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有什么本质区别?你更欣赏哪一种?

老孙遁世无闷


“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的本质区别在于尊道还是违道。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道是自然而然、清静无为的。因为万物的生发变化自有其运行规律,在治国方面,能遵道而行即是“无为而治”,背道而驰即为有为而治。老子以圣人为例,他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无为而治,不是要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做就什么也成不了。无为的意思是统治者要遵循自然规律,摆正人和天地万物的关系,不能为所欲为,恣意妄为。

道是无为自然的,所谓“为”,就是人为的、任性的做作,无为就是“无违”,不违反道的自然运行规律。庄子说“人为,伪也”,就是背离道的自然无为,搞政绩主义、形式主义,将个人意志通过权力机构变成天下人的共同遵循,制定名目繁多的礼法制度,约束人性,压抑天性,排斥个性,将天下百姓统御在自上而下的君主意志之下,这是政治上的有为而治。

有为而治的结果只能是,以皇权为核心的统治集团成为高高在上的神权象征,皇权超脱百姓,成为“天子”而为所欲为,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死也不能申辩,并且要山呼万岁,谢主隆恩。

文武大臣狐假虎威,层层盘剥百姓,鱼肉人民,人民不得反抗,反之抗之则被冠以逆民、刁民的名号,予以残酷镇压。执行过程中,又完全视亲疏远近和统治者的感情好恶而定,杀无赦,没法申辩。这都是有为而治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秦国末期,赵高、胡亥制定严刑峻法,以统治人民,造成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被征发去北方戍守,因大雨延期。秦法规定,误期当斩。继续前行也是死,造反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于是造反。严刑苛法就是有为而治的典型。所以老子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汉初,刘邦、文帝、景帝等皇帝及其张良、萧何、曹参、等名相大臣以秦亡为戒,多崇尚黄老无为思想,宽徭薄赋,与民休息,节欲崇俭、爱民养民,保证了汉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道,不是不要律法,而是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一切行为规范,包括律法制度都要遵循天道,照应到天下百姓的情感意愿,不能强加个人意志,违道而行。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与百姓心相通,不苛刻百姓,纯任自然而法之,则百姓归心,天下太平。

举个现实例子。当前疫情严重,如何理解有为与无为?并非说积极应对就是积极的“有为”,“有为”没有什么积极和消极之分,凡“有为”,都是妄为,都是“有为”。

疫情的爆发是人类盲目自大,“勇于敢则杀”的必然结果;战疫正是“无为”而治的必然选择。我们对中、西医有一个普遍的看法,那就是西医哪疼切哪,中医总是望闻问切,探寻病原,辨证施治。所谓无为,就是积极溯本求源,寻找病毒生发的根本原因,在遵循病原体发生变异规律基础上,科学地制定预防措施。

此次战疫积极引进中医中药,不盲目迷信人造机器,而采用中西结合,中医为主的治疗方案,正是中医“大医治未病、综合施治”的无为而治思想。擒贼擒王,治病找根才是无为之治的精髓所在。

老子说“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大治也。治病何尝不是如此?


问道黄老


无为而治,孔子曰,在《论语卫灵公篇》,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圣人之治,老子言,在《道德经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简言之,孔子的无为而治,圣人无为。老子的圣人之治,民无为。

坐着不动,站起来走动,都是一种行为。相对而言,静无为,动有为。

普遍现象,张冠李戴,无为而治,孔子曰强加给老子。无为而治,孔子曰的,老子言的,圣人之治。


赵日金141


有为而治是按照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力和喜好做事,不管大众的想法,也不按自然规律办事。

无为而治是按照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去办事,顺势而为,顺其自然,条件不成熟就什么也不做,等到时机成熟就顺势而为。比如,冬天不播种,因为播下种子也不会发芽,那么冬天就什么也不做,等到春天才播种,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才符合农耕文明的生产规律。


飞飞猫说话


有为而治的本质是萤火虫的光芒,无为而治本质是发出太阳的光芒。

无为而治有战略纵深国土,有为而治事物肤浅于表像的让人一览无余。有为与无为格局大不相同如同武统中,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面积相比较。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谁为此者,天地尚不能久,何况有为于飘风暴雨的作为,自见,自矜,自是,更不能长久了。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

有为而治在道德经认为吃剩的菜,多余的肉,余食赘肉。

无为而治,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外其身无为而感悟生存之道。

取天下常以无事,无为而治。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为而治。

无为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让思想产生灵感,创造无为的境界从而达到战无不胜的俯看天下的气势。

有为而治是表面上理解了以杀人为乐,不可得志天下的含义,但做出的行为是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重则失君。有为而治常常心浮气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写小说江山画卦



诗意人生Y


"无为而治"是古代老子提出来的,记录在其《道德经》上,是老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概括。与"无为而治"相对立、在某些条件下又互相转化、统一的就是"有为而治"。两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用现代的理论观点看,是对立统一的。上述两方面,就好像静止与运动、自然与社会、普遍与特殊等等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样。

就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对性来说,"无为而治"不是什么作为都没有,而是这个主体没有作为,辅助体可以有作为;相反,主体有作为,辅体没有作为。这部分起作用,那部分不作用。又如,自然界在作用,人类社会不直接作用;如酿酒,有时人为做作,有时自然发酵。又如,地球同步卫星,卫星上升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但卫星相对于地球却是静止的。

过去无为,不等于今天无为,今天无为不等于明天无为;这里无为,不等于那里无为;这个无为,不等于那个无为;多数无为,不等于少数无为,反之亦然;…。同理,"有为"亦然。

"无为而治"或者"有为而治",在实施的时候,总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那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遵循人们已经揭示、认识和掌握的客观规律。至于,未知领域的开拓,也是要采取循序渐进、科学的方法进行"有为"或"无为"。

因此,我们不能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绝对化的认识和判断,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地肯定或否定哪一方面,即不能无条件地欣赏"无为而治"或"有为而治"。



观彩云


没有区别,话看你怎么理解,关键是《人》,无并非空无一物,无为而治理解上相对政策放得宽点,但是,仁政!德政!王政!终究还是离不开法治的相辅相成。主政者多务实少务虚,给民多些自由少些约束,人民就容易创造更多财富,大概就是《老子》口中的,无为而治。


道之人137113144


有为而治,明也,无为而治,庸。


疾恶如仇13579


《有为而治》:(著相生心~无事找事),故生(烦恼忧愁~伤害自它)。

《无为而治》:(清净平等~随缘而应),故能(智慧常居~安详恒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