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高宗不殺岳飛,岳飛能抗金成功,迎回二聖嗎?

用戶3511844858330xu


歷史沒有如果,更不能假設。歷史上的岳飛,是一員虎將,空有壯懷激烈的愛國情懷,即使高宗不殺他,為防功高蓋主,他的行為也會處處受阻,被擎肘制約,難有作為!


大豐視點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當年岳家軍經過郾城和穎昌大捷後,隨後揮師進軍朱仙鎮,又取得朱仙鎮大捷,然後岳家軍磨刀霍霍,準備乘勝追擊,直搗黃龍,徹底滅掉金國,迎回二聖,結果被趙構的十二道金牌召回,致使岳飛壯志未酬身先死,痛失恢復中原的大好時機,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不要說歷史上有沒有取得朱仙鎮大捷,即便是穎昌大捷,數萬岳家軍對戰金軍的10萬步兵和3萬騎兵,最終雖然取勝,但也只不過是繳獲戰馬3000多匹,殺死金兵5000多人,俘虜2000多人,總殲敵數還不到十分之一,何來的大捷?之後的郾城之戰也取得勝利,但據史書記載,也僅僅是截獲敵軍戰馬200匹,和大捷出入很大。

在朱仙鎮一戰中,據史書《要錄·一百三十七卷·中興遺史》中記載:“岳飛勝於郾城乘勝逐北兵至朱仙鎮據京東45裡矣”,也只能證明岳飛在郾城取勝後,確實進軍了朱仙鎮,也確實在朱仙鎮與金軍對峙,但是卻對這次戰役的結果沒有詳細記載,即便是岳飛之孫岳珂在其所著的《金佗粹編》中對朱仙鎮的戰事記述也是一筆帶過,而只是提到岳飛打敗了金兀朮,卻對戰爭的詳細經過和細節沒有交代,可見朱仙鎮大捷的真實性很是可疑。

而關於岳飛最後一次北伐的戰果,據《宋史》記載,岳飛也只是傷到金兵的十分之一左右(估計可能還有水分),哪怕岳家軍取得暫時的勝利,也不至於把金軍打的潰不成軍,尤其是對於擅長騎射的草原民族來說,這點傷亡並沒有傷其筋骨,況且朱仙鎮地區是平原,岳飛的步兵對戰金軍的騎兵也基本沒有勝算,不要說取勝,能守住朱仙鎮估計都不易,如果金兵圍住朱仙鎮,來個長久戰,估計宋軍的結局很有可能不妙。

長期以來,源於人們對岳飛愛國熱情的歌頌和對他所遭遇的不公而產生的同情,使得很多的人都認為,只要岳飛乘勝追擊,也許會取得勝利,但是人們卻忘記了真實歷史的殘酷性,不要說僅有區區幾萬人的岳家軍,即便是南宋傾全國之兵,也不見得就能取勝,畢竟宋軍的步兵對戰金國的騎兵,在平原上作戰並不佔優勢,而且最主要的是,宋軍在兵力上也不佔優勢,趙構作為皇帝,也不是白給的,他不可能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審視宋金的總體實力,所以當他看到郾城和穎昌取得勝利後,金軍也有意講和的情況下,不可能不動心,此外再加上秦檜的推波助瀾,岳飛被迫收兵也就水到渠成了,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保南宋一片太平,而且實事也證明趙構這樣做是對的。

歷來的戰爭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只有軍事上取得勝利,才能在政治上取得主動,岳飛作為一枚棋子,也只能為政治服務,當處在棋盤兩邊的人需要丟掉一枚棋子時,他會毫不猶豫的放棄,就像我們平常下棋一樣,“車”“馬”“炮”固然重要,但為全盤考慮,該捨棄的還是要捨棄的,除非宋金這盤棋由岳飛來下,否則他只能聽天由命,當然對於岳飛這種深入骨髓裡的忠君保國思想來說,讓他來下這盤棋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最終結局也就命中註定了。

