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高不等於得新冠肺炎!有關體溫測量的 4個問題

隨著疫情的不斷升級,測體溫逐漸成為一種日常打卡行為,無論進出小區、超市還是公司,都需一測,有些社區和學校,還會建議人們在家自行測溫報備。

如此高密度的測溫,自然會引發不少疑問:

我的體溫一直測出來 37 度多,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公用的溫度測量機器,會不會造成交叉感染?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測體溫的一些知識。

一、體溫測出多少度才算發熱?

發熱,是指體溫超過了正常範圍的上限。

通常定義的正常體溫範圍在 36~37 ℃ 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及工具的不同,這樣簡單的定義就顯得不夠用了。

我們常測的額溫和耳溫,因影響因素多,無標準參考範圍,臨床習慣參考腋溫。

水銀溫度計是放在腋窩下進行測量的,正常情況下,人體腋窩的溫度為36.1℃—37.2℃,超過37.3℃,就算是發熱了。體溫超過37.3,不超過38℃,屬於低熱。體溫超過38℃,低於39℃,屬於中熱。體溫超過39.1℃,屬於高熱。

根據這個標準,如發現自己有發熱症狀,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還有很多特殊因素,會導致體溫上升。

體溫高不等於得新冠肺炎!有關體溫測量的 4個問題

二、哪些情況能讓體溫產生波動?

天氣、飲食,甚至是生理期,很多因素都會對體溫產生影響,使其超出正常範圍。

所以測出體溫偏高,先別慌,看看是不是有下面這幾種情況:

1、氣溫高則體溫高,氣溫低則體溫低,體表溫度會隨著環境的溫度發生變化,例如在高溫環境下體溫會升高,低溫環境下(冬季的室外),體溫則會稍低。測量體溫時,最好是在常溫環境中。

2、早上體溫低,下午體溫高,一天當中,體溫也會發生變化,早上是體溫低谷,傍晚則是高峰,一般高峰與低谷的差值大約在 0.5℃。

3、進餐以及運動後,體溫會有一定的升高,但一般情況下與正常體溫差值不超過 1 ℃。

4、不知道你有木有發現,嬰兒、小孩兒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沒錯!通常情況下,嬰幼兒的體溫會稍稍偏高,而老年人則體溫偏低。

5、女性在排卵期,體溫會有升高大約0.6 ℃,並一直持續到來例假;另外妊娠體溫也會升高,這是由於激素變化而造成的。

體溫高不等於得新冠肺炎!有關體溫測量的 4個問題

三、發熱是否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其實,並非如此,好多疾病都會引起發熱,切忌因為發熱就盲目進醫院,這樣可能增大感染的風險。可優先選擇在家隔離,先觀察,視情況而定是否去醫院。但如果發病前24天有接觸過確診病例、有武漢居住史或者旅遊史、參加聚集性活動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


體溫高不等於得新冠肺炎!有關體溫測量的 4個問題

四、公共場合使用的測溫工具,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嗎?

公共場合大多采用非接觸式的紅外線測溫儀,通常情況下不會導致交叉感染。

但對於需要通過接觸皮膚或黏膜,才能完成測量的工具,需要在使用後進行酒精消毒,否則可能存感染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