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奇书《山海经》载贯胸国,真的将胸部贯通吗?

主天安


倘若是普通人,胸口处受到一丁点伤害,都会是致命的,可能丢掉性命。贯胸国最奇特诡异之处在于他们每人胸口前都有一个很大的洞,但都不会死。

贯胸国出自于《山海经.海经.海外南经》。贯胸国的前世今生:大禹治水时,曾在会稽山上召开了一次会议。受到邀请的诸侯都深知此次会议的重要,都不敢怠慢,准时到达,只有一个叫防风氏的王骄傲自大,没能按时到达。大禹很生气,就用刀把他给杀掉了。话说防风氏是位巨人,光倒下来就要占地方九亩,光一根骨头能装满一车。

大禹治水成功了以后,天帝为了嘉奖他的功劳,就派下来两条龙给他当坐骑。某天,禹来到南海,而在旁边的土地上,刚好是他之前杀死的防风氏的部落所居住的住处。防风氏有两个手下,他们对防风氏很是忠心,他们要为自己的君主报仇,此次正是绝佳机会,禹路过他们的地界,一股怒气涌了上来,准备用箭射死禹,但没能成功,防风氏的两大臣见此情形后,很害怕会因他们行为从而牵连到自己的族人,就拔出短刀刺向自己的胸口,于是倒地不醒,慢慢没了呼吸。

大禹知道此事以后,很哀叹他们的忠心义气以及正直。他从包裹中取出了一包是用不死草的根茎研磨成的药粉,让一大臣到南海边上,找到他们的尸身,将药涂抹于他们身上,能让人复活,于是两人被救活了。可是胸前却留了一个很大的洞,从前胸贯穿至后背,空空如也。其子孙以及后代都是这样,后他们建成了一个国家,里面的人都是如此,因而就起名叫贯胸国。贯胸国的人不觉得胸前的大洞难看,相反这是一种荣耀,很自豪。方便之处在于坐轿子从不辅助其他东西,只用一根竹竿,往胸口这么一串,抬将起来就可行走。

贯胸国在灭蒙鸟的东面,此国家的胸口前都有一个洞。也有说法称贯胸国位于~国的东边,又叫穿心国。那个国家的人被称作“贯胸人,穿胸人以及穿胸民”。


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山海经:海外南经》:

贯胸国有其北。其为人,匈有窍……

明清以降,竞解为胸部穿过一根竹竿,两个人抬着走。真乃脑洞大开!!!文化水平,比文盲还低三辈!

《山海经》原文,根本没有竹竿穿胸,供两个人抬行!

贯匈国的记载,关键是:贯!!!

老夫挥笔,画龙点晴,详解之!

贯:金文是指穿钱贝的绳索。

当作贯通理解,豆腐脑!

窍:孔洞。古代人穿的衣服,如朝鲜妇女穿的衣服样!

衣服两襟,设有扣子,以丝带系住即可。

贯匈国衣服的两襟,使用穿钱贝的绳索系住!绳索系两襟时,两襟上预置两个孔洞,如现代的扣眼!

现代衣服两襟,使用扣子系!

贯胸国人两襟,使用绳索系!

《山海经》:就这么简单!翻译成胸部穿竹竿,脑子进水的思维!

登攀《山海经》,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





主天安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而贯胸国,便是其中之一。



一、出处

贯胸国”的记载最早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贯胸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译文:贯胸国在它的东方,那里的人胸有孔。

《竹书纪年》亦载:“五十九年,贯匈氏来宾。”

贯匈,即贯胸,又称“穿胸”。贯胸国,又称“穿胸国”。贯胸国的人被称为“贯胸人”、“穿胸人”、“穿胸民”等。他们被认为是我国上古时期南方的一个族群;或认为“贯胸”是古人对《山海经》的误读,其实质是用竹竿抬人行走;也有学者认为“贯胸”是把胸前和背后的皮拉起来,用刀穿个洞,看谁勇敢。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还有这种习俗;还有学者认为“胸”字实为“鼻”字,“贯胸”应是“穿鼻”;另有学者认为,“贯胸”和上古时期的巫术活动有关,是巫觋的一种表演或祭祀活动;一般认为“贯胸”是由古代南方百越族群里的一些人奇特的“穿着”所造成的。

二、神话贯胸

贯胸:贯胸是个令人惊异的种族。胸口一个大洞贯穿腹背却能安然无恙的生活,这在人族眼中是不可理喻的。而在战场上,由于找不到贯胸的心脏,人族勇士往往无法对他们施以致命一击。

三、来源

穿胸民”始自《山海经》跃进人们的视野,其“穿胸”的迷团使之成为最具争辩的我国古代文化现象之一。本文认为“穿胸民”因其原始宗教的“穿胸”巫术而得名,仍然有许多文化遗存。 关键词:“穿胸民”“穿胸”原始宗教 巫术。自《山海经》记载“贯胸国”始,有关“穿胸民”的记载不绝如缕,除了东汉的杨孚在《异物志》中明确说明“穿胸民”的“穿胸”与穿着有关涉外,大多记载都给人于“穿胸”的直观。由于“穿胸”直观的不可信,解放后,大多数学者都比附“杨孚说”,也有不少学者另辟蹊径,释读众多不一样的“穿胸民”。但由于这些解释离直观太远,反而给人于不真实的感觉。

四、综述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现在的人们对于山海经中“穿胸民”的解析众说纷纭,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山海经中所出现的贯胸国并非真的将胸部贯穿,而是远古时期的一些见闻和远古部族所留下的传统的一种夸张描述。

我是君菌马克,一位不那么正经的大学生,欢迎关注我,一起讨论历史趣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