岳飛的悲劇在於: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剛正清廉,對政治簡直毫無頭腦。他忠誠正直的一面曾使他成為高宗最欣賞的將領(南宋初年,岳飛是提升最快的大將),岳家軍番號正式改為神武后軍時,高宗親筆題寫“精忠岳飛”戰旗,賜白銀2000兩犒賞,以籠絡其心。後來岳飛眼看收復失地無望,表現得極為憤恨,稱病3個月,不肯復職,遭到李若虛嚴厲責備:“是欲反耶?……若堅執不從,朝廷豈不疑宣撫?”岳飛顯然並未意識到自己這番舉動已遭朝廷疑忌,1137年秋又上書建議立皇儲,遭高宗訓斥,下朝後面如土色;1138年,再提增兵,反對議和,這更觸犯高宗忌諱。

岳飛不懂政治顧忌,以為自己問心無愧,直言進諫,即使在當時朱熹看來,卻已是“驕橫”了。岳飛在獄中聽一個獄子說:“君臣不可疑,疑則為亂。故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不禁悲憤難當,然而只有大書“天日昭昭”四字,實至死也未知這一猜疑與自己平素沒有心機和政治覺悟有關。


古行生



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那裡盛產馬匹,在作戰的時候,機動性很強,來時一片煙塵,一陣砍殺後,待敵人醒悟過來,又一溜煙的逃走,甚至靠馬的衝擊,給 對敵方造成傷亡。俗話說大軍未到 ,糧草先行,即使是5萬人的軍隊,那麼它的補給也是相當大的,按每人每天一斤糧食,那麼,5萬人,一天就是5萬斤糧食,摺合25噸,從總體上來講,顯然,這是無法進行的一場戰爭。採用步步為營的策略,無異於發動一場全面的戰爭,這樣的全面戰爭,是宋朝的朝廷不願看到的,也不想進行的。

岳飛當時要想北伐成功,除了南宋朝廷方面不掣肘外,金朝方面也必須內部出問題,只能這幾個方面結合起來,岳飛才有可能成功。可在當時岳飛雖然說率領岳家軍多次打敗金軍,同時收復了大量領土,但是要看到實際上岳飛並沒有重創金軍主力,金軍並沒有大傷元氣,也就是說金軍還能戰,如果岳飛繼續北伐,那對金軍就越有利了,因為金軍後勤補給容易了,而岳家軍卻是戰線越拉越長。

假設說宋高宗趙構全力支持岳飛北伐,而金朝當時也是國力強盛時期,宋金要大戰起來那就會兩敗俱傷,而且中原將會全部淪為戰場,這大戰雙方都很難承受,打著打著雙方都會變通,也可能還是和親講和。南宋初期沒達到軍政一統,實際上是半軍閥半皇權時期,宋皇對軍隊沒有絕對控制權(中興四將實際上就是軍閥,糧餉自籌,兵源自徵,軍隊私有化),就是真達到那個境地,由岳飛任樞密使(國家最高軍政官員,太尉)宋皇及朝堂全力支持,同金對陣也是半斤八兩的境地。

因此,從心理上說,我也希望直搗黃龍成真,從實力上說,沒有可能、只會是長期拉鋸戰,最後都打累了,財政都破產了,然後達到平衡點,隔淮河而治。


聊哥說歷史


歷史社會沒有,沒有〈如果〉只有,沒有

大提琴深


假設宋高宗不殺岳飛,這是個假設,假設你說的條件成立,我們往下推理。

岳飛還活著,帶著他的岳家軍,他可能能在中原地帶阻擊金兵的進襲,但是若要讓他帶兵直搗黃龍府,就是冰天雪地的東北,我認為不大可能,你是步兵喂,你有可能在與騎兵為主的金兵在東北戰場作戰並取得勝利嗎?成算不大。況且打仗是要花錢的,而南宋高宗政府的財政狀況也不允許他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了。

