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高宗不杀岳飞,岳飞能抗金成功,迎回二圣吗?

用户3511844858330xu


历史没有如果,更不能假设。历史上的岳飞,是一员虎将,空有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即使高宗不杀他,为防功高盖主,他的行为也会处处受阻,被擎肘制约,难有作为!


大丰视点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当年岳家军经过郾城和颖昌大捷后,随后挥师进军朱仙镇,又取得朱仙镇大捷,然后岳家军磨刀霍霍,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彻底灭掉金国,迎回二圣,结果被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召回,致使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痛失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不要说历史上有没有取得朱仙镇大捷,即便是颖昌大捷,数万岳家军对战金军的10万步兵和3万骑兵,最终虽然取胜,但也只不过是缴获战马3000多匹,杀死金兵5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总歼敌数还不到十分之一,何来的大捷?之后的郾城之战也取得胜利,但据史书记载,也仅仅是截获敌军战马200匹,和大捷出入很大。

在朱仙镇一战中,据史书《要录·一百三十七卷·中兴遗史》中记载:“岳飞胜于郾城乘胜逐北兵至朱仙镇据京东45里矣”,也只能证明岳飞在郾城取胜后,确实进军了朱仙镇,也确实在朱仙镇与金军对峙,但是却对这次战役的结果没有详细记载,即便是岳飞之孙岳珂在其所著的《金佗粹编》中对朱仙镇的战事记述也是一笔带过,而只是提到岳飞打败了金兀术,却对战争的详细经过和细节没有交代,可见朱仙镇大捷的真实性很是可疑。

而关于岳飞最后一次北伐的战果,据《宋史》记载,岳飞也只是伤到金兵的十分之一左右(估计可能还有水分),哪怕岳家军取得暂时的胜利,也不至于把金军打的溃不成军,尤其是对于擅长骑射的草原民族来说,这点伤亡并没有伤其筋骨,况且朱仙镇地区是平原,岳飞的步兵对战金军的骑兵也基本没有胜算,不要说取胜,能守住朱仙镇估计都不易,如果金兵围住朱仙镇,来个长久战,估计宋军的结局很有可能不妙。

长期以来,源于人们对岳飞爱国热情的歌颂和对他所遭遇的不公而产生的同情,使得很多的人都认为,只要岳飞乘胜追击,也许会取得胜利,但是人们却忘记了真实历史的残酷性,不要说仅有区区几万人的岳家军,即便是南宋倾全国之兵,也不见得就能取胜,毕竟宋军的步兵对战金国的骑兵,在平原上作战并不占优势,而且最主要的是,宋军在兵力上也不占优势,赵构作为皇帝,也不是白给的,他不可能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宋金的总体实力,所以当他看到郾城和颖昌取得胜利后,金军也有意讲和的情况下,不可能不动心,此外再加上秦桧的推波助澜,岳飞被迫收兵也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保南宋一片太平,而且实事也证明赵构这样做是对的。

历来的战争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只有军事上取得胜利,才能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岳飞作为一枚棋子,也只能为政治服务,当处在棋盘两边的人需要丢掉一枚棋子时,他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就像我们平常下棋一样,“车”“马”“炮”固然重要,但为全盘考虑,该舍弃的还是要舍弃的,除非宋金这盘棋由岳飞来下,否则他只能听天由命,当然对于岳飞这种深入骨髓里的忠君保国思想来说,让他来下这盘棋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最终结局也就命中注定了。

岳飞的悲剧在于: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刚正清廉,对政治简直毫无头脑。他忠诚正直的一面曾使他成为高宗最欣赏的将领(南宋初年,岳飞是提升最快的大将),岳家军番号正式改为神武后军时,高宗亲笔题写“精忠岳飞”战旗,赐白银2000两犒赏,以笼络其心。后来岳飞眼看收复失地无望,表现得极为愤恨,称病3个月,不肯复职,遭到李若虚严厉责备:“是欲反耶?……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岳飞显然并未意识到自己这番举动已遭朝廷疑忌,1137年秋又上书建议立皇储,遭高宗训斥,下朝后面如土色;1138年,再提增兵,反对议和,这更触犯高宗忌讳。

岳飞不懂政治顾忌,以为自己问心无愧,直言进谏,即使在当时朱熹看来,却已是“骄横”了。岳飞在狱中听一个狱子说:“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不禁悲愤难当,然而只有大书“天日昭昭”四字,实至死也未知这一猜疑与自己平素没有心机和政治觉悟有关。


古行生



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那里盛产马匹,在作战的时候,机动性很强,来时一片烟尘,一阵砍杀后,待敌人醒悟过来,又一溜烟的逃走,甚至靠马的冲击,给 对敌方造成伤亡。俗话说大军未到 ,粮草先行,即使是5万人的军队,那么它的补给也是相当大的,按每人每天一斤粮食,那么,5万人,一天就是5万斤粮食,折合25吨,从总体上来讲,显然,这是无法进行的一场战争。采用步步为营的策略,无异于发动一场全面的战争,这样的全面战争,是宋朝的朝廷不愿看到的,也不想进行的。

岳飞当时要想北伐成功,除了南宋朝廷方面不掣肘外,金朝方面也必须内部出问题,只能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岳飞才有可能成功。可在当时岳飞虽然说率领岳家军多次打败金军,同时收复了大量领土,但是要看到实际上岳飞并没有重创金军主力,金军并没有大伤元气,也就是说金军还能战,如果岳飞继续北伐,那对金军就越有利了,因为金军后勤补给容易了,而岳家军却是战线越拉越长。

