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多數中國股市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購買股票型基金?

羅利超


個人認為這就是證券歷史發展歷程,不論是哪個市場都是去散戶化,在美國七八十年代,大量投資者以散戶為主,基金機構佔少數,但是三十年過去了,機構投資者佔到了80%以上,散戶反而下降不足20%。對於中國A股市場來講,首先成立時間不足30年,另外股市波動較大,暴漲暴跌,確實給了很多人暴富的機會,同時也給了讓你破產的準備。

回答這個問題我會從兩方面給大家解答,首先從一名專業投資者角度,看待散戶與基金:

  • 散戶對股市的專業投資分析能力一定不如基金經理,有的散戶基本無金融投資經驗,直接進入股市,但大多數的基金經理,都是長年從事投資行業,對市場分析和把握優於散戶。

  • 散戶消息面滯後於基金公司,市場上往往某個影響市場或個股消息時,基金經理對消息的解讀要優先於普通散戶,同時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允許基金經理對企業進行盡調,直接瞭解企業基本情況,但是如果你只是個散戶,你也沒權利去直接面對面瞭解一家上市公司情況。

  • 散戶的資金量在市場上就是韭菜,基金經理操作的基金的資金量遠遠大於普通散戶,在市場上,擁有資金就擁有話語權,散戶在股票裡如同一隻螞蟻。

  • 總體基金回撤要小於普通散戶,基金購買股票一籃子標的,同時選擇股票標的也會優於散戶,因此當大盤下跌10%時,基金虧損基本也在10%左右,但散戶持倉個股有可能下跌20%—30%,虧損更多。

這就是散戶與基金的差距,但是換一個角度去分析散戶的心理:

  • 以為買基金就一定賺錢,虧錢就認為是基金經理水平不行,當市場行情總體較差時,基金公司業績同樣也會表現較差,因此,散戶認為沒賺錢就是實力不行,沒幾個會結合當下環境對基金進行分析。

  • A股股民賭性較重,大部分股民認為自己炒股水平要大於基金經理,對於基金經理來講,年複合收益在20%以上就非常了不起了,但是對於散戶來講,都覺得自己炒股可以翻倍,20%太少,把資金交給別人,體會不到資金的刺激感。

  • 不少基金公司確實存在老鼠倉行為,部分基金經理不作為,對基金不負責任,任由其虧損,不做任何操作建議,導致不少客戶在購買基金時虧損嚴重。

最終給大家個建議,基金經理的水平一定是大於你自身水平,從來沒買過基金而且炒股還一直賠錢的投資者,我建議你們分出哪怕10%的資金去做一些基金投資,半年以後可以對比一下股票業績同基金業績,正常情況,如果基金經理水平可以,漲的比你多,跌的比你少。

最後感謝大家閱讀答,認為對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點贊,也希望大家可以將自己觀點表達出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你把你瞭解的分享給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訴大家,一起學習一塊進步!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信交流,歡迎大家!


股海無涯


覺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啊,基金經理不專業,錢放別人口袋裡不安全什麼的。

事實上,好的私募產品,比如重陽,淡水泉之類的年化20已經保持了很多年,只是由於准入門檻高,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這類產品。就更不用說當年澤熙的產品了,更是有錢都不一定搶的到。這種產品多安全,有大量的對沖和風控,比散戶自己做好多了。

可是很多人就是不信邪,覺得自己就是牛,在市場比誰都厲害,今天漲了明天跌的。確實有些基金經理確實不專業,沒有什麼市場經驗,那你選成熟品種啊。

可是業績穩定的,你覺得人家成長性不夠,盤子小的你覺得人家不專業,那就只有你自己天下第一了。

現在的市場裡,各種基金不僅僅只有股票一條路,事實也證明,只有多種手段途徑,才能保持穩定的增長。比如說,大盤在橫盤震盪期間橫了半年,大多數人都不賺錢,可是這時候持有鳳凰式期權就是好的選擇。普通人能做嗎?

明年一定是期貨和期權紅火的一年,但是不用想,千萬別對散戶開放,會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說,如果不是因為自大、貪婪還有各種的被迫害妄想症等等原因,完全不懂市場的投資者,為什麼不從基金開始選擇進入投資市場?


