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保持平靜的心態?

Cc_Rock柴超_柴偉


保持平靜心態,實質上是個情商問題。能妥善管控自己的情緒就能保持平靜心態。這需要長期不斷的多方面修練:修練正確的三觀,修練理智的思維,修練對富貴名利的淡然,修練寬厚大度的心胸,修練遇事三思的習慣……


其樂在衷


這個題目有意思。

二十多年前,有一次採訪中,出差到福建南平市,夜裡完工後,獨行至南平的一座半新不舊的大橋上,大橋的名字有點記不住了。

站在大橋上,春夏之交的閩江,風吹來,很是涼爽,江上漁船點點,橋下不遠處有一艘漁船似乎獨然而泊。

這漁船上,是一家人在吃晚飯,甲板上支著一盞油燈。漁船在搖曳著,油燈也在晃動著。透過油燈的光,漁船上的一家人隱隱綽綽,船反而顯得寧靜了。

站在橋上的我,似乎被感染了,不管了身後的車水馬龍和來來往往的人們,覺著,這一天忙碌的採訪後,這時最是平靜的時刻。

我一直望著那孤獨而溫馨的船,知道這船裡的一家人,在過著他們慣常的平靜生活。

古來,閩江上,在海邊,就有“連家船”。漁民(或有疍民)以船為家,以江河為生,艱難而堅韌地生存生活著。

他們也想改變,也確實在努力要改變著。但時與勢,卻讓他們往往付出太多,得到太少。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才有了自己在陸上的家。

可是,生活的境遇或大環境改變了,他們會作出如何的回應呢?

後來,從閩北的南平,我又到了閩東的寧德霞浦,在海邊又採訪了“連家船”。

我問一位船主,為何不在岸上的家睡覺?他說,他們夫妻倆己經在海上生活了幾十年,習慣了海的節奏,在陸上的家裡睡過一陣,感覺太安靜、太平靜了,因為聽不到海浪和海風的聲音,也沒有了漁船上下的搖動,反倒睡不踏實了。

於是,他們回到了漁船上,繼續他們連家船生活。而他們的子孫,回到了岸上,過著他們的新生活。

後來,最後的連家船在海邊,在閩江上,還是消失了。不知道那對老夫妻是否己習慣了岸上的生活?

平靜的心態,實際上也是因為了一種選擇。選擇是因時與勢,在能與不能,可與不可之間作出判斷,然後堅持之。在堅持中,成習慣,並享受苦樂哀痛,經歷平坦坎坷。如江上海邊的漁船點點,每一處漁火,都是喧鬧後復歸的平靜。

個人淺見,請賜教交流。


道山客語


你好,我是小米,很高興分享這個話題,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分享如下:

第一,為人沉靜。生活上,保持低調,甘於寂寞,減少不必要的應酬與喧囂,減少非原則的紛爭與對抗。

第二,處世安靜。對人友善,以和為貴,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強加於人,不要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空想,實實在在做一些事,既減少了爭議,又提升了境界。

第三,自處寧靜。閒暇無事的時候,讀一些書,悟一些道,也可以做一定時間的靜坐默想。靜靜的去清除精神世界裡的一些汙染,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時常保持清澈明朗。這樣,你會時常感到很充實。

第四,遇事冷靜。工作上,分清是非對錯,輕重緩急,做好自己分內之事,減少沒指望的奢求,不必要的紛爭。通過努力能夠得到的,盡力爭取;百折不撓一無所獲的,果斷放棄。

第五,心態平靜。活到老,學到老,對不會的東西,不懂的道理,要謙虛謹慎的去請教,去學習,這樣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就會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提升,以至於圓通四海,靜涵萬物。

以上是本人的分享,請大家參考,如有不妥請加以指導!再次謝謝。



大米V小米


最近,剛讀了王陽明的書寫到:

他的一位道家朋友對人說:“王陽明此番前去,必立大功。”人問原因。這位道士說:“我觸之不動。”

觸之不動”正是王陽明心學的目標,它是希望我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處境時都應寵辱不驚,不因得失而動心。

王陽明說:“靜並非不動,動也並非不靜。戒慎恐懼就是念頭,為何要區分動和靜?”



