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專家出土朱然墓,墓中發現一物引起了日本的關注

木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簡稱屐,走起路來會吱吱作響。它本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早在漢朝時期,木屐就是常見的服飾,名字也來自中古音“屐屜”。後來,木屐傳入日本,在此國流行至今。日本一直聲稱木屐是他們發明的,卻沒想到上世紀我國發現的一座三國時期的古墓中,一件陪葬品的出現,打了他們的臉。

上世紀八十年代,專家出土朱然墓,墓中發現一物引起了日本的關注

1984年,馬鞍山雨山鄉的村民發現了一座古墓,專家聞訊趕來,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古墓為為雙室磚墓,全長8.7米,墓磚上刻著“富且貴,至萬世”等篆書吉語及錢文。這墓,是迄今為止發掘的吳墓中等級最高的一座。

墓主人的身份也不簡單,經核實,這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司馬、右軍師、當陽侯朱然的墳墓。朱然,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被朱治收為養子。讀書時,孫權與他相交甚篤。所以,孫權掌握東吳的大權後,他先後擔任餘姚長、山陰令、臨川太守等職,曾率軍平定山賊。

上世紀八十年代,專家出土朱然墓,墓中發現一物引起了日本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朱然曾跟隨呂蒙,與潘璋擒殺關羽。因此,他被封為昭武將軍。呂蒙死後,他接替了呂蒙的位置,鎮守江陵。“夷陵之戰”中,他與陸遜聯手大敗劉備,晉升為徵北將軍,封永安侯。魏國趁機攻打東吳,朱然堅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魏國大將圍攻江陵長達六個月之久,也沒能攻下來。從此,朱然“名震敵國”。

上世紀八十年代,專家出土朱然墓,墓中發現一物引起了日本的關注

之後,朱然又帶兵攻打江夏和樊城,但都以失敗告終。赤烏十年,朱然的身體開始變得不好。赤烏十二年,他的病情愈發嚴重。孫權得知此消息後,寢食難安,還命人送去各種藥材和食物。朱然也會派遣使者向其彙報自己的病情,每次孫權都會親自召見使者,詢問他的情況。同年三月,朱然病逝,終年六十八歲。孫權下令為其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墓地,是為朱然墓。

上世紀八十年代,專家出土朱然墓,墓中發現一物引起了日本的關注

該墓被發現時,已經被人盜過了,但專家仍在墓中清理出了140餘件陪葬品,絕大部分為漆木器,木屐也在其中。後來,我國把這一批漆木器運到日本的博物館展覽時,日本民眾很詫異。因為他們一直以為木屐是日本先民發明的,並以此為豪。沒想到,中國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木屐,還是朱然生前喜歡用的物品。目前,日本已經出土的文物中,都沒有發現比中國的三國時期還早的木屐。在歷史證據面前,日本人不得不承認木屐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