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是不是就是什么都不做呢?你怎么看?

心向陇西


许多人错误理解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干,这是错解圣人的思想,无为也是随缘的意思,也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意思,也是善行恶止的意思,也是不攀缘的意思,也是不做贪嗔痴的事情的意思,可见无为的境界是很高的。

无为即是顺其自然,就是随缘,随缘是一种大智慧,我们凡夫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攀缘,不是随缘。攀缘就是攀缘着五欲六尘,攀缘就是与烦恼为伍,攀缘就会有贪嗔痴。

随缘就不同了,随缘就是出污泥而不染,随缘也是随遇而安,也是逆来顺受,随缘也就是眼不贪美色,耳不贪靡靡之音,鼻不贪好香,舌不贪美味儿,身不贪妙触,意不贪染污,随缘就是远离贪嗔痴,随缘就是以不贪恋五欲之心在世间打拼。

真能做到随缘者一定是世间与出世间的成功者,必然是福慧双得,圆满人生。



耀如乐园


无为而治肯定不是什么都不做!

无为是不妄为,不乱为,不胡为,不自以为是去为!多少雄才伟略之雄主,如始皇帝,汉武帝……皆因太有为而殃及后代,杨广则直接殃及自身!

因为执政者经历,智慧,能力……都有限,不可能样样都懂,不可能事事皆通……就算是全才,那时间精力也有限!如果事事都要自以为是去插上一脚,事事亲力亲为,不知要误多少事!倒不如端坐无为,抓大放小,休养生息!反能积福培德,泽及万代!

治大国,若烹小鲜,稍一不慎即可能造成支离破碎的局面!知人善用才是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若无为而治是无所事事,什么都不作,那是无政府主义,会祸及苍生,万劫不复!











1陆氏凉糕冰粉


《道德经》个人以为老子本质是想写给统治者读的书,后当孔子倡导私学,学问下到黎民百姓后,老子的智慧随之开始指导天下人民。“无为而治”是老子倡导的核心思想。

一、什么是无为和什么是有为

所谓无为就是遵循天地万物的规律(后天之道)不乱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有为指的是我们不遵循天地万物的规律任意而为,以为自己是圣人什么都懂,所以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二、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违反天地万物、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任凭自己的喜怒哀乐发号施令,不瞎折腾天下百姓。而是要统治者遵循“后天之道”引导天下百姓去过质朴自然的健康生活。历史上真正记载的无为而治时期只有汉初70年,也就是汉武帝继位之前。其他史书记载的三皇五帝无为而治时代无实据可查,权当有吧。汉初的70年无为而治最有名的故事人物非陈平莫属。陈平接任大汉丞相后,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喝酒娱乐,汉文帝很奇怪就问他何故?他说:陛下,你认为您的能力比高祖如何?答:不如。又问:陛下,你认为我的能力比萧何如何?答:亦不如。于是陈平接着说:我们的能力既然比不上他们,那么他们建立的制度规章肯定比我们制定的更接近“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去改变呢?只要执行好他们制定的政策规定天下自然太平,百姓自然富足,国家自然强盛。这就是著名的“无为而治”君臣论述。


三、个人感悟

我们读道德经,一定要读懂无为无不为、不争而天下莫之能争的意思,千万别读成老子是提倡消极避世,那就是不得其门而入,是永远读不懂的。老子要我们遵循自然,也不是要我们一点欲望都没有,如宗教提倡的什么完全“无欲”,这也是不对的,老子只是告诫我们欲望不过过度。那什么是不过度呢?有个最好的例子可供大家参考:婴儿👶,你看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吃奶,他只要吃饱了就不会再吃,不管你怎么喂他。婴儿是人一生中最懂得“度”的时候,人一生中婴儿时期中气最足、精气最足,自此后就不断走向灭亡。


圣哲同学


理解道家的无为而治,不妨从孔子问道老子说起。

孔子问道老子,首先提出了社会道德崩溃,应该培养道德,以挽救社会的想法。

而老子的回复是:你看看身边这条河的河水,没有道德的,它不是流淌的很好嘛?你的道德规则有什么用?


