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千年佛教洞穴,其內竟然隱藏一座千年皇陵,直接震驚考古界?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經歷數十個朝代,每個朝代在歷史的長河中,都留下眾多歷史遺蹟。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也造就諸多百家學派。如:道教、佛教等等。

在諸子百家學派中,其中佛教對中華歷史文明產生重要影響


一座千年佛教洞穴,其內竟然隱藏一座千年皇陵,直接震驚考古界?

佛教

佛教源於起源於印度,西漢時期,隨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佛教一傳入中國即開始的佛典翻譯事業,由於封建皇室對於佛教的的推崇與推廣,因此佛教在我國廣為流傳,也給我們留下重要佛教聖地,如: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當然,也有一些開山建造的大佛,如:樂山大佛、洛陽龍門石窟、響堂山石窟。

提到響堂山石窟,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座佛教石窟,然而在考古界,響堂山石窟確實曾經震驚整個考古界,原因在於響堂山石窟作為一個佛教石窟,誰也沒想到,其洞穴內隱藏者一座千年皇陵,而皇陵的隱藏地方,一直困擾考古界數年之久。

事件還要追述到1959年,周總理冒雨參觀了響堂山石窟,並對第七窟內的飛天,伎樂等造像給予了高度讚賞,因此響堂山石窟有幸成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響堂山石窟,坐落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在當地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響堂山石窟內藏有皇陵寶藏傳說,但是關於響堂山石窟,興建於哪個朝代,埋葬哪個朝代的皇帝?這些當地人百姓對此一無所知。

當考古專家針對響堂山石窟碳元素檢測,在查閱《資治通鑑》的記載核對後,確認響堂山石窟興建於北齊時代,即公元550—577年。


一座千年佛教洞穴,其內竟然隱藏一座千年皇陵,直接震驚考古界?

響堂山石窟

對於響堂山石窟時間可以確定了,然而對於響堂山石窟暗藏皇陵的傳說,卻一直困擾著考學學家。

畢竟對於響堂山石窟內藏有皇陵傳說由來已久,並且引發眾多盜墓賊的光顧,其中較為著名的當屬於民國時期大總統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盜掘響堂山石窟。

民國時期,袁克定由於手下養著一批人,開支巨大,當聽到響堂山石窟暗藏皇陵說法,就組織人員,到此專門盜掘皇陵,但是最終結果是根本未找到傳說中的皇陵,氣急敗壞的袁克定命令部下割斷響堂山石窟佛像的頭,作為文物給倒賣掉。

研究響堂山石窟考古人員,其中有一位當時考古人員對響堂山石窟藏有皇陵說法一直深信不疑,如果響堂山石窟沒有藏有皇陵,那麼歷史上,為何有這麼多的關於響堂山石窟盜掘記載。

這樣一晃就是數年,偶然一天,這位考古人員再次深入響堂山石窟內,查看皇陵暗藏所在地,當他抬頭以上,在三壁三龕佛殿窟上面,有幾隻鴿子可以自由進出,這引起考古人員的注意,隨機從鄉村中借來梯子,攀爬進去,當進去三壁三龕佛殿窟,這才發現其中一個殿窟,其內竟洞中有洞,高寬大約都在一點七米,深度有五米左右,當考古人員匍匐進入後,發現其中真的藏有一座陵墓,只不過,陵墓棺材早已被盜掘。


一座千年佛教洞穴,其內竟然隱藏一座千年皇陵,直接震驚考古界?

響堂山石窟


事後根據殘存的遺留文物,文物學者經過考察之後,發現這竟然真的是一座皇陵,原來這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皇陵所在地。

修建響堂山石窟齊文宣帝高洋,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當時北齊處於四處征戰之地,公然為其父高洋建造皇陵,怕被盜掘,另外一方面,建造響堂山石窟,既可以防盜,又能讓其父享受萬家香火,這彰顯出齊文宣帝高洋的孝道。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據考證,響堂山石窟內皇陵,在北齊滅亡沒多久就已經遭到盜掘。而響堂山石窟也逐漸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