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如何應對“焦慮”

在父母眼中,孩子是上天賜予他們的珍貴 “禮物”,在孩子還沒有出生時,父母就會開始為迎接孩子的到來做準備,愛化妝的媽媽會閒置精緻的化妝品,愛抽菸的爸爸會不染煙塵。無論怎樣,父母會盡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當孩子呱呱墜地,父母焦慮的更多了,“孩子喝的奶粉合不合格?”、“每天的營養夠不夠?”、“天氣不好孩子會不會冷?”等等。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如何應對“焦慮”


這些擔心不會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消失,反而父母擔心的會更多,孩子的情緒、性格、習慣,都牽掛在父母心中,一方面父母擔心孩子誤入歧途,而對孩子管教頗多,另一方面,父母又擔心自己會讓孩子的童年不夠快樂,甚至留下遺憾。管與不管的天平一直在父母心中來回搖擺,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可能是他們深思熟慮的結果,還有可能是他們心中積壓已久的擔憂,可憐天下父母心,那麼,面對各種焦慮,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如何應對“焦慮”


一個孩子的自述

小時候,我總是生病,在8歲之前,中藥是我另類的飲料,大多數情況下我不能做劇烈運動,爸爸會把一整塊花崗石做成大小差不多的小石子,或是把扁平的玉米用線穿起來,讓我拿著玩;媽媽會把舊毛線剪短教我玩“花繩”,我似乎沒有看見過父母黯然失色,在我面前,他們總是笑意盈盈,在父母精心呵護下,我沒有因為多病而敏感多疑,反而更加積極樂觀,我會坦然的面對問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堅強,明白了自信,知道了在逆境中迎難而上。

如今我已經長大,可是知道的越多,我越感受到父母的偉大,我的衣食住行,性格素質,原來都有他們無數愛的“焦慮”。

故事的主人翁在長大後,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那麼父母容易焦慮的原因有哪些呢?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如何應對“焦慮”


1、孩子的身體健康

不同與植物,人類大多數的營養都來源與飲食,從孩子出生後,爸爸媽媽最為擔心的也是這個。孩子吃的少,怕孩子長不高,看見孩子挑食,擔心孩子營養不夠,父母總是擔心如何搭配飲食才能讓孩子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總之,家長就希望孩子多吃一點,有時候甚至希望能強制性的讓孩子多吃一點東西。怎樣給孩子均衡搭配飲食,成為了父母心裡最焦慮的事情。

想要孩子身體棒,自然少不了鍛鍊,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床上、沙發上玩,但是孩子長大之後,他們不滿足於小小的“方寸之地”,隨時可能消失在家長的眼前,家長要擔心他們是否摔倒,和小朋友相處是否和諧,會不會被別人欺騙。家長希望孩子活潑,又不希望孩子太過活潑。

最後還有一個家長最害怕的問題,孩子生病了,先不說看見孩子難受,家長恨不得以身替之,就是孩子吃藥,都是一個難題,可是不喝藥,病又不會好。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如何應對“焦慮”


2、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小時候,總會犯一些錯誤,大多數情況下,父母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既有後怕,又擔心孩子屢教不改,所以,父母可能會通過一些比較嚴厲的方式教育孩子,不過教育完孩子之後,很多家長又會擔心,剛才的話會不會太嚴了?會不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孩子之後會不會就不“親”自己了?不教育孩子萬一他以後誤入歧途,怎麼辦?這些問題往往會困擾家長,讓家長非常焦慮。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如何應對“焦慮”


3、孩子的未來

到了上學的年紀,父母擔心的更多了。首先學校的師資力量,還有孩子在學校會不會惹禍,會不會被欺負,會不會與同學相處的不好?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目的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孩子成績不好了,要給孩子報補習班,又擔心孩子壓力太大。年齡小的時候,擔心孩子早戀,耽誤學習,孩子年齡大了,又擔心孩子不願意成家。

這些“焦慮”的背後,是家長對孩子深沉的愛,但是,家長也要學會應對焦慮,多給孩子一些信心,要相信你的孩子不會讓你失望。

技巧一:多讀書

家長多瞭解一些育兒知識,就會給孩子的成長多提供一些助力,在書中家長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孩子在今後可能會面臨的問題,都可以在書中瞭解到,家長知道育兒知識,當孩子出現一些行為時,就能夠在第一時間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比如:越阻止,孩子越想做,通過育兒知識可以瞭解到,這可能是“白熊效應”,家長可以從中幫助,讓孩子遠離“白熊”,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聽家長善意的教導。

技巧二:多交流

其實許多孩子在少年時期都會有一些相似的“毛病”,家長可以和“過來人”多交流交流,身邊的家長還有相關的專家,肯定會有許多經驗和心得,多與他們討論,就會了解到孩子的一些問題是很正常的,沒必要過於擔心。就像孩子總是挑食,其實可能是孩子身體裡不需要,也可以用其他食物代替,不用擔心孩子身體發育不良。在討論的過程中,家長就可以清楚的認知到,有些自己很擔心的問題根本就不算是問題,甚至通過一些小方法就可以輕鬆解決。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如何應對“焦慮”


技巧三:多調節

孩子的成長可能不會一帆風順,遇見一些“困難”時,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不過家長作為成年人,更應該明白單純的“焦慮”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所以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問題的時候,家長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就變得十分重要。

心理暗示法是比較常用的情緒調節方法之一。從心理學角度講,這種方法是通過語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對自身施加影響的心理過程。在緊張的時候告訴自己,我的孩子需要我;在焦慮不安的時候,心裡默唸“相信孩子,他可以的”;在生氣的時候,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教育孩子等等。實踐證明,這種暗示對人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有奇妙的影響和調控作用,既可以鬆弛過分緊張的情緒,又可用來安撫自己。

(文章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