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寧人物形象的複雜性

如果說,有一本書能帶給你對於感情、人性、自我等多重意義的思考,那我一定首推《安娜·卡列寧娜》,列夫托爾斯泰在這部作品裡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經歷了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臥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莊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

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淺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寧人物形象的複雜性


在對這本書的解讀中,很多人認為是卡列寧和他代表當時的社會環境造就了安娜一生的悲劇命運,在這點上,我並不知否,但今天我想再次通過解讀卡列寧人物的方式去理解他,去理解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同。"


淺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寧人物形象的複雜性


首先,在我看來,卡列寧是愛安娜的。可能那種愛並不是兩情相悅的,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愛情的愛。但是我覺得卡列寧對安娜是仁至義盡了。我們一直強調安娜是在追求自由,是對當時社會不公的反抗,但其實安娜自己就已經先違背了那個道德底線。一個觸碰到道德底線的人,首先他就沒有資格哭著喊著說到我要自由!

在安娜一書中,我不否認卡列寧給人的主要性格特徵時冷漠,自私,無情。但其實卡列寧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①他是一個矛盾體,這是他的性格決定了。②他也是人性中的善與惡的結合體。加上當時1860年,俄國農奴制改革,舊的封建思想仍占主導地位,所以思想仍然陳舊。所以他也是時代造成的一個悲劇,他又是值得我們去同情的。


淺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寧人物形象的複雜性


為什麼說他是矛盾體呢?

首先,他並不覺得自己妻子和弗龍斯基單獨坐在一張桌子暢談是什麼有傷大雅的事。而僅僅只是因為別人的議論,他才覺得有失體統。還有就是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娜垂死臨產那段。在他接到電報那刻,安娜說‘’我快死了,求求你回來吧。能求得您的寬恕,我死也安心了。”當時他產生的第一個念頭是,毫無疑問,這是個騙局,一個詭計。但是後來他又一直糾結,‘’如果這是真的呢?他對自己說。如果她在臨死前的痛苦時刻真的懺悔了,而我卻認為這是騙局,拒絕回去呢?所以,最後他還是選擇回去了。

在見到安娜的那一刻,卡列寧皺起眉頭,臉上現出痛苦的表情,他拉住安娜的手,想說什麼,可怎麼也說不出來。他的下唇哆嗦著,竭力控制住自己激動的情緒。這時你還會覺得卡列寧不愛安娜嘛?所以,我認為卡列寧是愛安娜的,但可能那個愛不是深愛,又或者是他自己說的,他不是個愛吃醋的人。

其次,他是生活當中的單純者,但又是政治場上的贏家。卡列文的一輩子都是在官場上度日和工作,所以少不了權利派別的爭鬥。但他接觸到的又只是生活現象的反映,他以為家庭裡只要有安娜就夠了,但他面對實際生活問題時,他就避之而去。所以他又活得很簡單。這是他性格矛盾的第二點。

再次,卡列寧的身世是他渴望家庭溫暖的主要原因,卡列寧從小就是個孤兒,父親不記得了,母親在他10歲的時候就去世,他和哥哥是叔叔一手撫養長大的,所以其實卡列寧對家庭的渴望,對愛的渴望是很大的。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卡列寧嚐盡了世間冷暖,想要達到仕途的高度,想贏得大家的尊重,想在社會上立足,我覺得這本身就是無可厚非的。再加上,換個角度想,當我們身處在卡列寧的仕途高度時,我們是否希望家醜外揚?我們會不會也跟他一樣,捍衛我們自己的社會地位,不惜一切?所以,他是矛盾的。他渴望但卻沒有付出實際行動。


淺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寧人物形象的複雜性


他又是人性中善與惡的結合體。

他的惡體現在當他知道安娜生命垂危時,他暗自開心,甚至希望安娜早點死去,自己好得到解脫,自己的名譽也保住了。這時的他,毫無憐憫之心,體現了人性當中的惡。他為了讓安娜放棄離婚這個想法,抓住安娜捨不得兒子謝廖沙這個弱點,讓安娜處於一種痛苦自責的狀態。

但他又是善良慈悲的,在他的身上依然閃耀著人性的光芒。在面對安娜垂死前的請求寬恕,卡列寧卻越來越感到心神不安,他突然感到這種心神不安相反是一種愉快的心境,讓他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他沒有想到,是他一生都想遵守的基督教的教規在吩咐他寬恕和愛自己的敵人,然而他的內心充滿著一種愛敵人和寬恕敵人之後的愉快。所以他是有人性的。

還有就是在弗龍斯基賽馬栽倒時,安娜的失聲一叫,臉色大變,而此時的卡列寧卻三次向他伸出自己的手臂,把安娜帶離這個傷心的地方,這時的卡列寧是那樣的有責任心。

其實對於安娜這種她自己做出令人蒙羞的事來時,卡列寧完全可以不理理睬,轉身就走。可是他沒有,而是承擔了一個丈夫的責任。所以他是善良慈悲的。還有一點體現出來,就是他對兒子謝廖扎的愛並沒有因為他母親的錯而遷怒到孩子身上,雖然他曾跟多麗抱怨說他懷疑謝廖扎不是他親生兒子,但是他還是把他撫養長大,讓他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並且在安娜死去後,他也撫養了安娜與弗龍斯基的女兒。

可見,他的胸懷也是有的。還有一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面對安娜垂死前的請求寬恕,卡列寧卻越來越感到心神不安,他突然感到這種心神不安相反是一種愉快的心境,讓他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他沒有想到,是他一生都想遵守的基督教的教規在吩咐他寬恕和愛自己的敵人,然而他的內心充滿著一種愛敵人和寬恕敵人之後的愉快。

安娜總是說卡列寧虛偽,沒有一點感情,是一架官僚機器。但是在她生命垂危時,安娜卻叫弗龍斯基稱卡列寧為聖人。卡列寧對安娜的寬恕,與弗龍斯基的和解,連弗龍斯基自己都覺得卡列寧有著一種崇高的心態,自己甚至覺得慚愧難以理解卡列寧的人生觀。由此可見,卡列寧又是崇高而慈悲的。

我們並不能對安娜追求愛情自由進行否認,也不能過多的去指責卡列寧。因為這並不是他們兩的錯,只能說是他們之間的婚姻。他們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當卡列寧當省長時,當地一位有錢的貴婦人,也就是安娜的姑母通過一個熟人向他暗示即逼婚:說卡列寧影響到了安娜的聲譽,所以應該向安娜求婚。由此可以看出,兩個人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生活是花,沒有愛情作為養分,那平淡枯燥甚至充滿瑣碎的生活怎麼能走到最後。所以,沒有卡列寧,安娜的悲劇也還是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