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膠片易得,報告難求”?帶你瞭解放射科的日常!

”醫生,我的檢查報告什麼時候出來啊?“

”你們效率真慢,這麼久結果才出來!“

每天忙碌在一線的放射科醫生都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放射科醫生們只能無奈的搖搖頭,然後強忍怨氣繼續開始自己工作!

他們真的效率這麼低嘛?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工作看看!

為什麼“膠片易得,報告難求”?帶你瞭解放射科的日常!

在揭秘之前,我們先來玩個找茬遊戲,一起找出上面兩幅圖有什麼不同,但病灶只有一處!(答案見文末)

是不是覺得都差不多呢?是的,這就是放射科醫生的日常,就是在幾百上千幅咋一看都差不多的圖像中找出有意義的部分。下圖畫圈的部分就是檢查的圖像數量,是不是多數都在500幅以上了?

為什麼“膠片易得,報告難求”?帶你瞭解放射科的日常!

每個檢查都是如此巨大的圖像數量,每一幅圖像都必須仔細觀察,可想而知完成報告是需要不少的時間的。所以放射科取報告的地方總能看到焦急等待的身影。

下面我們就來捋一捋放射檢查的流程,看一看診斷室內患者一般接觸不到的醫生對著顯示屏都在幹些什麼。

放射科工作流程是這樣的:

為什麼“膠片易得,報告難求”?帶你瞭解放射科的日常!

患者拿著臨床醫生開的申請單,首先在放射科登記室登記,將信息錄入系統,然後根據檢查項目的不同安排到不同的檢查室。

檢查室技師接到申請單後,先核對患者信息,姓名、性別、年齡是否符合,再向患者介紹檢查注意事項,協助患者做相應準備(如DR、CT檢查需儘量暴露檢查區域,並對非檢查區域進行必要的輻射防護;磁共振檢查需取出隨身所有鐵磁性物質),然後擺位置,進行檢查。

我院影像科DR、CT、MRI等檢查數據均已全部數字化,檢查結束後,由技師對圖像進行常規排版即可打印膠片。從檢查結束到獲得膠片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可是為什麼患者最終獲得膠片和報告一般都在一小時以後,CTA和MRI檢查的報告甚至常常在24小時以後才能拿到?這主要是因為書寫報告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病人從檢查到出膠片這部分通常是常規性的操作,而且相當部分是由機器或電腦完成,人工因素較少,所以速度很快。但是醫生書寫報告過程就基本是人工完成了,開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病人的CT圖像可以多達數百幅至上千幅。

醫生調取圖像,仔細觀察每個細節,瞭解患者的就診原因、病史資料,臨床醫生是否有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不清楚的時候還要直接詢問患者或是責任醫生。

我院影像科的報告實行雙籤制度,報告醫生寫完,審核醫生還需要再看一遍才能審核,力爭將誤診漏診降低到最低程度。兩者的意見不一致時,還需要討論達成一致;如遇到疑難病例,更需要全科室醫生討論,甚至請上級醫院專家會診。

再考慮到每天多達上百例DR、CT,數十例MRI報告的工作量,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膠片易得、報告難求”了。

來自影像科醫生的呼聲!

放射科的報告,是臨床醫生診斷疾病的重要參考,為了在保證報告質量的前提下,儘快完成報告,我院影像科工作人員在科主任徐偉華的領導下,在優化檢查流程、升級硬件、培養人才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而他們的工作同樣需要臨床醫生及病人的支持,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對於放射科的工作流程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吧!所以請大家多給他們一點耐心,他們才能將準確的報告交給大家!

片頭答案揭曉

為什麼“膠片易得,報告難求”?帶你瞭解放射科的日常!

這兩幅圖中,畫圈的地方是一個大小不到1釐米的小結節,在胸部CT常規500幅圖像中這個小病灶可能只有一兩幅圖有顯示,但卻是一個重要的信息,需要定期隨訪複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