无为而治的“为”,指的就是孔子为挽救社会而推崇的办法----道德。

无为而治的“无为”,指的就是没有道德。

所以,无为而治,就是不用道德反而能治理。


不用道德反而能治理?这话说的,让人听来不清不楚,一团迷雾。而这,正是老子思想的特征----极具思辨性,也就是必须反复揣摩、深度思考,才有可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比如说,


老子反对孔子的道德,是用流水做比喻的。事实上,流水没有道德,也确实很自然的在流淌。为什么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自然规律,也就是老子说的“道”。水的流淌遵守的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为的道德规矩。人为的道德规矩也不可能引导水正常的流淌,能引导水正常流淌的只能是大自然的规律----天之道。


儒家设计的道德是管人的,不是管水流淌的。所以,跟儒家道德正面比较高低的,是“人往高处走”。由此推论:老子反对孔子的道德,是主张管人要尊重“人往高处走”的自然规则----人之道。


“人往高处走”很全面、很深刻,但却并不具备实际操作性。实际操作的人性特征,或者说人们的具体行为特征之一是“趋利避害”。遵守人之道、尊重“人往高处走”的办法之一,可以体现在尊重人们“趋利避害”的特征上。进一步说。怎么才是尊重人们“趋利避害”的特征呢?奖勤罚懒啊。


奖勤罚懒是一个原则,或者是一个统称。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应时、应事的变通。当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变通,也就是奖勤罚懒的根本原则不能变。

同样的工作,有人勤快、有人懒惰,奖勤罚懒;

同一个企业,有的岗位忙、有的岗位闲,忙碌的岗位薪酬更高一些;

工作环境更恶劣的,薪酬更高一点;工作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更高,薪酬更高一点。

投入很大、收益很低,但是关乎国家战略、国家民生的,税收更低一点(比如边远地区的通信、邮政,啃块骨头奖块肉)

上述这些,在历史长河中,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普遍的存在?老子的思想,更朴实、更接地气。当然,前提是要读懂(这个,真的太难了点)。


什么叫无为而治?

没有(无)哪些不遵守自然规律、人性规律的办法(为),社会就治理好了(而治)。


沧桑短笛


“无为而治”出自于《道德经》,是道家的思想核心,是老子告诫君王的治国理念。

“无为而治”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包含以下几方面意思:

1、要按照客观规律去“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而“胡治”、“乱治”;不能违背“天理”。

2、要用法律、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去“治”,不能以个人的意愿,随心所欲去“治”,否则,将会越治越乱。

3、要把握大政方针。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要面面俱到、过多地去干预;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要合理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不必事事躬亲。

5、变“不治”为“大治”、“彻治”,“无为”乃“无所不为”。

“无为而治”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有实用的现实意义。既适合于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也适合于一个家庭的家长。

(以上属个人观点,如有错误,还望批评指正)






乾竣8341


统治阶级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和公平的环境 ,不过多的干预民众各自的发展,不要因为圣人或者统治阶级自己的欲望或者欲念而强迫民众去做某些事情,但是可以通过道去引导民众。圣人的无为而治是建立在对事物道理的深刻理解的基础至上的,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对于一些有道理的事情不要过多干预,总的来说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的同时不要对整个社会造成太大的负担,无为而治跟曾经的美国政府有点像,政府不要总是干预市场经济,给予民众更加多的自由选择权利,但是对于民众的教化还是有很多不同,老子提倡统治阶级应该无欲少欲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无为不要干预民众的发展和选择,美国的统治阶级推崇金钱至上和灌输给民众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虽然表面上推崇无为实际上还是在想方设法的扩大贫富差距,美国在制度设计上是想成为一个自由主义的政府,只是后期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民选政府也没办法保证选出来的总统就是圣人,资本家操控选举制定有利于富人的法律和政策会给整个社会造成负担。


34526



无为而治源自于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主要思想是什么? ——无、道、德!