瞌睡蟲的窩


首先需要明確股票與股票型基金的區別

基金公司需要收取一定的交易費率

股票是上市公司的產權憑證,同時也是上市公司的融資手段,股民可以通過股價的漲跌在二級市場上買賣交易獲得盈利。

股票型基金是由基金公司管理的投資產品,一種主要投資於股票市場的基金,其中股票的持倉不低於80%,公募基金會收取投資者的管理費以及交易手續費等。

股票型基金並非能得到市場的最高收益

相比股票的高收益而言,股票型基金更像是一種股票市場的投資組合,其拉低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可能達到的最高收益,所以對一些只看重收益的股民而言,股票型基金的收益不如股票,其投資價值也就不如股票了。

不相信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

基金是由基金經理進行管理的,與個人投資不同,只要購買了一隻股票型基金,就相當於將錢交給基金經理,所有的投資策略都由基金經理來做。有些股民不信任基金經理,覺得自己的投資水平更高,所以不願意購買基金。

實際上,股票型基金的風險要遠遠小於股票

股市有一句俗語,說的是散戶在股市中“七虧二平一賺”,盈虧可見一斑。這是由於股市波動大,風險高,散戶沒有足夠的信息源獲得相關信息,沒有受過專業的投資訓練,更沒有雄厚的資金,可以在市場產生變化時作出迅速反應,所以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都是虧損得多,盈利得少。

股票型基金則不同,本身即為分散股票的投資組合,一隻公募基金動輒10億以上的資金量,可以支持基金經理的持倉調整。管理基金的基金經理受過專業的投資訓練,能更快的掌握資料,迅速對市場做出反應。所以,對散戶投資人來說,股票型基金的風險比直接投資股票市場還是小很多的。

綜上所述,投資人不單要看重收益,更要看到收益背後的風險,再進行投資選擇與資金配置,才是明智的投資方式。


度小滿金融


實際上,中國股市中,基民投入的資金可能與股民相差無幾,所謂大多數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中國股市開始有證券投資基金是在1998年,當時首次發行兩隻封閉式基金,分別是深市的基金開元和滬市的基金金泰。兩隻基金上市時,還受到類似新股一樣的炒作。

國外早就有證券投資基金了。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股票上市的數量越來越多。股票市場亟需各路龐大的資金來託市,比如傳說中的國家隊,還有各種社會遊資。而借鑑外國的經驗,籌集證券投資基金,也是一條重要的思路。

最初市場只有封閉式基金,後來又發行了開放式基金。在幾次大牛市中,伴隨著市場的逐步攀升,證券投資基金的發行量迅速增大,到現在已經成為一支數額巨大的不可忽視的市場中堅力量,估計除了國家隊,已經沒有別的機構投資者能有這麼多的資金與之匹敵了。

但是仔細一看,買股票型基金與買股票實質都差不多。因此在熊市階段,股民所經歷的痛苦基民一點不拉地一樣承受著。正如王菲的歌曲《棋子》中所唱的那樣:

想走出你控制的領域,卻走進你安排的戰局。我沒有堅強的防備,也沒有後路可以退。

想逃離你佈下的陷阱,卻陷入了另一個困境。我沒有決定輸贏的勇氣,也沒有逃脫的幸運……


JohnTim2018


說到基金,先要了解基金的形式,我知道基金有: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分級基金。開放式基金就是基金份額是不固定的。封閉式基金就像股票那樣,份額是固定的。分級基金,比較複雜,一個基金可以分拆成AB,A的投資是固定收益回報,A的資金借給B去投資,B要給A固定回報作為利息。個人理解這些基金的優缺點:開放式基金有點在於可以拿你買基金的錢去炒股。缺點:是因為我國股票交易制度,帶來了開放基金的缺陷,那就是漲跌板制度。若基金買入了某股,突然預期業績極好或者前期停牌重組,出來預計7個漲停板。那麼顯然,在第一個漲停板的時候大量資金買入該基金,基金卻不能買入此股。前期基金資金很顯然會被拉薄收益。當遇到黑天鵝呢?基金本身有最大兌現額,是的沒錯,遇到黑天鵝你是兌不出的。很顯然有點失衡。封閉式基金是比較早的基金。這個的缺點呢,基金的資金量是開始成立的基金量,成長之能靠炒股盈利成長。個人覺得這種相對於投資者較為公平。但是基金體量很難成長。但是基金選股較多。所以也基本上基於市場。分級基金怎麼說呢?投資股票相對來說比較集中某個板塊。升的時候B級會猛漲,本來這就是自帶槓桿的基金。這兩年,對這種基金的質疑比較大。很多投資者不知道這種基金的情況,買入很容易造成虧損。

當然這都是明面上看到的制度,制度上個人覺得封閉式基金比較公平,但是,這些年提倡是封轉開。開放式基金有開放式基金制度上的優勢,便於大基金體量的出現。非明面上的呢?基金公司在交易上對各個基金有內控。比如早上同公司的一支基金買了某股,其他的基金今天都不能對該股減持。也不排除公司幾個基金去抬一個基金,做出某支明星基金。從而吸引客戶投資。還有其他的種種。大家懂的就行了。說這麼多,個人覺得沒有股票交易經驗的,才接觸股票的,可以找幾個封閉基金。基金投資經理最好是高學歷(經濟類碩士起步),十幾年的從業經驗。這樣的基金經理大多追求不一樣。可以從這方面瞭解股票。投資經驗多的股民,我就不多說了,既然進了賭場,豈有自己不過癮的道理?


