·到家搭建用戶觸點立體式經營矩陣,沉澱私域流量池,目前已經打造出一套依託小程序、公眾號、社群,快速匯聚和沉澱流量的行之有效的打法,根據不同的用戶群體從獲客渠道、商品推薦、日常運營等多方面作精細化管理,獲客成本降低了50%,復購率提高近1倍。

在線上觸點模塊,永輝到家公眾號短時間內新增130萬用戶,提升550%,小程序訂單佔比超50%;在線下觸點中,騰訊還運用大數據洞察助力到家業務優化地推策略。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在社交觸點中,騰訊助力永輝生活·到家組建了超過500個微信社群,其中vip社群超50個,社群用戶整體復購率達到90%以上,除此之外,雙方還藉助拼手氣紅包、面對面發券等形成社交裂變,月均用戶拉新轉化率提升30%~40%。

除此之外,雙方在智能選址、選品上還有充分的合作與應用,結合永輝豐富的零售選址經驗與騰訊大數據算法,更精確、高效地識別業務拓展機會。通過智能選址工具挑選的新倉,日單量達到成熟倉水平僅需1個月,比傳統方法縮短2/3。目前智能選址工具已100%應用於永輝生活·到家的新倉開設中。

對於開展到家業務的平臺和企業來講,某種程度上,應該是沒有比騰訊智慧零售入口的開放更好的消息了。從另一個角度,很多零售企業企業受困於不知如何做好生鮮的線上業務上,應該說這也讓他們馬上就擁有了一個超極流量的平臺和非常完善的解決方案。

這一點,從永輝生活、每日優鮮等企業爆發式的訂單增長,就可見一斑。

同時,這也反映出,騰訊對於零售行業的佈局與服務2B的扶持力度並沒減弱,而是仍在加碼。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即便疫情期間,零售企業銷售數據增長有其特殊性,但消費者線上購物的習慣卻進一步得到強化,這種習慣也會保留下來。

這種影響是深遠的,疫情改變的不僅是消費者,也促使了零售行業加速調整和優化。

4

疫情中,零售行業發生了一些變化。

正如一位老零售人所說:當災難到來時,才發現我們的薄弱環節在哪裡。

疫情對零售行業的影響逐漸分化,形成呈現兩個極端。

一是,大的連鎖零售企業頗有收穫,而一些單體門店則被迫關閉,這在地方表現明顯一些。

大的連鎖零售企業因為具備資金優勢、供應鏈優勢,又具備中央工廠和中央配送系統,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業績。

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出於安全考量,選擇讓小的零售企業暫停營業,尤其是一些單體門店和夫妻老婆店。但又需要保障民生,轉而支持大的連鎖零售企業營業,因其有規模優勢,又在門店管理、消毒衛生方面做得更為嚴格,相對更為安全。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但隨著開工的逐步擴大,這種現象有所緩解,一些小店也逐漸營業。

二是,生鮮佔比較高的連鎖零售企業業績暴增,尤其是生鮮店;生鮮佔比低的超市業績較為慘淡。

比如首航超市、超市發、永輝超市、家家悅、綠城超市、生鮮傳奇等,在疫情期間,銷售額都有較大增長。因為是剛需商品和生活保障用品為主。

三是,深耕供應鏈的企業逐漸顯露出優勢,這也是在未來競爭中佔據優勢的核心原因。

四是,生鮮標準化被提上日程,預包裝菜、半成品菜熱銷。

這些跡象和變化,也都將深刻影響零售企業未來的發展和戰略走向。

春節期間,零售企業用工荒的現象,隨著節後復工將得到緩解。同時,線上運營,也將從選配變成標配。

因為隨著零售企業對“到家業務”的加碼,他們也逐漸意識到,線上運營的重要。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很多連鎖實體零售門店開通到家業務,更是做銷售增量的好辦法。到店如果能結合到家,既會有自然流量,又能滿足周邊消費者線上購物的需求。

因其本身就具備網點優勢和供應鏈優勢,與前置倉等企業相比,運營成本會更低,對履單的要求也沒有那麼高。

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但疫情的洗禮讓更多零售企業意識到,企業發展不能求快,要求穩,這樣基礎更為牢靠,抗風險能力也更強。