假设说宋高宗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而金朝当时也是国力强盛时期,宋金要大战起来那就会两败俱伤,而且中原将会全部沦为战场,这大战双方都很难承受,打着打着双方都会变通,也可能还是和亲讲和。南宋初期没达到军政一统,实际上是半军阀半皇权时期,宋皇对军队没有绝对控制权(中兴四将实际上就是军阀,粮饷自筹,兵源自征,军队私有化),就是真达到那个境地,由岳飞任枢密使(国家最高军政官员,太尉)宋皇及朝堂全力支持,同金对阵也是半斤八两的境地。

因此,从心理上说,我也希望直捣黄龙成真,从实力上说,没有可能、只会是长期拉锯战,最后都打累了,财政都破产了,然后达到平衡点,隔淮河而治。


聊哥说历史


历史社会没有,没有〈如果〉只有,没有

大提琴深


假设宋高宗不杀岳飞,这是个假设,假设你说的条件成立,我们往下推理。

岳飞还活着,带着他的岳家军,他可能能在中原地带阻击金兵的进袭,但是若要让他带兵直捣黄龙府,就是冰天雪地的东北,我认为不大可能,你是步兵喂,你有可能在与骑兵为主的金兵在东北战场作战并取得胜利吗?成算不大。况且打仗是要花钱的,而南宋高宗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不允许他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所以高宗用了主和派的秦丞相,对,就是秦桧。

迎回二圣,这是一句政治口号而已,许多人把他当真了。实际上高宗的母亲是被高宗用重金赎回来了的,在高宗的母亲回归南宋之前,赵恒,也就是宋钦宗拉住了她的马车,苦苦哀求,让我也回去吧,当一个道观的观主,足矣,其它的不敢想。就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此时宋徽宗已经死在了北国。

他和宋钦宗不是坐井观天,而是住在地窨子里。了此残生。

朱熹曾经形容过岳家军以及当时的军队,用了四个字:兵奢将怠,结果是未可知也。

所以我的结论是岳飞即使活着,在主和为主的大环境下,在那种财政状况中,他是完不成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仅此而已。


空想千年


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岳飞被杀的时候,其实南宋和金国的军事实力差不多,互相都不能轻易把对方消灭。然后我们回到这个问题,假如宋高宗不杀岳飞,那么说明高宗一心想抗金,不会幻想跟金和议。因此,个人认为即使岳飞能继续抗金,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想打败金国,让徽宗钦宗二帝回归我认为不可能。首先,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军事的成败,战争结局并非某个将领能够左右的。退一万步讲,即使岳飞北伐成功,那么,高宗这个时候已经是皇帝了,他就不会不考虑二圣回来的结果。到那时是谁当皇帝,如何面对二圣,这个是当权者肯定会考虑的问题。因此,即使高宗当时不杀岳飞,而且岳飞又北伐成功,那左右时局的必定是高宗,我想高宗不会内心不会希望二圣回归。再者就是高宗不杀岳飞,岳飞北伐不成功,那么意味着金国在军事上占有优势,但是还是不能消灭南宋,还是拉锯战,这是金国不希望看到的。那么,最终也会回归和谈。那么,通过谈判让二圣回归也是满足实现,起码在高宗这里过不去。


我是312


昔日李陵五千面对匈奴八万主力造成匈伤亡近二万!要不是五+万支射完、及杀军官妻子内乱、或许且战且退还能到了界!岳飞射手出身、將一开始恩典宝物全变卖制良弓弦、已超金弓箭!且号令严格一个令一个动作、违斬首、不会有反后逃!且任职绝对是全国兵马大元帅、绍现存境外、铁证如山!金人毫无办法只能求和!

秦桧只要述说构原本是钦定人质、徽宗皇后被奸自尽、穿上青衣铁板下火烘跳舞供金帝取乐、哭瞎了双眼、角色互換、构必愤恨交加!取消北伐大开亲二帝之人杀界!巧合的士、钦死了、构随即退位支持孝宗放手北伐!


从557234846378


只能说有这个可能!但问题是宋高宗会允许岳飞这么做吗?如果岳飞直捣黄龙,打败金国,迎回徽钦二帝,你让宋高宗怎么办,一个是老爹,一个是前皇帝,宋高宗会把皇帝位让出来吗?或者把他们囚禁起来,但这样做非但自己良心上过不去,还会招来百姓和朝中大臣的反对和骂名,前朝势力借机会反扑逼宫。所以宋高宗宁愿借秦桧之手杀了岳飞,也要保住他的皇位。


诗海逐梦


不能,打仗后勤非常非常关键,让岳飞迎回二圣谁坐皇帝呢!现有的官僚体系一定不可能让岳飞成功,这不是宋高宗一个人的意愿,而是所有当权者的意愿,所以岳飞不可能迎回二圣!


陶瓷陈徽炜


先来说说岳飞的个人简历: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民间传说两人都是神仙转世,岳飞是金翅大鹏转世,金兀术是赤须龙转世。

即使宋高宗不杀岳飞,他的抗金之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内有奸臣作祟,陷害忠良,外有强敌血战沙场,抗金胜利二圣也归来无望,宋高宗赵构的皇位又该如何呢!他最害怕失去的就是失去皇位。所以主题不成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