庾樹


如何保持平靜的心態?這是考驗一個人的心理定力與綜合素質的指標。

遇事不慌,處擾不驚,心平氣和,沉著冷靜,都是對人心態的描述,然而,看似極其簡單但卻讓一般人難以做到。所有那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人生軌跡中鍛鍊鑄造而成,也和成長環境有關。

一個生存在條件十分優越家庭環境的人,衣食無憂,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人,往往心理素質承受能力都很弱,因為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親自去動手,也不知道眼下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根本用不著動腦動手,可一旦開始獨立面對這一切的時候,就會感到手足無措,尤其是遇到哪怕一點點挫折和不順心如意之事,心理防線立刻崩潰,毫無招架之力,無論如何都不能保持平靜的心態。

要想保持平靜的心態,就必須到社會上去闖蕩,經風雨見世面,適時進行挫折教育,在各種錯綜複雜環境中鍛鍊成長,從而做到勝不驕敗不餒,榮辱不驚。

與此同時,還要經常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情操建設,練就客觀公正,全面準確看待身邊的人和事,不做非分之想,杜絕不必要的奢求,無欲則剛,學會包容理解他人,養成心胸豁達開朗的性格,秉持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的道德情操,對於名利得失、金錢物質,榮辱高低等一切外在因素都能看清看淡看透,不攀不比,平心靜氣地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始終保持平靜的心態 。





侯玉石


有人問我,誰是我今生渡不過的劫?我想那就是我自己,今生今世,當下的生命,當下的種種……就是我們每個人今生要渡的劫。我們關注什麼就是給予什麼力量,得不到,已失去,自我,自私,我執,本能,秉性,人性都是劫的種種……渡劫就是超越這些,只是超越了這些,你還是人嗎?哈哈

在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中性的,但是對我們人類來說,我們必須把這一切都分出好壞對錯來,然後去追求好的,規避壞的。

我們越追求好的,就越害怕壞的,就越恐懼。

所有的事情,越是被我們分出好壞來,它就會越成為我們的恐懼模型。

你越追求勝利,你就會越害怕失敗,這個害怕失敗的恐懼模型就會越嚴重,比如為什麼旁觀者清?因為博弈的雙方被籠罩在勝負的恐懼模型中,那個越對勝利執著的人,就會越害怕失敗,而在恐懼的籠罩下,人會失去理性。而作為旁觀者,勝負跟他們無關,因此,他們內心波瀾不驚,可以完好調動理性去分析。

再比如考試,你越是追求成績,追求排名,越是重視結果,往往就會越考不好,道理一模一樣,勝負心越強烈,越恐懼。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本能意識才是主人,而人類的理性,僅僅只是奴僕,只要我們在生活裡面去角逐各種輸贏,介意各種勝負,執著各種得失,那麼我們就會在恐懼的本能意識的驅動下做每一件事。

是非心越重,恐懼模型越嚴重。

而當勝負對我們無區別時,恐懼模型自動消解。

這跟旁觀者清的道理一樣,勝負對他們無區別,於是他們沒有恐懼。

當我們能消解所有的好壞對錯時,所有的恐懼模型自動消失,因此,從這一個層面出發,我們說人生無意義,才是最高明,最有智慧的人生價值觀。

所謂的無意義,就是所有的日常生活裡面的【利】與【害】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勝負,一個最頂級的球員,其內心要達到最穩定的狀態,就是沒有恐懼驅動的狀態,他渴望勝利,但他也不害怕失敗,他只是全力去打好每一個球,我們或者可以說,這樣的球員的大腦裡面,事先沒有存儲任何勝負的恐懼模型,因此,他可以從容的對待每一次得失。

我們每一個人,無法選擇我們童年的恐懼模型,這些已經事先存儲在我們大腦裡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這些恐懼模型消解到最低程度,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個人生無意義的價值觀。

