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的精华是什么呢?

静海修养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中的第一本也是最系统最全面的哲学书,老子是东方文化第一位哲人也是第一位巨人。很多人说哲学对我们普通人似乎没什么用啊,干嘛要去学习道德经呢?实际上哲学就相当于一栋房子的基础,人们住在房子里虽然看不到地基,但却不能没有地基。有句话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哲学这个人类的“地基”对于我们生活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之所以没有感觉到并非他不存在,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换句话讲:今天我们社会出现这么多看似荒诞的问题,都是我们哲学思想上混乱的结果,东方不东方西方不西方,有些四不像!



哲学是什么呢

哲学是人类探讨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和如何去改造这个世界的学问,可以说是所有其他学科之源。那么在中华文化里,道德经之于中华文化的作用就堪比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哲学!

道德经的精髓有哪些呢

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老子给我们描述了一整幅蓝图,那就是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和西方文化里的上帝创造万物差不多,他们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应该保持对上天的敬畏之心,而区别是:道生万物但不主宰万物不需要你给他提供什么(长而不宰),而上帝却是既生你也主宰你的命运,故而基于西方文化就产生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各种宗教,教徒得不停的把自己美好的东西上供给他们的主!

从改造世界的角度看。道德经最后一章总结时讲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告诉我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积极有为,这样就会利万物而,反之若不遵循大道原则积极有为就会害万物!比如拔苗助长、杀鸡取暖、断凫续鹤,这些做法都会自遗其祸,这是天道!我们遵道积极有为的过程中能否不停的聚集财富呢?老子说为而不争,为什么?争则无度亦无极,何处是尽头,况且你多了他就少了,结局就是两极分化严重,然后通过一系列和平或不和平的手段,重新达成平衡。总之争的结局就是争斗不休、战乱不止,和平与战乱循环往复!



为什么我们现实社会所追求的都是与老子倡导的理念相反呢?因为遵循他的理念就会复归大道,而人类一直在背离大道方向上前进。所以他讲: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动也!

以上是老子的总原则,如果不是很好理解,那么请看下面两句: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道德经思想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都给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辩证逻辑思维上,老子讲福祸相依、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价值观上应该天人合一,勿以人灭天甚至以为人定胜天!

人格观上要学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谦虚处下!

智慧观上应该守弱勿逞强,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要懂得以无有入无间的道理。

一切有形的都是器为下,一切无形的为上才是高明的!于是后人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劳力者役于人,劳心者役人!

大象无形、大音若希,越是大人物越和蔼可亲,越是不会让你轻易掌握他的“形”,无形则难以找到应对之策!道德经中精髓太多,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





很多人说东方无哲学家只有圣人,西方有哲学家但无圣人,个人深为赞同!因为哲学家多偏重于认识这个世界或者改造这个世界,而老子两者兼有,壮哉老子!欢迎大家讨论!


圣哲同学


老子在86岁那年开始创作【道德经】,历时一年零七个月。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暮气沉沉和老奸巨猾整理出一套【和稀泥】理论。正是这篇劝人不思进取,明哲保身的歪理邪说,让民族正能量荡然无存。

老子写完【道德经】,被当时楚国国君通辑,老子只能逃出关外,【道德经】成为禁书。老子虽然潜逃,楚王下令剿了老子的家,把老子亲妹李师师带回皇宫,后来生下项羽。老子的【道德经】在楚国民间流传十年之久,楚王发现时,已经造成无可挽回的消极影响。本来强大的楚国,人人和稀泥,甘心做亡国奴,秦国是没有灭楚实力的,皆因国民没有了马革裹尸的精神,失去了肝脑涂地报效国家的勇敢爱国心。

【道德经】是一部处事哲学,倘若人人生活在道德经的原理中,社会将如何呢?普及【道德经】还是一部分人运用【道德经】呢?老子客死在嘉峪关西南61公里的黑山屯。老子在黑山屯定居十三年,娶当地寡妇张秀娥为妻。张秀娥目不识丁,老子因为教张秀娥【道德经】,日久情深,做了比翼鸟,老子大秀娥59岁。

老子在黑山屯生活的很幸福,夫唱妇随,张秀娥为老子产下一子,老子老年得子,起名【红孩儿】,又再版了【道德经】。孔子听说老子躲在黑山屯,偷偷见了他,告诉老子,【楚已亡,君之责】,老子低首无语,自批其颊曰【悔之,恨之……】。三天后,老子不吃不喝,把【道德经】撕成碎片,抛向天空说【此书误人,老子过也……】,口吐白沫,立刻中风。秀娥看老子无药可救,随孔子一起去了鲁国,老子在断断续续中不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白这个颜色