所以高宗用了主和派的秦丞相,對,就是秦檜。

迎回二聖,這是一句政治口號而已,許多人把他當真了。實際上高宗的母親是被高宗用重金贖回來了的,在高宗的母親迴歸南宋之前,趙恆,也就是宋欽宗拉住了她的馬車,苦苦哀求,讓我也回去吧,當一個道觀的觀主,足矣,其它的不敢想。就這個願望也沒有實現。此時宋徽宗已經死在了北國。

他和宋欽宗不是坐井觀天,而是住在地窨子裡。了此殘生。

朱熹曾經形容過岳家軍以及當時的軍隊,用了四個字:兵奢將怠,結果是未可知也。

所以我的結論是岳飛即使活著,在主和為主的大環境下,在那種財政狀況中,他是完不成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僅此而已。


空想千年


分享一下我的觀點。按照當時的歷史條件,岳飛被殺的時候,其實南宋和金國的軍事實力差不多,互相都不能輕易把對方消滅。然後我們回到這個問題,假如宋高宗不殺岳飛,那麼說明高宗一心想抗金,不會幻想跟金和議。因此,個人認為即使岳飛能繼續抗金,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想打敗金國,讓徽宗欽宗二帝迴歸我認為不可能。首先,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軍事的成敗,戰爭結局並非某個將領能夠左右的。退一萬步講,即使岳飛北伐成功,那麼,高宗這個時候已經是皇帝了,他就不會不考慮二聖回來的結果。到那時是誰當皇帝,如何面對二聖,這個是當權者肯定會考慮的問題。因此,即使高宗當時不殺岳飛,而且岳飛又北伐成功,那左右時局的必定是高宗,我想高宗不會內心不會希望二聖迴歸。再者就是高宗不殺岳飛,岳飛北伐不成功,那麼意味著金國在軍事上佔有優勢,但是還是不能消滅南宋,還是拉鋸戰,這是金國不希望看到的。那麼,最終也會迴歸和談。那麼,通過談判讓二聖迴歸也是滿足實現,起碼在高宗這裡過不去。


我是312


昔日李陵五千面對匈奴八萬主力造成匈傷亡近二萬!要不是五+萬支射完、及殺軍官妻子內亂、或許且戰且退還能到了界!岳飛射手出身、將一開始恩典寶物全變賣制良弓弦、已超金弓箭!且號令嚴格一個令一個動作、違斬首、不會有反後逃!且任職絕對是全國兵馬大元帥、紹現存境外、鐵證如山!金人毫無辦法只能求和!

秦檜只要述說構原本是欽定人質、徽宗皇后被奸自盡、穿上青衣鐵板下火烘跳舞供金帝取樂、哭瞎了雙眼、角色互換、構必憤恨交加!取消北伐大開親二帝之人殺界!巧合的士、欽死了、構隨即退位支持孝宗放手北伐!


從557234846378


只能說有這個可能!但問題是宋高宗會允許岳飛這麼做嗎?如果岳飛直搗黃龍,打敗金國,迎回徽欽二帝,你讓宋高宗怎麼辦,一個是老爹,一個是前皇帝,宋高宗會把皇帝位讓出來嗎?或者把他們囚禁起來,但這樣做非但自己良心上過不去,還會招來百姓和朝中大臣的反對和罵名,前朝勢力藉機會反撲逼宮。所以宋高宗寧願借秦檜之手殺了岳飛,也要保住他的皇位。


詩海逐夢


不能,打仗後勤非常非常關鍵,讓岳飛迎回二聖誰坐皇帝呢!現有的官僚體系一定不可能讓岳飛成功,這不是宋高宗一個人的意願,而是所有當權者的意願,所以岳飛不可能迎回二聖!


陶瓷陳徽煒


先來說說岳飛的個人簡歷: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民間傳說兩人都是神仙轉世,岳飛是金翅大鵬轉世,金兀朮是赤須龍轉世。

即使宋高宗不殺岳飛,他的抗金之路也不會一帆風順,內有奸臣作祟,陷害忠良,外有強敵血戰沙場,抗金勝利二聖也歸來無望,宋高宗趙構的皇位又該如何呢!他最害怕失去的就是失去皇位。所以主題不成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