人生無意義,就是一切都一樣,一切都可接受,這是一種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沒有恐懼的驅動下時,所產生出來的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就是人生無意義下的人生意義的追求。

這是一種真正的思想自由,即使這個狀態在現實裡面不可能達到,但這卻不妨礙我們在思想邏輯上可以推導出來。

這就是人生無意義的真正價值。

它是一種真正的內心強大,一切都波瀾不驚。

有人告訴我,苦難就像我們的手,只會握,痛苦,只會伸,痛苦,運化自如才正常。

心如明鏡,任何世間萬物來了,來了就走了。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心裡面保持一種坦然,如一面鏡子,宇宙也可以裝在裡面,沒有也可以獨自相處。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你待著。你來或者不來,我都在那裡;你愛不愛我,我都在那裡;你要不要我,我也在那裡。觀自在,從容、包容、不動。

開悟的意思並非是變了一個人,而是你開始知道,你是誰。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情緒的奴隸,思考的奴隸或者別人的奴隸。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世界,永遠都是我們心中的自己;人生,對於不懂它的人來說,不是恩賜,而是懲罰,如今,你活在恩賜中?還是懲罰中?直到當有一天我們具備了某些覺醒的能力,我們才有可能出離自我,超越自我,來到另一個自由的境界,擁有靈魂的自由。

說智慧,說覺悟,不是為了跟誰論是非論道德,高下,左右……是要指出起煩惱的因,為的是 了心苦 不起苦。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性格,之所以碰上這些人事,是有萬千善緣的,沒有一個是多餘的。所以既然來了,我就好好的享受;我就好好的面對;我就把它變成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對抗什麼,便是給予什麼力量; 接納什麼,就是讓自己更強大。

同樣一個人,再同樣一個社會中混,都混得很慘;埋怨社會不公即便是真實的,但是是沒有意義的,這是下策;改變自己,融入環境,做一個萬金油去獲得世俗成功,這就是中等人;研究人性和群體思想特性,和自己固執目標之間的種種結合可能性,然後用某種方式明著順應了社會潮流,暗地裡實現了自我固執期望,就是上策。

譬如,同樣是泡妞失敗,A可能去和妞一起自焚,B可能忘記那個妞另找一個,C可能讓自己變得愈加風度翩翩魅力四射結果最終要麼是得到了妞,要麼是因為平臺更高了有了更多選擇自然讓心中的不淡定蛋定了。

哈哈,說多了都廢話。經歷多了,大風大浪過了,沒有患得患失了,自然就平靜了。

我們是一切的根源,沒有了自我,我執,一切自然就沒有了著力點,然後消散。所以學會出離吧……哈哈。如果不能,那就轉移注意力吧,把注意力沉浸到其他地方,忘我。



太陽天然笨真


我想介紹你聽一本書《一平方米的靜心》!

當你感到很煩的時候!要及時喊停!把自己從煩躁裡面抽離出來!不能被情緒左右!

試著去喝一杯水,不要想事情,用手捂著水杯去感受水的溫度,用舌頭去感受水的溫度,喝進去以後感受水在身體裡流動……總之,要沉浸在你做的這件事裡!不要去想讓你煩躁的事!

遇到不開心的事,要學會轉移注意力,爭取兩分鐘的停頓時間,等你停頓以後再去看之前的事情,你會發現自己剛才的狀態很糟糕,會及時修正自己的方法!



藥師媽媽


早中晚都念三遍(心經)你就自然平靜下來了。






來米快淘小鋪


要想始終保持心裡平心靜氣,你應該對以下現象要有深刻的認識才行:

*人世間,職分三教九流,人分三六九等,形形色色人等應有盡有,性格千差萬別。

*人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軌跡,為人處世不盡相同,各有特色。

*一分辛勞,一分收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得失相齊,禍福相依。

*順勢而為,知足常樂。


探索者Kcarl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無數事情,要做無數個決定,要應付各種各樣的棘手的問題,所以,我們會感到有壓力,要消除它們,我們就會焦慮,就會心中燥動不安,就不會安寧。

這種因為執著心,愧疚心等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而無法自拔的狀態人皆有之,求心安即我們想保持一顆安定清靜的心,不因外屆的打擊和誘惑而搖擺不定。

不過於狂熱地去追求心外之物,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如果人對於外界的事情心有掛礙,並由此而生出來懊惱,歡喜,那麼內心不安的原因,但我們受外界影響的習慣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們的這顆心就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

明代心學家王陽明的弟子曾向其請教:為何天地間的善難以培養,而惡卻難以去除呢?