《道德经》五千言揭示了很多关于人生,宇宙,自然,三者之间的很多规律和总结,我来阐述几个,供大家学习,滋养,探讨。🙏🙏🙏

一、道为何物?🌻

道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其实老子也不知道,只知道,不可说不可说,“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很大也很小,无穷尽也,看你自己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

二、改变命运的秘密🌻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圣人的警世之言,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点,一个“善”字,告诉我们要用,要怎么用,要合理的,适时的,当下最有用,你能不能善用,要有智慧,一般人做不到,但你掌握了就可以没有什么忧愁了

三、守中的认知🌻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个中是什么意思?是我们的丹田,中气,告诉我们没事别多言,你说那么多干嘛,用老百姓的话说,你少说两句,不如留口气,暖暖肚子,守住这个中很难,这也就是人生高度问题了

四、有和无的关系🌻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的才有用,到底是有有用,还是无有用,无,是什么意思,是空,不空装不下,也成不下东西,唯有空空是大道。

南怀瑾师讲,我们每个人的心脏和自己的拳头一般大,你能装下多少东西,换句话,你装下那么多的烦恼,欲望,不满,愤怒,生气,干嘛呢?

五、人,地,天,道四者的关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写的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圣人之言,很多人认为是效法,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这个法,是规律,改变,是改造,人可以改变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可以影响天时,天时可以改变道的运行轨迹,最后又达到统一和谐的状态,比方说,南水北调工程,这本身就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改造和利用。

六、反的深刻反思🌻

“反者道之动”

人生是正向思考还是逆向思考,答案就在句话里。

你如何光想去挣钱,你是挣不到钱的,你应该想客户需要什么,而不是你有什么?

你不能把你认为对的强加给别人,因为别人可能不一定接受?

所有的事物反着来可能结果会更好,企业家因为不想按照一般人生活,所以就要向命运造反,他成功了,或者失败了,但是人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的嘛👌

总结:

1、《道德经》是世界上唯一一本没有经过任何官方宣传推广的一本翻译最多,流传最广,传播最广,影响最广的一本书,也影响了很多人,我不一一赘述。👈

2、《道德经》被我们研究认为是《易经》的下册,有很多的内容和层次去学习的,比方说启智,开悟,养生,谋略,治国,修行的很多方面,看自己对《道德经》理解和认知了,欢迎各位朋友一起探讨学习。[祈祷][祈祷][祈祷]

─中国红街浅谈,供诸君共享

陈君羽/2019年11月22日周五





易经君


《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答案:顺其自然。

以我个人修行多年的经验,道教的《道德经》就是代表莲藕,佛教经典就代表莲花,儒家代表荷叶。莲藕,莲花,荷叶三家分不开,又成为释:道:儒本是一家。

在头条这里讲《道德经》的众生也不少,众生也知道了道教讲到35重天,佛就能讲到33重天,那最后一层36重天的大罗天是谁在上面住着?现在把这个秘密公开吧,就是释:道:儒三家的师傅无名氏在上面住着。

无名氏通达释:道:儒三家的精髓,传播出三个圣人释:道:儒。三家同时在2500年前降生到这个地球,同时出到了经典,不觉得奇怪吗?是巧合否?

释指心:莲花。道指骨:莲藕。儒指皮:荷花。人离不开心,也离不开骨头,离不开皮。

现在学佛(莲花)的人就说道(莲藕)的不是,学道(莲藕)的讲佛(莲花)是外邦,听了真是好笑,莲花说莲藕的不是,莲藕说莲花是外邦。老实跟大家讲吧,莲花缺不了莲藕,莲藕也缺不了莲花,儒家就是荷叶,不要叶子也不成。

36重天的大罗天堂,每一尊佛,每一尊道,每一位儒都想求去的地方,想去三十六大罗天,必须三家全部学完修行方可成功。

无量天尊:





A百姓心声共鸣A


《道德经》它被誉为中华文化思想的一座主峰。

道德经里说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说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它说处世之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道德经》则是三皇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它的世界观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

它的核心是什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这就是《道德经》的精髓,锚定天地而亘古不变的三皇之道,使人类社会得以长治久安的终极之道,未来社会重归玄同的唯一的、必然的选择。

道德经名人评价: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御制道德真经疏》,唐玄宗

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宋朝事实》卷三《圣学》,宋太宗

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苏辙

言至道无如五千文。——《双溪集·遗言》,苏籀

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御注道德经》,明太祖

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着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御制道德经序》,清世祖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老子本义》,魏源

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论老子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张岱年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尼采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纪晓岚

