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技術支援戰“疫”

本報記者 朱寶琛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證券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打贏疫情這場阻擊戰中,不少“硬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各方面都有‘硬科技’企業活躍的身影,比如,AI加紅外線篩選、用大數據查找密切接觸者等,可以說,他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陝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米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新冠肺炎治療過程中,厚厚的防護服、經常起霧的護目鏡,給打針、輸液等護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而患者需要多次進行血管穿刺,“扎針難”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

如何破解?中華護理學會日前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醫務人員靜脈輸液治療工作建議》中提出,護理人員由於面罩、防護服、眼罩、手套等防護用具的使用,靜脈穿刺時手觸摸靜脈的敏感度下降,建議使用“血管可視化技術”。

米磊介紹,得到這一信息後,中科創星想到曾助力抗擊埃博拉病毒的“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正好可以解決醫護人員在靜脈注射過程中血管評估不準確、穿刺點選擇不當,繼而造成藥物外滲或血管損傷等輸液併發症的問題。

於是,中科創星與被投企業中科微影一起,及時組織捐贈了47臺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而在設備送達後,中科微影的工作人員24小時全程在線培訓及協助一線醫護人員,全天候待命,隨時響應,確保設備操作安全、高效。

“防護服、護目鏡和三層手套讓每位醫護人員都顯得很笨拙,更是給靜脈注射帶來了挑戰。血管成像儀能夠實時地顯示出靜脈的粗細、走形和佈局,幫助我們護理人員尋找靜脈,減少穿刺次數,減輕護理工作量,減輕反覆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苦,非常適合在臨床上使用。”在湖北荊州市中醫院支援的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療隊護士長辛曉燕表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眾多“硬科技”第一時間開展了技術支援。米磊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截至2月15日,已有近20家中科創星投資的“硬科技”企業行動起來支援“抗疫”前線,除了紅外血管成像技術,還有基因檢測、藥物研發、大數據監測、紅外測溫、空氣成像等,這些中科創星被投企業的“硬科技”產品應用,在各個環節發揮著作用。

他同時表示,中科創星還將繼續與被投的“硬科技”企業一起,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用科技賦能疫情防控,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各顯神通”,在各自領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萬眾一心,‘硬科技’馳援,勝利就在前方。”米磊最後表示。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