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老子所的“无为而治”是消极还是积极?为什么不是非要“无为而治”呢?

老孙遁世无闷


在说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到底是消极还是积极之前,我们不妨来重温一下西汉建立之初时候文景之治和汉武帝以儒家有为治国穷兵黩武带来的不同。

西汉建立之初一直到汉景帝,国家一直执行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策略,汉帝国终于摆脱了常年战乱造成的经济凋敝、人口锐减的态势,经济发展起来了,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这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了无不为的目的。

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国家不过多地干预民间的经济活动,让民间经济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运行。而到了汉武时代,完全抛弃了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的策略,改用儒家的治国方略,在意识形态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则大规模发动战争,终于耗尽了帝国的财力物力和元气,让汉朝走上下坡路。这是用有为的方法治国,汉武帝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一个是无为而治,结果达到了天下大治,一个是有为而至治,结果天下大乱。

这样的对比,说明一个问题。无论是道家的无为还是儒家的有为,其实都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方略,推而广之,也是一种经营人生的态度。从目的上来说,这都是有为的,都是积极的,都希望达到一种美好的理想。

老子的思想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反者道之动”的哲学命题,指出了事物的发展必然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符合自然规律的运动法则。通俗地说,我们越是用力做什么事情,事情到了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说,有时候你越是用力,得到的结果越不好。所以,老子从辩证法的角度又提出弱者道之用,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这就是说,有些事情你要是不按自然的规律去做的话,那么越做越坏。所以说,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而无不为就是什么都能做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为是达到无不为目的的一种手段,这当然也是积极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这有助于我们真正的理解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意思是:求学,那么学问是越多越好,而求道,那么就要减少一切的不必要的知识和欲望,一天天减少下去,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要是用无为的手段做事情,不乱做,不任意妄为,而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不做,那这样的话,任何事情都能做成。后面老子还说,治理天下就应该让天下无事,你一天天乱搞,瞎折腾,看似忙忙碌碌,事实上可能适得其反,这样是无法治理天下的。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无为而治主要是针对统治者的劝诫和警告,教给他们一种科学的治理方法,那就是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做什么事情完全应该按照自然而然的规律去做,而不是无视规律乱做。老子还怕那些统治者搞不懂,专门提出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这个问题。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就相当于在厨房里做小鱼一样,你不要用铲子翻来翻去,否则的话,小鱼都烂了,不好吃也不好看。

所以说,"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或者我们还可以说,"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下结论了,无为而治是一种伟大的方法论,也是一种伟大的治国理政的方略,它的目的是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就是做好一切事情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完全是积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