而“无为而治”应该是老子的政治观点。

老子认为上位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

要求上位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

“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

“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

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无为,是以高尚的德操,或者说偶像魅力来达到天下归顺、太平。要求统治者必须具备仁德的品格魅力,那么就自然和谐了。

当代有企业家推从“无为而治”认为这是企业管理的巅峰。

凡能做到无为而治者,绝对有大胸怀,有大智慧。

我认识一个世界500强的CEO,看到一家分公司业绩与管理都非常的差,于是亲自坐镇一年,一年之后,分公司业绩猛增,上下充满了活了。我问他是用了哪些措施。他笑着说什么都没有做,上班有人来问他意见,他都是一句话:“你负责,你做主。”而下班就是跟大家一起吃吃饭,喝喝酒。

当然我相信他为企业达到最佳状态肯定还有其实手段和措施,但他的“无为而治”应该是最重要的之一。

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
这个“无为”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用“无为而治”来和孩子相处。

很早之前,我也信奉孩子是要“管”的,然而很快的发现孩子会一点挑站你的认知,你的常识,你的底线。

为管孩子这事,我也看到了太多,动手开打,气到吐血住院,父母离婚,甚至出于家的都有。

我管孩子的思维的改变是表侄女的优秀。

表妹家开的是夫妻小饭店,平时生意好,忙得早出晚归的。很少有时间管孩子。只是每个周六,他们会关了店,陪孩子去爬山玩玩。两夫妻说得也少,就是听表侄女在说,说她的各种开心与烦恼,当表侄女有问题时请教他们时,他们也不会给出过多的建议。两夫妻总是打着哈哈说:你会解决好的。

这让刚上高中的小侄女比同龄人更独立,更自觉,更懂事。不光成绩总是年级前十位,还动不动拿个车费就去市里,省里拿着什么唱歌,演讲之类的奖回来。

表侄女就是大家眼里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我从她爸妈那里感悟到的”无为而治“也让我家的丫头懂得了,学习是自己的事,好习惯会让自己更优秀。

”无为而治“不光是管理团队,还是培养孩子,都是合适的。

然而这需要你先明白:处事当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风灯客


大家好!我是一个国学爱好者,下面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浅见!

“无为而治”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贯穿的中心思想。我认为学习体会国学用逻辑辩证的思维去领悟琢磨更能悟出精髓和大道,正所谓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提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并不能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一个逻辑辩证过程,如果单纯分开来看,并不能说明什么。


“无为而治”也是如此,如果单纯分析,“无为而治”就是不去添加自己的主观意见或行为,顺其事物的自然规律发展而更利于发展,这样分析起来好像有时候违背于现实,如果所有事情都可以“无为而治”解决,那天下还有难易乎?所以单一并不能分析出其中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只有将“无为”与“有为”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比如一个为官者考虑什么时候该“有为”,什么时候该“无为”,在需要“有为”的时间迅速做出真确的决策,比如在人才选拔认用上,公司战略转型上等硬性指标上必须亲自出马,否则公司没有核心定位,会走向畸形发展。而将公司的吃喝拉撒睡等零碎小事情去“无为而治”,这样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有为”的事情。


将公司零碎琐事小事交给部下去做,部下还能依照“无为而治”的思想去管理吗?显然不能。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解决难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做大事要从小事下手。凡是难的事情都是从容易开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这里老子就强调的是想要真正的做成事,就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所有懂得大道的道理不会自以为大。所以他能够成就大事,他对于很多小事都是一种谨慎的态度去对待的,难的事情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大的事情,从小的地方着手。娟娟细流积成江海,公司每一件小事以小积大,每一个小人物也可以成长为公司的核心人才,公司的发展壮大也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看完这篇文章,您对“无为”与“有为”怎么理解呢?如果天下事都可以“无为”而成,那应该是一个极乐世界,您期待吗?哈哈,欢迎您的精彩留言分享!


