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新規剛落地,創業板三公司搶吃螃蟹,還有公司正在路上……

再融資新規剛落地,創業板三公司搶吃螃蟹,還有公司正在路上……

再融資規則正式迎來“大鬆綁”後,A股市場也交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答卷。

日前,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部分條款調整涉及的相關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兩天後,隆盛科技、元力股份、凱萊英緊跟政策變化腳步,接連發布了新的定增方案,可謂是反應神速。

2月17日,A股三大股指悉數高開高走,上證指數報2983.62,上漲2.28%;深成指報11241.5,上漲2.98%;創指報2146.18點,上漲3.72%,創業板上漲幅度最大,盤中最高點更是創下逾三年以來指數新高。從盤面來看,券商、國防軍工、科技板塊均普遍上漲。同時,隆盛科技、元力股份、凱萊英也均收穫漲停。

01

創業板再收“大紅包”

與過去實行的規則相比,再融資新規主要對定增的非公開發行定價、新股鎖定期、批文有效期等多個方面作出修改。

具體來看,再融資新規優化了非公開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提前確定全部發行對象且為戰略投資者等的,定價基準日可以為關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期首日。

再融資新規調整了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和鎖定機制,將發行價格由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折改為8折;將鎖定期由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對象數量由分別不超過10名和5名,統一調整為不超過35名;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份數量原則上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30%。

同時,再融資新規適當延長了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

此外,再融資新規還針對創業板進行“大鬆綁”,不僅精簡發行條件,拓寬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還取消了三大“限制”:一是取消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二是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三是將創業板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且使用進度和效果與披露情況基本一致由發行條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

對此,國盛證券認為,此次新規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連續兩年盈利的限制,可讓當前創業板797家公司中的161家公司重新獲得非公開發行的資格,數量佔比約為20.2%;而取消公開發行45%資產負債率的限制,可以讓550家創業板公司重新滿足發行條件,數量佔比69%,極大拓寬了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覆蓋面。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創業板已經多次收到監管層的利好“大紅包”。

2019年下半年,證監會修改了上市公司重組規則。其中,最為重磅的部分就是放開創業板借殼限制。

據悉,創業板自設立之初便禁止借殼,此後監管層更三令五申嚴禁創業板借殼。但本次修改包括,“促進創業板公司不斷轉型升級,擬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02

定增市場回暖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再融資規則的發佈對一級市場有直接利好,在多項條件放寬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定增慾望將加強,定增規模在2020年或將大幅增長,定增市場逐漸回暖。

IPO日報統計發現,從2017年開始,A股定增市場發行規模一直處於下滑狀態。

Wind顯示,隨著股市行情的好轉,2014年的定增規模出現爆發式增長,當年實際融資達到6822億元;2015年走出大牛市行情後,定增規模更是快速突破萬億,比2014年多出一倍多。2016年繼續保持高增長,全年定增融資接近1.7萬億元,居歷史最高位。

登頂後,風向開始轉向。

進入2017年,A股全年定增市場融資規模約為1.32萬億元,較2016年減少3795億元,同比下降22%,這是2014年定增規模爆發式增長後的首次下滑。

2018年,定增市場合計募資7658億元,為2015年來首次跌破萬億元。2019年6798.2億元的定增募資規模已經回落到與2014年相差無幾的水平。從定增實施數量上看,2019年合計248起實施案例,已經低於2013年的263起,創6年來新低。

一位資深券商人士指出,這一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是自2016年起,監管部門對各種“忽悠式重組”及跨界定增審核加強有關。彼時,為治理併購重組亂象,證監會發布了多條新規,包括取消借殼上市配套融資、提出18個月的再融資間隔期要求等,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進入寒冬。另一方面,2018年A股股市低迷,定增股票解禁後難以通過變現獲得收益。

03

3公司搶吃螃蟹

再融資新規還細化了“新老劃斷”適用範圍。

針對再融資申請已經發行完畢的,適用修改之前的相關規則;在審或者已取得批文、尚未完成發行且批文仍在有效期內的,適用修改之後的新規則,上市公司履行相應的決策程序並更新申請文件或辦理會後事項後繼續推進,其中已通過發審會審核的,不需重新提交發審會審議,已經取得核准批文預計無法在原批文有效期內完成發行的,可以向證監會申請換髮核准批文。

因此,已有不少尚未完成再融資發行的上市公司“心癢難耐”,試圖成為吃螃蟹的第一人。

其中,定增計劃變動最大的當屬凱萊英,公司決定終止2019年度的定增預案,並推出2020年度的定增預案。值得一提的是,凱萊英原本的定增預案本處於已反饋階段,即將上會。

在原定增預案中,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尚未確定),發行不超過2313.82萬股股份,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3億元。公司計劃將募集資金用於創新藥一站式服務平臺擴建項目、生物大分子創新藥及製劑研發生產平臺建設項目、創新藥CDMO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擬投資金額分別為3.5億元、3億元、10億元和6.5億元。

而在新版的定增預案中,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下調至不超過1870萬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價格定為123.56元/股(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募集資金總額預計不超過23.11億元。

同時,凱萊英一方面將募集資金變更為全部投向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另一方面還確定了高瓴資本作為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對象,本次非公開發行後,高瓴資本將成為公司持股 5%以上股東,發行對象認購的股份鎖定期縮短為18個月。

在同一天,修改定增方案的還有元力股份和隆盛科技。IPO日報獲悉,兩家上市公司均對前期公佈的定增預案進行修訂,調整的內容主要包括髮行方式、發行對象、定價方式、發行數量、鎖定期等五大方面。

此前,元力股份擬向不超過5名特定對象,合計發行股份不超過4896萬股;發行價格為不低於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百分之九十;發行對象認購的股份鎖定期為12個月。

如今,元力股份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所有對象合計不超過35名,且均以現金方式認購;發行價格為不低於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百分之八十;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7344萬股,擬募資不超過8.83億元;發行對象認購的股份鎖定期為6個月。

隆盛科技的定增修改與元力股份類似,不同之處在於,隆盛科技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所有對象認購的股份鎖定期為6個月。

上述券商人士預測,上市公司修改再融資方案的風潮或將到來,越來越多此前不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也將加入再融資的陣營。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包括凱萊英在內,已有31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了定增預案。從進度來看,除了美盈森、貴陽銀行、萬向錢潮、仙壇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預案已通過股東大會之外,其餘公司定增預案的進行仍屬於董事會預案。

再融资新规刚落地,创业板三公司抢吃螃蟹,还有公司正在路上……
再融资新规刚落地,创业板三公司抢吃螃蟹,还有公司正在路上……

記者 吳鳴洲

排版 潘潔

熱文推薦:

毛利率、淨利率雙雙下滑,屢遭客戶投訴,赴港IPO的瑞麗醫美到底“美不美”?

三成資產用於理財,卻募資補充流動性,德必文化IPO還要面臨“老大難”

萬勝智能八成收入來自國家電網,償債能力弱於同行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