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蒲克明

《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约翰高

东方古代世界的代表。——黑格尔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威尔·杜兰

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德国总理施罗德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



金刚一样的堡垒


老子《道德经》的精华是什么?——是“变”,是老子的变化观。《道德经》八十一章,几乎无一章不在谈“变”。“变”,是贯穿于《道德经》的主线。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谈“变”。直到最后一章(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也是在谈“变”。

为什么说《道德经》的精华是“变”呢?这是因为老子深刻地观察到了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分化、大改组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变化的事实,并从中看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即一切都在“变”。弱与强、祸与福、美与丑、高与下、荣与辱、进与退、大与小、难与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天地方物都处在变化之中,都是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到顶点都会向自己的反面变化。老子(《道德经》)的变化观,反映了当时人们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要求,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老子(《道德经》)的变化观是有严重缺陷的。在老子看来,事物的变化并不是旧质的消灭,新质的产生,而是经过某种变化之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他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并依此提出“无为”的概念。他强调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观其复”,“夫唯不争,故无尤”,反对人为地妨碍万物自然而然地复归到它们原来的样子。这是不可取的,也是研习老子《道德经》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布衣闲人10


我曾自撰了一副对联来概括评价《道德经》:

道贯古今,五千灵文虚妙有;

德配天地,一代圣真静玄无。

《道德经》的精华就在“虚静、玄妙、有无”六字之中。

第一,论述了宇宙的起源和运行门奥秘。

第二,透露了善生的终极秘密和诀窍。

第三,说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柘溪散人


这段时间正好学习研究《道德经》,对于个问题我谈谈我的观点。

一、《道德经》为什么叫《道德经》。《道德经》原名《老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下下两篇,约五千字。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下篇第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此后人取上篇的“道”字和下篇的“德”字,将《老子》称为《道德经》。《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阐述“道”和“德”的涵义,主要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二、《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道德经》的精髓就一个字“道”,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从《道德经》一书的内容上来看,全书紧紧围绕“道”进行阐述,提出了“道”的概念,说明了“道”是万物之母以及“道”的特性、规律。其次,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上来看,也是“道”。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即自然,自然即道”。老子反对儒家和黑冢的观点,认为真正的道德是不追求道德,减少欲望,知足不争。而理想的政治是无为而治。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

三、《道德经》对我们启示。《道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每个朝代兴盛时期,无不采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理念,引领国家治理思想的多为道家思想。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就个体而言,如果个人欲望超出能力范围,或者盲目攀比,只会徒增很多烦恼。因此,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客观环境“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反而能够保持良好心态,应对各种竞争和压力。活出真我、自我和真性情。


看脑图X读好书


道德经的精华一个字“无”

理解了无,就理解了一切!

那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无其实没有意思,准确地说是一种态度!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无的精神去做,也就是以归零的心态,以出世的心态来做入世的事情,不要与利益挂钩,更不要事事都以利益来捆绑,要放开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无功利心,全情投入,也不要担心是否会失败,放下一切挂碍,本心做事,一定达到本源!

能做到无,就能把所有事情做到极致!

我举一个个人例子:

我是做广告策划的,经常要给客户提案,提案的成功与否,关系合同的成功与否。每次提案都很小心,策划的细节、执行总会想到客户会不会不钟意、会不会因为预算过高而kill,总之很多挂碍,后来我想了想,老是担心这担心那,根本无法做好一个方案,干脆排除一切挂碍,正如心经所说:无挂碍则无有恐怖!想起道德经无为才无所不为!

我只管做我想做的方案,感兴趣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案,至于需要多少预算,超预算,都不管,总之就一个无,前面的所有担心无非就是我想要他的合同,我要做到无,也就是“无欲则刚”,只有无欲时,你才能理直气壮,所以我现在给客户做广告方案,我从不巴结客户,也不讨好客户,只要方案好,价格我说了算,合不合做,我说了算,每次提完案子,笔记本一合,直接走人,绝不啰嗦磨叽。

客户看完后,反而觉得我们很有个性,(当然方案好是前提)成交率很高,而且决不在价格上讨价还价。

这就是道德经给我的启发,“故常无,欲以知其秒”,无——众妙之门


北斗地球


道德经的精髓就在一个道字,我理解“道”至少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天道,道为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为万物之总门户,万事万物皆从此中出,无一物可以例外;第二个地道,道是为宇宙的循环规律,是为万变之中,唯一不变者也,是为昼夜寒暖,万物轮回之总经;第三个为人道,是为应用在人生之,为人之道,为官之道,为夫之道,为妻之道等,此道要尊崇以上之天道与地道,才是顺道而为,即为德;反之则逆道而行,则为不德!

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