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

龙飞凤舞初中函数学习


老子从没言过“无为而治”,言的是“圣人之治”,在《道德经三章》。

无为而治,孔子曰的,在《论语卫灵公篇》。

白纸黑字分别印在书里。


有话少说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

老子告诉统治者,应该遵循无为的治国理念。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认为,无论是大自然界还是社会,管理一个国家,都应该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人民的生活本来是什么样,你就要保持这种自然的状态,不要去干扰他,去强迫他。

老子认为,社会有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而不是靠外来的力量去改变。统治者采取无为的政策,那么老百姓就会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统治者清心寡欲,老百姓就会走上正确的道路,统治者不去打扰社会生活,老百姓自我发展,就会更富强,统治者减少欲望,老百姓自然民心淳朴。这就是无为的理念。

但老子又担心统治者误解了无为的理念,真的变成做吃等死无所事事的懒政,所以老子进一步强调,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用无为的理念,才能做成一切的事情。

在道德经的第三十七章,老子说的更加清楚,详解解读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那么,这是否是矛盾的呢?无为如何才能无所不为,如何才能做成一切的事情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上面所说的道法自然的理念。也就是说,无为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你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的精神成长的发展规律,去管理国家,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所以,老子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过一种减法的生活,这样才是自然而然的规律。老子明确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总之,“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梅心清骨


普通人认为老子说的“无为而治”是不用作为、不做事情,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不能乱作为、胆大妄为。《道德经》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治理国家、企业及家庭,都应该尊重自然法则,符合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适可而止,无过无不及,中道而行。则各得其所,各归其位,相安无事,才能健康久远。

现代社会因为过份强调人的作用、人的位置权力,而忽略与大自然的协调平衡,所以频频招来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恶劣报复,极端天气及各种灾难。若人类再不反思和改变,继续那样狂妄自大,最终的结果有可能是人类的毁灭。

所以,现代社会已进入躁狂阶段,更应该学习道家老子的智慧,适当调整人生及社会价值取向,更多地尊重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人类才会有美好前途!加油![玫瑰][玫瑰][玫瑰][祈祷][祈祷][祈祷]


喜悦心源彭会长


“无为”是老庄的核心理论之一。“无为而治”(出于《庄子》的“为无为,则无不治”)是道家的政治理想。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圣人效法天地之道,把百姓看作是用草札成的供祭祀用的狗。这不是蔑视、糟蹋百姓,只是说,圣人治国,不以整治百姓为念,不去特别地关爱他们,也不去拘束、干涉他们。让百姓不失其本性、本德,顺从自然的法则,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治而治才是真正的大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统治者应以“道”为法,清静而无为,休养生息,让民众各尽其能,各享其乐。

道家这种说法一般人是难以接受的。按常理而论,统治者治理一个国家,岂能无所作为?老子当时这么说,和他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的理想有关。那是个战争频仍,诸侯王公乱作为的乱世。老子的理想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代。所以老子说“无为”,前面还有段话,就是说还有个前提:“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百姓们能有食物吃,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知识也没有什么欲望,没有战乱和纷争。为此,老子还提出“不尚贤”的主张。不标榜贤人,不树立标兵模范,这样才能“使民不争”。人们行为端正,却不知是合乎礼义;彼此和睦,却不认为是仁爱;待人诚实,不觉得是忠信。



度度看看


读道家的思想,绕不过《老子》这本书,读《老子》这本书,绐终绕不过“无为而治”这一最重要的主题。

那么如何理解“无为”呢?

所谓的“无为”指的是什么?难道无所作为就能够治理天下?要真是这么容易的话,那傻子也能够治国平天下了,那努力和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很显然,“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什么都不做。它所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一、“无为”所强调的是不要过分的干扰或影响正常的事物或社会形态的平稳运营,进一步的说是让人们或引导人们不要违背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来做事情。顺应规律,就能接近于“道”这一境界。如春种秋收这一自然规律,违反了就没办法达到秋收的目标。当然现代科技发展了,有反季节和种植这一概念,但需要配套的东西也会更加复杂,其效果也不如顺应自然规律种出来的好。

二、“无为”还强调因循这一做法,也就是让事物延着固定的脉络轨迹运行,但因循并不等于守旧,也不是对传统或习惯的盲目遵循,而是在传统或习惯的基础上顺势而动,因此所谓的因循之道并不否定改革或变革,它更强调的是对于传统或习惯等约定俗成的东西进行修复,使之更适用于现实,更符合于自然规律的运营法则。

三、另一方面,“无为”还强调“修复”不宜用力过猛,因为传统或习惯本身就具有具大的惯性和存在的价值。用力过猛只会导致事情有更加复杂化,导致无法收拾。就像撑舵一样,用力过度,往往会有翻船的危险。

如何理解“治”呢?