Mr丶Liu23


不知你所說的基金是否僅指公募基金?最近七八年來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確實原地踏步,僅僅貨幣型基金規模仍保持了較快增長,或許你希望以此來說明國內投資者仍是不成熟的、落的。

但投資標的主體以股票為主的私募基金、信託、保險、券商專戶和銀行私人理財均保持爆發式增長,且預計最近一年多的運動式去槓桿風雲過後,仍會保持高速增長。

最近幾年A股機構投資者佔比確實是在逐步提升的,但不會一蹴而就,這方面的數據很容易查。但在滿足100萬、500萬等門檻後,投資者對投資機構的選擇是多樣的,僅僅盯著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意義不大。至於公募基金本身確實也面臨各種形態、各種理念投資的激烈競爭,也處於一個優勝劣汰的發展變革陣痛期,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公募基金行業的人才外流新聞最近幾年特別頻密。。


侏羅紀裡的老鼠LK


大多數散戶寧願買股票也不買股票型基金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一、股票波動大,風險和收益都被放大了:

相對於基金,股票的波動大,風險和收益都被放大了很多,雖然從中長期來說,可能二者差不多,但是,股票存在短期賺翻的可能,所以,很多人都惦記著這一點!

二、中國大多數人缺少安全感,覺得錢放在自己手上更放心:

相比於把錢交給基金經理,還不如把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即使虧了也不埋怨誰。

三、基金公司的誠信問題:

大多數散戶都聽說過基金公司一些違規新聞,有的缺少職業道德坑基民,與別的公司進行利益輸送或者利益互換等,所以,基金的信任缺失了。

四、中國人大都有武俠情懷或者說是英雄夢:

中國人大都有武俠情懷或英雄夢,在和平年代,你不可能馳騁疆場,在股市你可以自由發揮,你手中的籌碼就是你的士兵,勝敗皆在你手!


K濤資本


主要是對基金公司和操盤手不信任,分配機制不公平!

→現在情況是不管操盤基金的賠賺,基金公司和操盤手他們一樣賺錢,苦的是買基金的老百姓,賠的是信任他們的人的錢,而不是基金公司的錢。基金公司是穩賺不賠的!……

如果他們把收費方式改一下,跟國外似的,按照一段時間內的利潤來進行分成,哪怕拿走30%利潤都沒問題,反正一個基金裡,基金公司也是投了錢在裡面的。賺了錢,投資的人和基金公司都能有利潤;要是賠了錢,基金公司和投資者一起賠錢,老百姓認賠,願賭服輸嘛,自己也要承擔投資風險。這也比較公平,最多下次換個別的收益好的基金買,不買你家的就成了唄!

指數基金相對比較簡單,大盤2800以下的時候買,只要有決心和毅力,買到4000,大盤總有到4000以上的時候,到時候賣了也能有不錯的利潤,何必把自己錢給別人管~~


黃旗老虎


絕大部分基金經理人的水平與散戶沒什麼兩樣。牛市一樣賺錢,熊市虧錢不比散戶少,還要“旱澇保收”地拿管理費、申贖費,經營的錢都是基民的,與他(她)毫無關係,除了年底基金經理人排名。旱澇保收讓基金經理人根本沒有壓力。蒙對了有名氣,蒙錯了下次繼續,終有蒙對的時候。當很多基民看清事實後基本與基金揮手“下次不見”。看看熊市中有幾個基金還在為基民賺錢?看看有多少私募今年清盤。連私募都如此,公募基金還會有基民嗎?


老狼144043435


買過一次基金。那幾年定增正火,基金經理說買吧,肯定賺的,他們的領導就買了很多,什麼的。當時不懂定增,但聽他說的樣子,應該是會盈利的,於是買了。封閉半年後開放,一開放就浮虧百分之十。到了可以贖回的日子浮虧更多。而且贖回還要交不少的費用。真的呵呵了。你把我的錢虧成狗了,還收我那麼多費用。怪只怪我自己不該信什麼基金經理。他只想著自己賺錢,至於基民賺不賺錢對他來說是無所謂的。以後絕對不會再買基金了,反正熊市也是照樣虧損。不否認有優秀的基金經理,但是我覺得遇到渣的可能性會大得多,你不知道你買的基金是什麼樣的人在管理。履歷什麼的不要盲信,疫苗都有假的,更何況是網上的一份履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