同時,零售企業也會更加註重企業運營效率的提升。

正如生鮮傳奇董事長王衛所說,不管做什麼店,第一,要專業;第二,要高效率,任何沒有效率的店都不可能生存下去。

零售行業既是抗週期行業,又是抗經濟波動的穩定器。因為超市經營的都是消費者日常生活所需,無論發生什麼變化,人們總要生活下去。

5

一邊是“餐桌剛需“帶來生鮮電商的爆發,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然而,與之對應的是傳統鞋服業的一片蕭條,防疫期間,一些購物中心、商場、品牌服飾店閉店歇業,對服裝行業的線下銷售造成了嚴重影響。

“全民宅 “為線下生意按下了急停鍵,企業亟須跑通一條新路,自救回血。

數字化成為一些品牌和企業逆境中的“翻身”武器。

太平鳥靠此實現了逆襲。太平鳥董事長張江平在公開信中介紹,在意識到疫情的發生後,集團旗下全品牌矩陣立即推出微信線上會員專場、微信秒殺、小程序分銷、不同區域輪流直播等創新場景,讓店員與消費者無需見面也能進行多維溝通並實現轉化。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靈獸》瞭解到,在武漢門店全部暫停營業的情況下,導購線上創造了PEACEBIRD WOMEN 2月以來的連續高增長,品牌為春節推出的迪士尼聯名“鼠”於你系列、貓和老鼠聯名系列深受消費者青睞,PEACEBIRD MEN實現日環比增長100%。

另一個服裝品牌歌莉婭則通過企業微信與微信互通的能力,讓導購添加消費者、在客戶朋友圈發佈商品信息、打通小程序商城三個環節,實現了線上客戶運營的閉環。從2月份開始,歌莉婭每日在企業微信上的銷售過100萬,2月7號那天高達300萬。

美妝行業也同樣如此,疫情期間,妍麗通過線下美妝顧問和線上觸點結合,全國127家門店、超過1000個美妝顧問藉助企業微信和微信觸達用戶,拉動200個微信社群,並利用直播吸粉,穩固線上業績且有較大增幅。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一些較早開始企業數字化“內功”修煉、具備方法論和人才儲備的品牌,迅速完成小程序電商端的組織動員和落實,及時止損,並有意外的增長。

這些品牌業績增長的意義絕不僅僅限於銷售,還有企業的發展、員工的穩定,往大了說,還有對中國整體穩定經濟發展的貢獻。

6

疫情不但使消費者發生了變化,影響了零售企業和零售行業,更對整個中國經濟有一定的打擊。

很多人參考2003年SARS過後中國經濟的表現。但2003年的非典,主要疫區是北京,其他地方的疫情可控。當時的格局是,全國都在支援北京。

彼時,SARS對經濟並未有太大的衝擊,而且是區域性的。但此次新冠疫情波及全國,沒有省份能夠倖免。

對整個中國經濟的衝擊顯而易見:很多地方公共交通暫停,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文化體育等行業幾乎“停擺”。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新冠疫情會持續多久?

一位投資人曾問詢過一些小企業,一般的消費小企業資金只夠堅持到三月底,部分企業可堅持到四月,少數的能堅持到五~六月之間。

顯然,此次疫情對小企業影響更大,因為小企業資金少、抗危機能力弱。

很多連鎖零售企業,也在思考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

到家或成標配,零售企業疫情下急速“加碼”線上

一家連鎖零售企業的老闆表示,考慮到整體經濟下行,今年下半年消費者的購買力會下降,“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控制好現金流,關閉效益差的門店刻不容緩。”

即便這家零售企業現在的銷售很好,同店同比增長平均達到三位數,利潤也高,損耗小,但其仍然做出警示。

這位零售老闆的判斷不無道理。

超市老萬在《疫後零售業十大機會+八個趨勢思考》一文中提示企業,要做好過一年以上苦日子的準備,要保證現金流,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讓企業活下來,才能讓員工活下來,這是最大的慈善。”

這些提示,值得很多零售企業深思。

然而,生鮮、服務等消費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剛性需求——疫情催化了生鮮到家迅速讓消費者養成習慣,讓線下零售企業以前苦心婆心都推不動的線上到家業務,迅速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也讓早早就佈局了數字化的企業因此而將疫情對業績的影響降到最低,甚至逆勢增長。而在這其中,“私域流量”,即將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也成為這些企業更深層次的共識。更重要的是,這可能是零售企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保持市場立足、繼續穩步發展的基石。

所以,還沒開始行動的更多的線下零售企業,你們還在等什麼?(靈獸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