王陽明認為因為人心中有善惡之念,這善惡之念引發好惡之心,這好惡之心才導致人們為善或為惡。

王陽明在回答中舉出花草的例子。

當人們想賞花的時候,就認為花是好的,而它周圍的雜草就是惡的,因為那些雜草影響了賞花兒的效果。而當人們要用那些雜草的時候,則又認為雜草是善的,因為此時雜草於我們有用,我們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因外物的牽引,影響我們的好惡之心,來決定我們的善惡之事的。

好惡之心決定善惡之事,那我們心的善惡到底由誰決定呢?

此時要提到著相,什麼叫著相,我們的心著在花草的這個相上的時候,花草有意義,但我們的心沒有著在花草這個相上的時候,花草無意義,花草的意義由我們的心來決定,此時可能會有朋友覺得這很正常啊,我們注意花草的時候,我們才會在思維中有花草啊,我們沒有注意花草時,

著相就是內心不安的原因,但我們著相的習慣已經深入骨髓。

我們大多數情況下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大家不都是這樣嗎?有什麼不對嗎?

也正是這種從眾的心理更加加深了我們的認同,因為這樣安全。

我們要安全大概就是因為內心有不安的成分吧。這

些不安的成分從何而來呢?因為受外界影響,我們不妨嘗試一下,當我們的思維中如果沒有任何相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思維嗎?

過度思維會帶來焦慮,那麼,我們還需要思維嗎?

需要強調的是,思維只是工具,思維可不是生命本體,不思維不會失去生命,思維過度會有生命危險,思維是我們應對世間生存的工具,沒有思維狀態的具體分析就是,我們頭腦中沒有任何事情的分析,沒有任何語言的思考,沒有任何聲音的迴盪,沒有任何具體的物體形象。

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我們生活中具體的相,我們有沒有嘗試過這種沒有任何印象聲音的時候,我們是什麼樣的狀態,如果回答:就是個清清靜靜的,就是個了了分明。

我們一定要記得盡人事,聽天命!

這個並不是悲觀,這個是遵循道法自然。我們既然已經思考過了,選定了方案,就要先暫時放下此事,去處理其他更重要的事。

人生要想自在,就要拿得起,放得下,就要在該做什麼時做什麼,例如該睡覺時就睡覺。

不必擔心,不必憂愁,別去做自己已經知道不應該做的,去做自己已經知道應該做的,則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戰勝自己,拿得起,放得下,自然自在!

如何能放下,不受外界影響呢?

(1)自我安慰法則

每個人都會有慾望,有些人甚至慾望特別大,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

凡此種種,只需要保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這樣你就會變得越來越開心快樂,反之,總跟上面比你會變得越來越苦!

中國有句老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生屈屈幾十年,你比得過來嗎?

(2)自我甩包袱法則:

你信仰什麼就把包袱甩給什麼,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懺悔,你信仰佛,那就把包袱甩給佛,你信仰主,那就把包袱甩給主。

什麼都不信也不是沒有出路,那就把包袱甩給老天爺,老天爺自有安排,再不然就把包袱甩給命,讓一切隨它去吧!好壞皆有因果決定,隨遇而安才能讓內心波瀾不驚。

(3)自我平衡法則

尋找到平衡點就等同於尋找到世界的支點,感知到因果就等同於進入覺悟的法門,自我平衡法則其實就是因果平平衡,我們需要斷因果,找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明心,久而久之就能明心見性,你需要時刻審查自己的內心,但凡做到了,你會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