“治”就是治国,老子本人就是贵族,属于统治阶层。他写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统治者治理国家。但道家治国的目的更强调的是让人们安居乐业、各有所得而不是富国强兵。

道家治国本质上是实现社会的渐进改良,而这种改良本身并不是要推翻旧的社会形态,而是在其旧的基础上渐渐的增加新的东西,以达到治国的目的,它更强调的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如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微信、支付终端、汽车等,当我们发现这些改变时,我们早已习已为常,也就是说道家所说的“治”,讲究的是不知不觉中让人们主动接受新的东西和观念,而旧的事物也会在无形当中逐渐陶汰。

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看不见的手”,让事情延着自然之道去运作和发展。我想这也是“领导”这两个字的精髓吧!

所以对于国家的治理或者企业的管控,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放任自由发展,毫无建树。而是要求领导人要最大限度减少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找到趋势,顺治而为,才会事半功倍。

所谓的治理,首先要相信人身上就有“独立自主,创生万物”的本性。因为信任,所以不乱干预;因为信任,所以放权让利;因为信任,所以认为唯有当每个人独立自主,才能释放出天然的创生能力和平衡的能力。正是因为对人性本质和人际自然关系的极度信任,所以老子认为,在政府减少干预和管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自然”得以释放,就会实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朴”的结果。

因此往往以自由为基础建立的社会会更加富强,而不自由的社会,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蔑视和不信任的基础上。一个领导人缺少信任能力的组织,是缺少竞争活力的组织,一个不建立在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是扭曲人性的社会。信任能力,对个人来说是个人财富,对社会来说是公共财富,一个上下左右缺少信任的社会,是运行成本高和低效率的社会,是缺少恒心的危险社会。

这就是我对于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解。





promise新德


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的理念。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同时他又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妄为、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规范,倾向于不妄为,适于每一个人。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一点值得注意。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研究无为而治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什么是无为?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老子所说的无为,绝不是什么也不做。他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里的“必作”利‘为’呜“治”都是有为的意思。“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

老子所说的“无为”约束的对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他要求各级官员不要干涉老百姓的权利,不要做违背客观规律的妄为之事,要轻徭薄赋、节俭民力。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取得,主要就是遵循黄老哲学基础上取得的。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对立统一的,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有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也有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面。黄老哲学的治国理念,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的代表,这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只能是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在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在位年数遇到战争、灾难时,就会显现出统治者动员社会力量弱的现象。因此说,对于任何一种理论都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





笑看古今来往客


无为而治[wú wéi ér zhì]

道家思想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1]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指导下取得。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尼罗河神殿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重要思想,也是道家的核心之一,老子讲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参悟、参透了"道","道"即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如白天对黑夜、男人对女人、天空对大地、高山对大海,而从现象中寻找到了规律!就好比一片森林,哪怕你不去打理他,他也能自己很好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也有其自然规律,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如果你强制性去干预,那就等同破坏了他的规律!老子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再引申到人事、生活、国家治里中来,提倡无为而治并不是不治,而是要尊从规律、重视规律的去治理,也提醒君王治国要尊从民意,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顺从民意,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就好比现在大家都需要五谷粮食,国家在治理时就要鼓励耕种、出台政策支持,而不是国民实际需求未满足而去生产其它东西或干预耕种,这是我理解道家的"无为而治",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福善易学讲堂


黄老学说在汉朝初期占主导地位。讲究顺天应人,自然发展,有其独特的观点。对当时发展经济,恢复社会生产力,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但世间万物,岂是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去发展的?

汉武帝之后,就抛弃了黄老学说,改信儒家,变为了大有为之政,这才有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按现在话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老子那个时代,他的这一套学说应该行,但时代在发展,总是拘于无为而治,就会有亡国的风险。


乾坤看世界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指导下取得。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