国学解读人生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爱民治国的政治思想的核心。

老子从他设想的无形无象、无偏无私、无欲无求而又派生出天地万物的“道”出发,提出了“无”和“无为”的思想。

在《道德经》里,多处说到“无为”。比如第一章中有“圣人处无为之事”,第三章中有“为无为,则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中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等。

很清楚,老子讲“无为”,强调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老子讲的“无为”,是顺“道”而行,也就是顺应自然法则;用这种思想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效果,要比用法律法令、规章制度、伦理道德等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要合理得多、有力得多。

这体现到老子的政治思想中,就有了他“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的思想。具体来说:这是要求统治者给老百姓宽松自由的生活、生产环境,不作强制性干预,以顺应自然;老百姓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生活和生产,自然会感到这种政策的好处而拥护这种政策,从而也就达到了“不言之教”的教化作用。

“无为而治”实为大治,这是老子留给后人的十分有益的启示。


一眼千年58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讲的,也就是讲给统治阶级听的!是反应奴隶社会没落时期,旧的生产关系“奴隶主贵族和奴隶关系”日益破产,新的生产关系,以新兴平民农民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崛起,需要破除过去奴隶制这种旧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急需建立地主和农民新的生产关系背景下,老子的“无为”,就是表达对束缚新生产关系萌芽和发展的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的要求,让他们学会放手,放宽对奴隶成长为有更多能力的农民的束缚,就是对新兴农民的承认,所获得的比强迫他们继续为奴隶生产关系要更多!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社会生产关系变革过度阶段的产物,也是对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保守统治的抗议,替新兴地主阶级无声的支持!提倡无为而治,实际上是支持和推动的思想!这里的“为”就是束缚和默守陈规,为旧的奴隶体制保驾护航,“不为”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接受新的生产关系,而不是镇压打击,进行软着陆的做法!老子的“无为而治”必须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理解,那时的百家争鸣,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都是站在当下历史变革阶段,为了统治阶级如何建立理想的新的社会关系,所提出的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思想!这样就很好理解了,无论是孔子还是老子,都离开不了那个时代立场,包括他们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自己身世和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阶级立场!老子的“无为而治”,用现代思想来理解,就是面对新生事物的态度,无需排斥,打压,拒绝,而是顺势而为,是站在当下历史变革阶段,相对的“不为”,并不是绝对的不为!而且在治理国家的方法上,除了面对新事物的态度,还有循序渐进的思想,和计划,推行和榜样的力量!总之,就是温和地软着陆!当然,从老子自身来看,他身处周王朝没落时期,是没落统治阶级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他身处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没落的东周王朝做过藏书官吏,熟读周王朝藏书,通晓历史,礼法,天文历法,他对周王朝奴隶主贵族没落抱有同情,又对前朝商纣残酷镇压诸侯国的失败历史熟知于心,而对现实中,周朝各诸侯国强大失去控制连年争战又看在眼里,对站在周朝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立场,对于通宵古今的老子来说,看清了形式,代表奴隶主贵族必然退出历史舞台,提出所谓的救世之道“无为”,坦然中又带点悲凉无奈的接受和承认,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老子《道德经》里,含有的早期“自然辩证法”哲学思想启蒙,对“道”,“德”和“法”的论述,展现和高度总结了中国周朝前期奴隶社会文明发展的朴素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价值观,概括了中国古代先秦文明,对天文历法和农业生产关系等自然社会科学的最先进的认知水平!后人把老子以道家创始人自居,什么阴阳八卦,避世隐居,风水等概念,都是对先秦文明自然和社会认知能力的概括和延伸,可见,中国先秦古文明中,自然科学,辩证哲学,社会关系学的认知水平,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